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 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No-intercourse Proceeding Decision-making Method)
目录
- 1 什么是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 2 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的步骤
- 3 相关条目
|
什么是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
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是指决策过程前,群体成员对决策问题并不熟悉,决策过程中,群体成员不能互相交谈,各自思考写下意见,再由群体成员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合适的决策方式。
非交往型程式化决策术的步骤
- 主持者向与会者通知开会地点与时间,但不告知议题。这是因为根据调研,获通知者大多不能做认真准备,只是忙于自己的业务,想到会上见机行事。
- 与会者到齐后,主持者宣布议题,一般每次只议一个题目,解决一个问题,通常不超过两小时。
- 主持专家宣布全体进行“沉默准备”,发给每人纸笔,并规定时限(10~20分钟)。此时限内不允许互相交谈,每人埋头就议题准备意见。在此条件下,人们不能不认真思考准备。据统计,在同样人数条件下,就同一议题,传统常规决策法一般可得7,----8项意见或方案,此法则可得17~21项。
- 到指定时间后,每人依次宣读自己准备好的意见,但每轮只读一条,并由记录员将发言要点记在大家可见的黑板或大白纸上。每轮发言的起点及顺序由主持者随机指定(包括他本人在内)。这样做,可使每人获得均等发言机会,不致或不易产生个人主宰会议等弊端。记录要点是因为方案很多,不记下则易忘。这样逐轮依次发言,至每人的意见全都陈述完为止。
- 大家对不明白处提出问题,由原提议者解释澄清。但提问者不得对对方意见进行评价或批评,解答者不得鼓吹,只就事论事地予以补充说明。这便可避免因感情对立造成对抗僵局。相信每人都会冷静思考,并具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力。
- 每个人将各备选方案,按照各自对其质量高低的判断,列出顺序。如备选意见过多,主持者可限定选取方案数量。
- 记录员将每条意见的获票数写在黑板上。获票最多者即为群体决策。如需拟定解决某问题的措施,则主持者可酌情决定人选标准,如获票过半(或2/3、1/3等,视所需措施多少而定)者即入选,成为群体选定的措施。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