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道德

经营道德(Operating Ethics)

目录

  • 1 经营道德的定义[1]
  • 2 经营道德的体现[1]
  • 3 经营道德的种类[2]
  • 4 经营道德基本原则[1]
  • 5 经营道德的特性[1]
  • 6 经营道德的建设
  • 7 相关条目
  • 8 参考文献

经营道德的定义

  经营道德,是指企业经营过程中处理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商中间商、政府、媒体等相关公众以及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时,所依据的判断是非善恶、正当与不正当、荣誉与耻辱等的观念、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经营道德的实质,是解决企业利益同消费者等公众利益及社会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问题。

经营道德的体现

  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与消费者等公众以及社会整体之间,有利益相互一致的一面。但在某些情况下,各种利益之间呈矛盾甚至背离趋向,特别是企业利益与消费者利益、企业利益与竞争对手利益、企业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其矛盾和背离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得更为明显、普遍。而企业在经营活动中遵守良好的道德规范,就不应以单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或满足消费者等公众的直接需求为目标,还要切实关心与维护所有消费者、相关公众及全社会的长远利益。现代企业的经营道德应当以求得各方面利益的协调统一和共同实现为最高标准。具体体现为:

  首先,要在满足消费者需求、合理取得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坚决杜绝任何为追求自身利益,采取欺骗、强迫、不公平手段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

  其次,经营活动应不仅仅以满足消费者的直接需求和保证其既得利益为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消费者需求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其长远利益,对其他消费者及相关公众的利益有无损害。

  再次,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应当自觉承担起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责任。企业的经营活动应有助于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品质,推动社会风气的净化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企业、企业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

  这些方面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道德的最高境界。为实现这一境界,企业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经营道德体系,并自觉加以遵从,以此规范和约束自己的经营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代法制社会中,法律规范作为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带有规定性、反复适用性和典型意义的行为规则,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规范所有社会成员及社会组织行为的基本约束力量,因而也是企业调整与社会相关公众之间利益关系时所必须遵从的基本准则。但是,法律规范只是指明允许怎样做,应当或禁止怎样做,同时昭示违反规范的法律后果。因而与道德规范相比,法律规范只是规定了前者的最低标准或下限。换言之,合法的社会行为不一定都是完全合乎道德标准的。因此,就企业行为而言,法律不能全面约束企业的不道德经营行为,更不能强制要求企业不断追求经营道德水平的提高与完善。

  此外,法律规范的作用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它借助于法律事实而进入实施过程,通过惩处、制裁等法律实施手段来调整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并使之得到实现。而道德规范强调将其内化于企业的经营思想和员工意识之中,成为企业全体成员自觉约束自身行为、努力追求最高道德境界的主动力量。显然,在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方面,道德规范具有法律规范无法企及并难以替代的特殊作用。

经营道德的种类

  经营道德主要包括质量道德竞争道德经营管理道德等方面。

  质量道德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概括地说,质量道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部门、服务部门在具体经济行为或行政行为过程中,所实际形成的与产品质址、服务质址和工作质量等相关的道德要求.

  竞争道德又称公平竞争道德,是指竞争关系的参与人在市场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竞争道德是随竞争关系的出现而出现的道德观念,是规范人们的竞争行为,调整竞争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经营管理道德是指经营主体在经营活动中应该履行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包括经营管理、经营决策、商业营销、商品宣传、广告、商品贮存等领域的道德问题,也包括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其他专业经营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问题。

经营道德基本原则

  由经营道德与社会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及伦理道德的上述内在联系决定,在倡导和构建现代企业经营道德体系时,应当注重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经营道德的基本导向与企业所处的特定社会文化环境相一致;

  二是经营道德的层次水平与社会文化的总体发展层次和水平相适应;

  三是现代经营道德的创新与发展应建立在对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基础之上。

经营道德的特性

  经营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经营活动中的体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必然遵循社会文化所固有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发展性和阶段性,以及延续性和历史继承性等基本特性。

  首先,由社会文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决定,各个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繁衍过程中,形成了带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的独特的文化体系,从而使得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社会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其中包括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差异。相应地,企业的经营道德也必然受到所处特定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与制约,在标准、取向和实现方式上表现出独有的特点。例如,欧美文化注重个人价值、民主、自由和平等,强调财产所有权的至高天上和个人利益的不可侵犯,其企业的经管道德也以尊重和维护个人或他人权益为重点,倡导依靠个人自愿遵从的方式来维持和实现道德规范;而亚洲文化则大多强调集体价值、等级、统治和服从,企业领导者往往以个人道德水平来规范企业的道德行为,通过外在力量推动员工对企业经营道德的认同和遵守。

  其次,由社会文化的发展性和阶段性决定,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演进、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文化有着不同的内容、结构、主导倾向和表现形式。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道德的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例如,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市场商品供不应求,因而企业根本无需考虑顾客利益,只奉行以自身利益为主导、“生产什么就销售什么”的经营道德观念;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进入高度繁荣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社会化程度极大提高,商品普遍供过于求,因而客观上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变观念,以关注消费者利益、尽力满足顾客需要作为经营活动的道德准则。显然,二者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对企业经营道德水平的不同影响和要求。

  最后,由社会文化的延续性和历史继承性决定,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现有文化都是在其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更新、改造、丰富、发展而来,因而必然带有传统文化的深刻印迹。正是由于对传统文化的这种自我传承、扬弃与拓展,才使得现代文化既有深厚的基础和久远的渊源,又得以生机勃勃,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样,现代经营道德也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文化和道德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秉承和传扬其基本脉理,在传统道德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构架体系。若将各国企业经营道德加以比较,可以发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企业,在经营道德理念上带有明显的新教伦理的印迹;而日本企业的经营道德则更多地受到东方儒家文化的影响。

经营道德的建设

  1.加强对企业员工经营道德观念的教育与培训。目前,我国企业的培训与教育大多偏重于管理技术技能方面,对于加强企业经营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关注不够。另外,企业主要经营者是企业经营的“道德标杆”,同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能否以身作则对于企业提高伦理道德水准也极为重要。如果员工培训教育所获得的伦理道德观念与企业管理层的行为伦理表现不一致,极易造成员工认知失调,这对于企业经营道德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2.制定并执行企业伦理守则,树立规范的经营道德观念,自觉提升企业经营道德标准水平。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成功的欧洲、美国和日本的企业都制定有其规范的伦理守则。伦理守则不同于常识观念中的员工手册,其内容主要是涉及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消费者、股东、政府、社区、社会大众等)的责任关系,以及公司的经营理念和道德理想。虽然未必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是伦理守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反映并影响企业的文化与企业的实际运作行为。企业制定伦理守则时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企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二是从企业可能与其利益相关者产生的各种伦理议题角度,如职业安全、产品安全、利益冲突、环境保护、诚实守信等。 企业对这两方面所可能产生的伦理问题的基本态度应尽量在伦理守则中阐明清楚。对企业而言,制定伦理守则并执行是属于企业最高层次的问题,因为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生存的基本意义。

  3.在组织结构方面进行改革,设置伦理道德机构并配备人员。这种做法是把企业经营道德构建工作提升到企业发展工作的高度重视的地位。在企业中设置道德委员会和道德责任者。其中道德责任者是企业进行日常的道德管理、预防及控制危机事件的责任人。其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经常与员工保持联系,并与他们进行会谈;而当员工发现了即将产生违反道德行为规范的情况下,可以直接与道德责任者交谈或者通过电话、信件或电子邮件的形式联系。如美国企业中,道德责任者往往有较高的行政级别与地位,并且拥有相当大的处理员工有关道德问题的权利,包括问题的调查权、运用“外脑”的权利、直接与最高管理者或其他干部等接触的权利等,使员工所涉及的道德问题得到尽可能圆满的处理。道德委员会是定期召开的处理企业经营道德问题的专门会议。该委员会大多由经营层人员组成,它是企业经营道德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它主要是在企业进行重要或重大决策时,作出应当遵循的道德基准,对报告中提出的道德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4.加强对企业经营道德的监督工作。通过加强企业员工道德教育与培训、制定企业经营道德伦理守则及道德管理制度化、设立相关的道德责任人与道德委员会等,为企业经营道德建设工作提供了保障。但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程序与结果评价标准。道德监督就是保障企业经营道德建设各项工作的效度信度的重要措施。这种道德监督的方式可采用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监督的内容主要涉及企业各方面和各部门的业务活动,主要是通过与企业经营道德行为规范和社会道德规范相对照,检查有无违反之处,出现了哪些问题及应当如何处理改善等。根据一些发达国家的作法,内部监督主要由公司的道德委员会来组织实施,外部监督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来进行的,政府可以通过一些宏观的手段,如采用奖励(对那些企业经营道德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减免税收、提供优惠信贷等)的方式,鼓励企业自主地提高企业经营道德建设水平。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江林.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经营道德体系.《经济管理·新管理》
  2. 姜喜荣.试论企业经营道德.《华东经济管理》. CSSCI.2000年2期

  

阅读数: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