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优势外生论

目录

  • 1 竞争优势外生论概述
  • 2 竞争优势外生论的内容
  • 3 相关条目

竞争优势外生论概述

  竞争优势外生论新古典经济学SCP范式Porter的产业分析理论为代表。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这种企业绩效的差异是由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所决定的。由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是存在于企业之外,所以该理论认为企业的绩效(竞争优势)是外生的。而Porter通过五力模型的分析,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外部——产业结构。该理论将产业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公司的竞争优势是产业环境和公司市场定位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更好地把握环境机会和回避外部威胁来取得竞争优势,市场地位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手段,如一体化、合谋和市场定位等得以实现,并受到各种形式的进入壁垒的保护,通过设置进入壁垒来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竞争优势外生论的内容

  1.经济学中的竞争优势外生论

  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企业被视作一个“黑箱”,是同质技术上的投入产出系统,实际上并没有企业的地位。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市场中的企业终究都是同质的,无所谓竞争优势。但是,现实中同一行业中的企业之间存在着盈利差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要对此作解释,必须突破完全竞争市场这一假设。因此,新古典经济学修正了假设提前,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假设下重新分析了行业市场,认为个别企业获得超额利润主要是由不同的市场结构所导致的。产业内存在着进入障碍和退出障碍、政府的保护与限制、产品差异化所产生的相对垄断等决定了企业的获利水平。美国哈佛大学梅森E.S.Masson)和贝恩J.S.Bain)承袭了上述一系列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即所谓的S—C—P梅森—贝恩范式

  虽然梅森—贝恩范式主要考察的是某一产业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问题,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制定产业组织政策。但是,这一范式也注意到了企业间的绩效差异,并认为这种差异是由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所决定的。换句话说,由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是存在于企业之外的,由此可以推论出企业的绩效(竞争优势)是外生的。

  2.战略管理学中的竞争优势外生论

  在战略理论中,处于主流地位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的竞争战略理论认为,竞争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竞争战略就是在某一产业里寻求一个有利的竞争地位,即针对决定产业竞争的各种影响力而建立一个有利可图的和持之以恒的地位。竞争战略的选择由两个中心问题构成:其一是产业选择问题,即从长期盈利能力和决定长期盈利能力的因素来认识各产业所具有的吸引力。各个产业并非都提供同等的持续盈利机会,一个企业所属的产业的内在盈利能力是决定该企业获利能力的一个要素。其二是竞争地位问题,即如何在一个选定的产业内取得企业的优势竞争地位。在大多数产业里,不管其盈利能力如何,总有一些企业比其他企业更有利可图。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企业战略的选择。在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产业里,如果一个企业不能拥有有利的竞争地位,依然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另一方面,一个具有优势竞争地位的企业,如果栖身于一个前景黯淡的产业,也不能获得满意的利润。因此,竞争战略受制于企业所属产业的结构状况,制定战略应从产业分析开始。他强调指出:“产业结构分析是建立竞争战略的基础”,“理解产业结构永远是战略分析的起点”。产业结构强烈地影响着竞争规律的确立及与之相适应的企业战略的形成。竞争战略必须在深刻理解决定产业吸引力的竞争规律的基础上产生。竞争战略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些规律,最理想的是将这些规律变换成对企业有利的因素。在任何产业里,竞争规律都寓于如下四种竞争力量之中:新竞争者的进入、替代品的威胁、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

  因此,战略管理中的竞争分析,基本上就是市场结构分析。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其实质就是市场定位过程。我们可以从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中找出梅森—贝恩范式的印迹。实际上,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就是以梅森—贝恩范式为基础的,竞争战略只不过是梅森—贝恩范式的产业组织理论在企业层次上的应用而已。企业的竞争优势源自于企业的市场地位,而市场地位可以通过一定的策略手段如一体化、合谋和市场定位等得以实现,并受到各种形式的进入壁垒的保护。由此可见,波特的竞争战略所追求的竞争优势也是外在于企业的,是由外部市场中的竞争关系和市场机会所决定的。

相关条目

阅读数: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