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哲学

管理哲学(managerial philosophy)

目录

  • 1 管理哲学的定义
  • 2 管理哲学的探讨与比较[1]
  • 3 管理哲学与哲学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 4 管理哲学的体系架构
  • 5 参考文献

管理哲学的定义

  所谓管理哲学,就是对一般管理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总称,是管理学与哲学的交叉部分,管理哲学兼具二者的特性。

  “管理哲学”一般是指科学管理中的普遍原理、原则和哲学观。美国哈佛管理丛书《企业管理百科全书》认为所谓管理哲学是指最高管理者为人处事的信仰和价值观等。

  所谓管理哲学,是指企业最高主管人为人处事之基本信仰,观念及价值偏好

  人们在实践中体验到改进企业的有效途径:高层应有管理哲学素养,中层应研究管理科学方法,低层应具备企业经营技术。使知识传播积累形成的管理哲学,凝聚成为企业高层的决策,而中、低层则形成管理实务,以牵动管理的成效。

管理哲学的探讨与比较

  1、时间哲学的探讨比较

  所谓时间哲学,是指高级主管在解决问题时,所偏好选择之时间基础。

  这种向后看的哲学就是造成恶法亦是法的根源。常因此形成“崇恶法务不实”之奇怪现象。而持积极时间哲学观念的人,则遇事多取“实事求是”、“一切向前看”态度。

  “打铁成热”的快速哲学,是今日高度竞争世界谋生的必须。此种积极的速度哲学,再配合上述未来性之变化哲学,构成颇具威力的现代管理哲学:既看未来,又欢迎变化,再加上快速行动,掌握时机,凡事没有不得最佳决策之理。

  2、系统哲学的探索比较

  所谓系统哲学是指高级主管解决问题时,所偏好采用之思考基础的广狭性与深浅性。凡是偏好思考广、深者,则属于具有大系统之哲学,反之则属于小系统之哲学。

  持大系统哲学观的人,在决策过程中,首先会注意“目的”、“组成因素”及“相应关系”等三要件;而具有小系统哲学的人,则常陷于个别组成因素的斟酌之中,易犯见木不见林、头痛医头、脚痛治脚的毛病。

  许多人因受农业穷国文化之影响,以(狭义之)节俭为美德,所以重视部分实体之可用性观念,远普遍于重视全体经济效率这一观念。

  小系统观念人多属“手续管理”崇拜者,以“不错”为最高行为法则,放弃大脑对系统作业之创新思考能力,而让小脑发挥保守过时手续规定之威风,与大系统观念人士奉行的“目标管理”哲学--以追求“实效”为最高行为准则--大相径庭。

  如何针对客观事物,决定主观价值;如何在经济有效性与实体可用性间取舍;如何注意大节,兼顾小节,运用之妙,介乎一心。

  3、权威哲学的探讨比较

  所谓权威哲学是指高级主管解决问题时,偏好选择可以改变他人行为影响力之来源

  人人皆信服某种权威,只是权威的来源,之认定有所不同而已。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多数活动均由人透过组织来完成,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政府公共关系服务,几乎全是群体努力的结果。以往所谓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已经在效率的要求下而遭淘汰。不仅如此,更由于各种变迁极为迅速,经济的快速成长,厂商日渐增多,导致竞争情势愈演愈烈,凡此种种,均促使各种组织规模日渐增大,以求适应生存。这种情形下,要想一个组织能够达到预定目标,就必须依赖良好的组织管理工作。

管理哲学与哲学化管理的区别与联系

  所谓哲学化管理,只不过是在管理方法上的一种表现,通过经济的、数学的、社会学的方法,都可以研究和应用管理学,而哲学化的管理同样如此,因此,哲学化管理应该归属于哲学管理的一个部分。

管理哲学的体系架构

参考文献

  1. 1.0 1.1 黄国平.管理哲学--意识和行为取向
阅读数: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