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能源统计分析是指占有大量的能源统计资料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能源系统流程运动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能源综合平衡状况、能源资料构成和能源消费构成、能源流转、能源加工深度、能源储存、能源经济效益、能源综合利用以及与国民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和推理,找出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1.从量的分析入手,对能源技术经济现象进行定量研究。它是以统计资料为主要依据,数字与情况相结合的定量分析。
2.具有综合性、总体性和系统性。能源统计分析要着眼于能源系统流程的总体特征和系统各环节的相关性,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能源系统结构及其运行合理化进行分析研究。
3.具有广泛性和相关性,能源独有的特点是使用的广泛性,它与社会各领域密切相关,与社会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进行能源统计分析时,必须采用大量相关的经济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各个经济领域影响程度。
4.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能源统计分析既可分析宏观经济问题,也可分析微观经济问题;既可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题分析,也可将有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既可分析过去,也可预测未来。
要做好能源统计分析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要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能源统计分析必须要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按照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原理观察问题,正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要用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对立统一的规律,研究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区分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反映本质。在反映情况及问题时,必须进行认真核实,有根有据,既要反映成绩,也要揭露问题;既报喜,也报忧。
2.要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进行分析。能源统计分析要以中央确定的能源方针“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把节能工怍放在优先地位”为重点,以能源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查研究能源流程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状况,挖掘节能潜力,揭露能源系统流程过程中的损失浪费现象,提出合理有效利用能源的途径。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所掌握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地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增强分析的鲜明性和科学性,实现数字与情况、材料与观点的有机统一,使分析的结论切合实际。
4.主题鲜明、论点明确、判断准确、推理符合逻辑。分析的主题的选择要对路、适时,具有鲜明性、时效性,避免一般的”老声常谈”;论点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判断要准确,有充分依据,避免主观、片面,随意定性;推理要符台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避免不符合逻辑的推理。
能源统计分析通常分为以下四类:
1.定期分析。如月度、季度、年度等经常性的分析,主要反映能源的产、供、销状况,能源库存变化情况,能源经济效益的高低,节能计划完成情况等。这种分析的内容可短小精悍,力求实效性。
2.专题分析。专题分析是对某项专门问题的分析。如对某种能源奇缺,供不应求,某种能源库存不断下降或升高,储存不足或超存积压;或某一地区某一行业某些企业节能显著或能源使用浪费严重等等进行专项调查和分析;企业可对能源的消耗情况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一般不是定期的,可因时、因地、因事进行选题,要求主题鲜明、重点突出,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系统深入地调查与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切实建议。
3.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是对能源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或对综合性问题进行的分析。如对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的分析,能源系统流程全过程的分析,能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分析。这种分析反映了能源经济运行的全貌和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以及能源与社会经济各领域相互制约的关系。
能源统计分析是能源统计工作的综合产品,是对能源统汁资料进行高度的深加工,其工作量较大,步骤较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确定分析研究的题目,明确目的。根据分析研究的题目和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选题。题目要醒目、新颖、突出、适时,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选题
2.周密构思,拟好分析大纲。分析工作大纲,一般包括分析的目的和要求,主题和纲目,内容和重点,论点和论据,资料的补缺和扩充,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等。分析大纲要随着分析工作的进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地进行修正和补充。
3.搜集、鉴别、加工整理资料。既掌握可靠数据也要掌握活情况,占有丰富的、准确的、适用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基础。资料的来源,可采取多种渠道进行搜集,如从定期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业务部门的专业统计资料搜集;或组织专题调查、召开经济情况分析会,从中搜集情况;也可从统计信息网和统计分析网中选择若干地区、部门或企业作为联系点,定期的沟通情况、提供信息、分析能源与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广泛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资料的准确性、代表性、可比性进行审查核对,确认符合统计分析的要求方可使用。认真鉴别资料的可信程度十分重要,只有真实、可靠的统计资料才能产生正确的论点。虚假的资料会引伸出错误的论点,会导致决策的失误。
根据分析的要求,对搜集、鉴定的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法,进行系统地加工整理,使统计资料条理化、系统化,更深层次的反映客观实际。
4.应用各种分析方法,对计算出的平均数、相对数、动态数列等各种分析资料进行辩证分析,由点到面、由部分到全体,逐步分析归纳,揭示事物发展的趋势、程度、关联和特点,做到既有定性的分析,也有定量的分析,阐明现象的发展规律,找出处于萌芽阶段的新事物、新情况和新问题,观察其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影响变动的主要原因。
5.归纳概括分析结果,形成观点,写出内容丰富,有数据、有情况、有建议的分析报告。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将互相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问题,揭示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运用比较分析法应注意两个问题、首先要记住指标的可比性。用来比较现象是同类的,指标内容、口径、计算方法、计算单位等必须相同,也就是要可比。其次,进行比较分析时,不但要看相对数,还要看绝对数,因为只看相对数,容易被现象所迷惑。
比较分析法包括与计划比,与基期或前期比,与历史最好水平比,与国内、国外先进水平比等等。
2.结构分析法
结构分析法是把事物的总体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其内部的构成,可以分清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从而找出主要原因和事物的本质特征。
3.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是将所要分析的事物的指标数字,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个动态数列,从数量方面改变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速度,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4.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就是从现象的客观联系出发来分解因素,分析因素变化对现象的影响关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因此分析法在能源统计分析中应用比较广泛。
5.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就是从事物运动中收支两方面或资源与需要两方面来说明事物总体的内部各方面联系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运用平衡分析方法必须首先编制所要研究事物收支两方面的平衡表,能源统计分析主要是编制单项或综合能源平衡表。
1.从国家层面上
我国《统计法》明确规定: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能源、原材料、半成品的积压库存,设备厂房等超过生产能力的实际需要,供能与用能环节不协调以及低效率和超负荷生产都是对社会能源资源的浪费。能源统计分析是实现企业能源的科学管理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切实可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2.从企业自身角度
企业的能源统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能源管理水平。只有对各部门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及时地统计分析,才能找出能源过度消耗的原因,从而提出管理上和技术上的改进建议,不断提高节约能源的水平。只有通过此统计分析,才能制定出先进的合理的能源使用计划,确保能源消费考核的科学严谨性,促进高效节能的集约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
1.建立指标体系
建立完备的、切实可行的能源统计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能量、物料平衡和产销平衡的原理,对企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如企业基本发展水平、主要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调查、数据搜集与审核汇总、能源与物料的盘存查账等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再者,企业能源统计分析指标诸如:综合产值能耗率、主要用能系统和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消耗指标、单位产值能源消耗率。
2.对企业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析
对企业生产布局与能源供应系统规范搭配、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转换系统和负荷调整、企业用能设备及工艺系统、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及环境效益的合理评析,以及能源利用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按照能源流程进行合理用热、用电、用水的评价等均是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评价。
3.加强企业能源审计
对企业进行能源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各种能源消耗指标的分析,找出节能空间,采取可行性措施,提高企业的节能环保技能。
4.加强生产环节的节能管理
督促职工从身边做起,树立良好的节能意识,号召全体员工厉行节约,减少成本消耗。制定明确的能源消耗数量、加强生产环节的监督,从根本上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在部门问合理分配能源,将不同种类的能源用至最合适的地方。减少间接能耗,节省各种物资,实现规模经济。合理组织生产,节约资金占有量,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原料的入库检查,合理扣水扣杂。
5.加强技术管理
通过技术管理实现节能目标,淘汰或改造落后设备,如高耗能的锅炉、变压器等。改进落后的工艺。提高设备操作水平,强化内部职工的业务培训。加强对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能量的分级使用、设备的保温冷却等。
6.优化产业结构
有序进行区域内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调整,取消高耗能产品生产线,强化高档次产品生产,加强企业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的优化。综上所述,企业强化能源统计分析,降低企业产品能耗,对于国家和企业自身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概述了能源统计分析的内容和意义,明确了企业进行能源统计分析的职责,健全能源审计制度,加强能源消耗考核、监督,制定合理的能耗指标,达到节约能源、降低企业产品能耗的目的。因此,相关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加快行业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步伐,推广先进的节能设备和技术。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尽快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型的能源价格体系,充分利用能源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的技术升级,从而全面有效地实现国家的节能降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