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态

目录

  • 1 什么是社会心态
  • 2 社会心态的内容
  • 3 社会心态的效应[1]

什么是社会心态

  社会心态是指反映特定环境中人们的某种利益或要求并对社会生活产生广泛影响的思想趋势或心理倾向,它揭示的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心理状态,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现状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具有显著的弥漫性、多维性和大众性。

社会心态的内容

  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传统看,社会心态属于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是 与特定的社会运行状况或重大的社会变迁过程相联系的,在一定时期内广泛地存在于各类社会群体内的情绪、情感社会认知、行为意向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属于 社会心理的动态构成部分。社会心态测量的基本纬度包括社会情绪、社会认知、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意向。作为一种状态,社会心态反映着人们的精神气质、心理情绪和价值取向;作为一个过程,社会心态为社会成员所建构,包括生成、改变、沉积等;作为一种动力,社会心态不断为个体提供心理场域和舆论背景,潜在地引导、诱发、推动、限制着个体的行为活动。因而,社会心态有着复杂的发生演化机制。

  当某种社会心态逐渐形成后,它就会作为一个整体自上而下影响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态,这就是向下模型。由于具有整体性的力量,这种社会心态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影响比较大。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已经发现了社会心态的一些机制。例如,“心理和谐”状况可以成为社会比较、核心自我评价及生活满意度的中介机制。“心理和谐”作为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的总和,反映了中国文化传统心理对社会心态之形成构成必不可少的因素。

  社会心态分化和多样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是转型时期的规范缺失。由于原有的规范已经失效,而新的规范一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使得人们心无所依。二是标准多元化导致的困境。由于开放性所带来的多样性,往往造成一种相对化情境,从一个角度看与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社会心态的效应

  社会心态的形成过程会带来一定的社会心理效应,较为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汇聚效应是指当社会中持某一种社会态度或观点的成员,经过各种媒体的沟通交流,逐渐形成共识,会形成一种超越个体社会态度或观点的整体力量。

  多数人效应即从众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中多数人的影响(真实的或想象的压力),会怀疑并放弃或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来看,个体在某个群体情境下成为判断和意见的少数人,因而也可以称为“少数人效应”。从少数人效应的角度看,从众是一种与他人保持一致的行为,但是其动机并不是一种压力导致的自我怀疑,而是维护群体、认同群体的动机使然。

  群体极化指在群体中进行决策时,人们往往会比个人决策时更倾向于冒险或保守,向某一个极端倾斜。

  群体参照效应是相对个体参照效应而言的。它是一种在认知过程中,选择所属内群体的信息作为自我定位的参照对象而形成的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期望”是在预想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指向这一预想的动机。当人们对后果有期望或期待时,就会引发某种行为。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社会心态的形成机制较为复杂,而我们对其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尽管相关的经验研究已经有了不少积累,但是理论上的探讨还远远不够。这正是我们的研究所期望攻克的学术难题。

阅读数: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