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Sectoral Economic Geography)

目录

  • 1 什么是部门经济地理学
  • 2 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 3 部门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分支
  • 4 相关条目

什么是部门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各国民经济部门的发展条件、结构特点和地域分布规律。人类经济活动主要是按经济部门进行的,围绕这些经济部门的地理问题,从而产生了部门经济地理学。

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在现代经济地理学中,部门经济地理学发展较快,在理论与方法上也有较多建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①经济部门布局的条件、特点、发展方向及其分布规律;

  ②经济部门地域结构、生产地域组织与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特征及分类;

  ③主要经济部门和区域经济结构对经济地域形成、发展的影响;

  ④部门地域系统和类型的划分等。部门经济地理学包括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消费地理学等分支学科。部门经济地理学与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系统科学等联系密切,其研究需要考虑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的结合与统一。

部门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分支

  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在总结各部门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部门经济地理的理论与方法,并用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根据经济活动的部门划分,部门经济地理包括以下主要分支:

  1.农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最早分支之一。杜能农业区位论研究,开经济地理规范区位研究之先河。在经济地理学的所有分支中,农业地理学与自然条件的关系特别密切。战后以来,国际学术界农业地理学研究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划分和形成原因,农业技术创新扩散过程和机制,政府在农业空间组织中的作用,世界粮食供应与环境等。研究方法包括模型分析、农场主决策行为分析和农业生态系统分析等。基于国情,中国经济地理学家主要侧重于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究,于80年代初完成了全国和各省的农业区划,1990年完成并出版《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为国际上土地利用小比例制图树立了楷模。

  2.工业地理学由于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工业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的最重要分支之一。正是韦伯工业区位论,带动了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发展。20世纪后半期,国际上工业地理学家主要从事了规范工业区位论的理论修改和实例分析(如由成本最小、到收益最大、到多因素综合分析),工业区位的行为分析,工业区位和区域工业发展的多变量定量分析,工业区位企业组织分析,工业区域发展规划,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等。国内工业地理研究与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相结合,主要开展了以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区域规划,为摸清工业发展资源基础的区域综合考察,区域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项工作。

  3.交通运输地理学交通运输联结工农业的生产与消费,是工业、农业和商业等经济部门发展的条件;同时,交通运输也是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交通运输地理学研究各类交通运输的空间格局形成原理,它既重视交通点、线、网络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也注意它们与经济需要的协调。50年代以来的研究重点包括:交通运输网络、节点、货流、人流(多使用定量模型)分析,交通运输在其它经济活动地理变化的作用分析,以及交通运输服务的非均等性、非适当性分析。我国学者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

  4.商业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的前驱,主要研究商品分布、集散中心、贸易联系、运输条件等,特别注重商业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故一定要加以重视。商业地理的研究范围大到全球性的商业流形成及其变化,小到商业网点的布局规律,居民的购物的空间行为(趋于在何处购物),购物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等。我国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家也逐步进行了国际贸易、区际大宗商品交换、农村集贸市场、城市商业区布局、居民消费行为等研究。

  5.信息业地理学信息业指从事信息的生产、加工、存储、流通与服务的新兴产业部门。60年代以来,随着以微电子、电子通讯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革命”爆发,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在一些发达国家,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部门。信息产业的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与以上产业均有不同。与此相关的信息业地理学便应运而生。与交通运输地理学相似,信息业地理研究也包括信息业本身的地理研究和信息业对其它部门经济活动的地理影响。

相关条目

阅读数: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