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长期劳动合同论认为:劳方为避免劳动市场风险(工资变动和失业风险),希望与资方签定长期合同;资方为了减少谈判成本,以及谈判可能引起的劳资摩擦也同意签定长期合同。这就使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难以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使工资具有粘性。
新凯恩斯主义者斯坦利·费希尔用一个长期劳动合同模型说明,尽管有理性预期存在,积极的货币政策还是能影响实际产出。他从单期合同、交错合同和指数化合同分别说明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1、单期合同和理性预期。
所有的长期合同都在某个时期中签订,经济中就盛行单期合同。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调整工资,工资水平与某一时期以前的所有的信息相关。就业水平由引致需求决定。当生产中需要的劳动力增加,其工资也提高时,影响总产出水平的只是随机扰动。如果货币是中性的,那么,在充分就业时调整工资,货币对产出就没有影响。因为人们在任何时期都会知道下个时期的货币供应量,在工资合同调整时,名义工资能反映期望价格水平,以维持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为常数。货币政策虽然不能影响产出,却能影响价格水平。所以,货币政策能够调整价格总水平,使价格总水平保持均衡,以减少厂商经常调整结构所付出的代价,增进社会福利。
就理性预期下的单期合同而言,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总产出,但可以影响价格总水平,并进而影响社会福利。所以,即使存在理想预期,经济政策还是有效的,应构建和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
2、交错合同和货币政策。
交错合同指厂商和工人在不同的时期交替地签订长期合同。交替长期合同使名义工资有了刚性。在货币供给量为厂商和个人所知晓时,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仍然会影响产出水平。其原因为:当政府在调整货币供给量时,总有些厂商的劳动合同未到期,货币供给量的变动不影响这些劳动合同。与这些劳动合同有关的工人的名义工资不变。只有合同已经到期的那些工人的名义工资可以调整。政府针对经济中的扰动所制定的货币政策,虽然不能影响合同已经到期的那些工人的实际工资,却能影响那些合同未到期的工人的实际工资,进而导致产出水平发生变动。
3、指数化合同与货币政策
当经济中存在某种特定的指数合同时,货币政策无效。然而,在实际经济中,这种特定的合同通常不存在。所以,一般地说,即使存在指数化合同,货币政策对实际产出仍然有影响。特定的劳动合同指工资与价格完全指数化的劳动合同。确定这样的合同需要忽略生产技术水平的变动、规模经济效应等许多因素。然而,这些因素对厂商确定劳动合同是十分重要的。如厂商经常根据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技术水平的变化来调整工人工资。因此,完全指数化的合同在经济中很难找到。不论单期劳动合同还是长期交替合同,都难以按照精心构造的特定的劳动合同去调整工资。所以,货币政策总是有效的,总能影响实际产出。
长期劳动合同论指出,在理性预期存在时,货币政策仍能影响实际产量。这既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能稳定经济的主张,又局部地修正了理性预期学派关于政府政策无效的结论,说明政府政策不必通过愚弄经济人来发挥作用。在货币政策已被人们知晓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对经济仍有以下作用:
第一,对只有单期劳动合同的经济来说,货币政策虽不能影响实际产出,但能影响物价,起到稳定物价的作用。
第二,在流行交错合同的经济中,货币政策不因经济人的理性预期而失效。它能影响合同未到期雇员的实际工资,从而影响产出和就业。
第三,在交错合同指数化经济中,连续几个时期货币存量的变动直接影响产出,导致总产出水平的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