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模式(Salary Mode)
目录
|
薪酬是员工向其所在单位提供劳动或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或答谢。薪酬模式是指薪酬的构成及其组合。
薪酬模式的设计需要高度遵循企业战略,缺乏战略指引的薪酬模式就等于没有方向的瞎指挥,对企业的发展将起到阻碍作用。薪酬设计要做到公平合理,不能做到公平合理的薪酬模式就犯了“赏罚不明,奖惩不公”的兵家大忌,势必影响士气,内乱军心。
概括来讲,薪酬有五种主要依据,相应地形成五种基本薪酬模式: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
1、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
此种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通俗地讲就是:在什么岗,拿什么钱。
军队和政府组织实施的是典型的依据岗位级别付酬的制度。在这种薪酬模式下,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因此,其导向的行为是:遵从等级秩序和严格的规章制度,千方百计获得晋升机会,注重人际网络关系的建设,为获得职位晋升采取政治性行为。
2、基于绩效的薪酬模式
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假设,静态岗位职责的履行必然会带来好的结果,在环境不确定性极大、变革成为常规的今天,这种假设成立的条件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企业要求员工根据环境变化主动设定目标,挑战过去,只是正确地做事已经不能满足竞争的需要,企业更强调做正确的事,要结果,而不是过程。
因此,主要按绩效付酬就成必然选择,其依据可以是企业整体的绩效,部门的整体绩效,也可以团队或者个人的绩效。具体选择哪个作为绩效付酬的依据,要看岗位的性质。总起来说,要考虑多个绩效结果。绩效付酬导向的员工行为很直接,员工会围绕着绩效目标开展工作,为实现目标会竭尽全能,力求创新,“有效"是员工行为的准则,而不是岗位付酬制度下的保守和规范。实际上,绩效付酬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产出。
3、基于技能的薪酬模式
技能导向的工资制的依据很明确,就是员工所具备的技能水平。这种工资制度假设:技能高的员工的贡献大。其目的在于促使员工提高做工作的技术和能力水平,在技能工资制度下的员工往往会偏向于合作,而不是过度的竞争。
4、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
基于市场的薪酬模式是指参照同等岗位的劳动力市场价格来确定薪酬待遇。该模式立足于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原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外部公平性。可以将企业内部同外部劳动力市场进行及时的有机互联,防止因为人才外流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不过,能够完全进行市场对标的企业多发生在充分竞争的企业或者行业之间,这种模式受到前提假设的严重限定,再则,过分同外部市场挂钩将加重企业自身的支付压力,不利于内部公平,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
5、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
在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下,员工的工资和职位主要是随年龄和工龄的增长而提高。中国国有企业过去的工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带有年功工资的色彩,虽然强调技能的作用,但在评定技能等级时,实际上也是论资排辈。
年功工资的假设是服务年限长导致工作经验多,工作经验多,业绩自然会高;老员工对企业有贡献,应予以补偿。其目的在于鼓励员工对企业忠诚,强化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导向员工终生服务于企业。在人才流动低、终身雇佣制环境下,如果员工确实忠诚于企业并不断进行创新,企业也可以实施年功工资制。其关键在于外部人才竞争环境比较稳定,否则很难成功地实施年功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