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Sick role)

目录

  • 1 什么是病人角色[1]
  • 2 病人角色的性质归属[2]
  • 3 病人角色的特殊性[2]
  • 4 病人角色的特征[3]
  • 5 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 6 病人角色适应上常见的行为改变[3]
  • 7 病人角色适应上常见的心理反应[3]
  • 8 病人角色利益的失与得[4]
  • 9 影响病人角色适应因素[3]
  • 10 相关条目
  • 11 参考文献

什么是病人角色

  病人角色是指社会人群中与医疗卫生系统发生关系的那些有疾病行为.求医行为和治疗行为的社会人群。

病人角色的性质归属

  病人角色可以分别归于自致角色开放角色自觉角色

  1.病人角色属于自致角色

  除了先天和遗传因素所致的一出生就带病的病人外,一般的病人角色都是后天获得的,都与角色扮演者自身的活动有关。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激烈的竞争和充裕的物质生活使社会公众忽视了科学、合理生活方式的构建,这种忽视使每个人的健康都存在一定的隐患。虽然每个人都不希望生病,病人角色不是每一个人积极、努力争取的,但是疾病的发生又确实与个体的行为有关,因此,病人角色属于自致角色。

  2.病人角色属于开放角色

  开放性角色是指没有严格、明确规定的社会角色。病人角色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角色的特点。即使是同一个病种、处于同一病程的病人,其表现都会不同,具体表现会因其心理承受能力、所受教育程度、经济能力、性别、年龄等因素不同而不同。

  3.病人角色属于自觉角色

  自觉角色的出现是需要条件的,之所以把病人角色归为自觉角色,是因为病人角色的出现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医院,有特定的观众——医生或者是来探视的亲友,这种氛围会使病人以自觉角色的状态出现。心理学中所讲病人具有行为退化心理,可以说就是病人角色自觉化的表现。

病人角色的特殊性

  病人角色的性质归属决定了病人角色的特殊性。

  1.普遍存在焦虑、急躁情绪

  病人角色虽然是个体自我活动的结果,但却不是个体期望的角色,因为这种自致角色与其他的自致角色有所不同。其他自致角色的获得能够体现自我价值,比如获得荣誉称号、得到梦寐以求的职位职业等,而病人角色无法满足个体价值实现的需要,反而会影响个体价值的实现,因此,病人角色的扮演者常常希望自己能迅速从目前的角色中脱离出来,正如帕森斯所指“病人角色有尝试祛病的愿望”即使每个个体在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急躁等特点,这一特点决定了良好医患关系的形成是有难度的。

  2.具有复杂性

  角色的特点之一是权利、义务的高度统一,角色扮演者如果能够在演绎角色的过程中注意到自己不仅是有权利的,而且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则有助于角色扮演者正确处理与相关角色的关系。但病人角色作为一种开放性角色,没有明确、严格的要求,加之目前病人的义务意识淡漠,病人角色的个性化特点很强,角色的扮演完全由个体自己来决定,这些因素导致了病人角色的复杂性。

  3.过分关注医生角色的义务

  病人角色期望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怀。就医或住院的氛围使病人的自觉意识得到强化,使得病人角色常以自觉角色的状态出现,并把自己定位于弱者,极需要他人尤其是专业人士——医生的关怀和帮助,这使得病人角色对医生角色充满了期待,也使得病人角色对医生角色义务的履行十分关注。

病人角色的特征

  1、病人可以免除或部分免除正常的社会责任

  病人可从其正常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中解脱出来,如不能期望病人做平常所做的工作,或履行他们做父母、丈夫或妻子的职责。免除的程度取决于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医生的诊断是病人角色合法的证明。

  2、病人对其陷入疾病状态没有责任

  通常患病是个体自己无法控制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对其生病的状态是无能为力的。患者需要受到照顾,也有权利获得帮助,应尽可能使他们早日康复。

  3、病人有恢复健康的义务

  生病不符合社会的愿望和利益,社会要求每一个病人都要主动恢复健康并承担应尽的责任。疾病常给病人带来痛苦、不适甚至是死亡,所以大多数病人都期望早日恢复健康,并为之努力,如配合治疗,进行适当的锻炼等。然而,由于病人角色具有一定的“特权”,有的人因此安于病人角色,甚至出现角色依赖等。护士的职责是全面了解病人的情况,并从各方面做好工作,帮助病人早点脱离病人角色。

  4、病人应主动寻求专业技术的帮助

  在试图恢复健康的过程中,病人不能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必须与医护人员合,如按照医务人员的要求服药、休息和配合治疗等。传染病病人有义务接受隔离,以免疾病被扩散。并争取家属、亲友情感上的支持,以加快康复。

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

  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来源于社会文化中的法律规定、伦理道德和民俗习惯。病人角色的权利一般有如下几个方面:

  1.责任兔除权即可免除其健康状况时所担任的角色责任。如宪法中规定的“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就应包括公民自觉身体不适时休息康复的权利。刑法中规定:精神病人在没有自知力的清况下犯法,可免除其刑事责任。以及工厂、公司凭医生开出的证明,应准允职工休病假等等,都是社会文化对病人角色免除常态角色责任的规定。

  2.医疗享有权即有权享受相应的医疗和护理,任何公民只要他/她有求医的需要和行为,医生、护理人员就不能拒绝,这既是医务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也是病人应有的权利。然而要注意,“有权享受”并不等于“无条件享受”,如无病纠缠,不支付医疗费用等等。

  3.知情同意权即有权了解对自己的诊断、处方,治疗、预后等内容和结果未经病人本人同意。有权拒绝医疗处理及其可知的由此而引起的后果。有权拒绝非诊断、非治疗活动。有权选择治疗方案和服务措施。

  4.隐私保密权即有权要求医务人员和机构对诊疗过程中涉及到的个人及家庭隐私予以保密。享有人格彼尊重的权利。

  5.要求解释的权利即有提出医护意见并得到答复以及要求医疗提供者解释其医疗费用的权利。

  病人的权利其保护的对象主要是患者个人,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病人角色在维护自己权利的同时亦应履行一定的社会义务,这是社会的客观要求,病人角色的义务主要有:

  1.健康是一种资源,人一旦患病,或减少了社会财富生产,或要直接消耗社会的卫生资源。因此,任何病人有自觉节约卫生资源的义务。“小病大医”,“一病多医”都是浪费卫生资源的突出表现。

  2.病人有尽力使自己所患的疾病不传染给别人,不污染环境的义务。

  3.病人有尽力避免向他人或集体转嫁经济和精神负担的义务。

  4.病人有积极配合医务诊疗工作,促进疾病早日康复的义务。

  5.病人有遵守医院的有关规章制度,遵重医护人员人格与工作的义务。

  病人角色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临床心理护理一方面要尊重病人的应有权利,另一方面也要适当向病人,特别是对具有越轨行为的病人适当进行康复义务教育

病人角色适应上常见的行为改变

  1、病人角色行为缺如

  病人角色行为缺如是指没有进入病人角色,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病人,这是一种心理防御的表现。虽然医生有明确诊断,但本人否认自己有病,不愿意或未意识到自己是病人。从人的个性特点看,那些自信心较强、认为有能力把握自己的人不愿扮演病人角色;当疾病将影响到就业、入学或婚姻等问题时,患者处在某种现实矛盾中不愿承担病人角色;有时病人自我感觉良好,则认为医生的诊断有误,否认有病,采取等待观望的态度,或认为症状不严重无需治疗。初次诊断为癌症时的病人都有这种防御性心理反应。

  2、病人角色行为冲突

  病人角色行为冲突主要发生于由常态下的社会角色转向病人角色时。因为病前角色所形成的心理过程、状态及个性特征和病人对某种需要的迫切要求等,强烈地干扰着病人对角色的适应,使病人产生心理冲突和行为矛盾。同一个体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当患病需要其由社会角色转化为病人角色时,病人一时难以实现角色的适应;当某种非病人角色需要的强度超过求医治病的动机时,病人就出现心理冲突,表现为焦虑不安,以至痛苦,从而使病情加重,这是一种视疾病为挫折的心理表现。

  由于生活中复杂的原因,不同角色之间的矛盾和不平衡总是存在的,而患者这种生理或精神上的障碍,会使原先的矛盾和新的不适应更加突出,常陷入自身难以解决的境地。如一位患病的教师,因惦记自己的学生而不能安心治病,造成教师角色与患者角色的冲突

  3、病人角色行为减退

  已进入角色的病人,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本应免除的社会角色的责任而放弃病人角色,不顾病情而从事力所不能及的活动。如一位还需继续治疗的母亲因孩子生病需要照顾而毅然出院,担负起照顾孩子的责任,因为此时母亲的角色在她的心目中已上升为主导地位,所以她放弃了病人角色而重新承担起母亲的角色。

  4、病人角色行为强化

  由于依赖性的加强和自信心的减弱,病人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对原来所承担的社会角色恐慌不安,安于已适应的病人角色的现状。或者,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超过了实际情况,小病大养。另外,生病也使病人具有一些特权,免除了其原有的社会责任,表现为依赖性增强,对承担其他角色感到恐惧不安,希望继续扮演病人角色以能逃避某些责任或继续享受某些特权。

  5、病人角色行为异常

  病人受病痛折磨所感到的悲观、失望等不良心境常导致行为的异常,如质问医务人员的攻击性言行;悲观、抑郁、厌世,甚至自杀等异常行为表现。

  护士应关注病人的角色适应不良的现象,一方面要避免自身的言行对于角色转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注意创造条件帮助患者恰当地进入病人角色,随着疾病的好转,又要使病人渐渐摆脱这种角色,从而逐步恢复他应承担的社会义务。

病人角色适应上常见的心理反应

  人生病后,他的工作和生活程序都会被打乱,这种生活规律的破坏成为一种极为强烈的信号,冲击着病人的内心世界,再加上对病痛的体验,病人的注意力不仅会集中到病症上,还会影响心理状态,改变他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态度。病人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有以下几种:

  1、焦虑与恐惧

  焦虑是一种防御反应。当人对涉及本身利害的事物失去了控制能力时,恐惧与焦虑都是对危险的恰当反应。在恐惧的情况下,危险是显而易见和客观外在的;而在焦虑的情况下,危险则是隐而不露和主观内在的。

  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状态很复杂。病人的焦虑可来源于多个方面,如医院的陌生环境、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未知、家庭的经济负担、事业问题等。焦虑表现为情绪紧张,易激怒等,继而通过各种心理防卫机制出现不同的表现。焦虑的表现程度因人而异,有轻、中、重和极重四种情况,一般轻度焦虑对病人影响不大,而中、重和极重度焦虑对病人产生很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并伴有相应的行为表现。病人人院后也常有恐惧心理,尤其是需做大手术的病人、临产的初产妇、严重出血、被确诊为癌症的病人以及儿童更易产生恐惧心理。

  2、依赖性增强

  病人表现为行为幼稚,被动性加重。由于患病后受到亲人及周围人额外的照顾,成为人们关心和帮助的中心,所以常会有意无意地变得软弱无力,依赖性增加,本来大胆活泼的人,会变得小心翼翼,畏缩不前,并出现自信心下降,即使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怕难以胜任而不愿去做。有些老成持重的人也因疾病而表现出幼稚可笑的行为。

  3、自尊心增强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层次学说,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当患病后其他需要的满足出现障碍时,其自尊感会比平时更加强烈。病人一方面要求别人对他加倍地关心,并认为理应受到别人的关怀和照顾,而另一方面又拒绝别人的关照,认为别人的关照意味着自己的“无能”。所以,护士说话时过重的语气或过分要求病人,都会伤害到病人的自尊心。

  4、猜疑心加重

  病人变得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特别敏感,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和诊断不明确的病人表现更为突出。病人既想了解与疾病有关的信息,又常常对所听到的解释持怀疑态度,甚至曲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当看到别人在低声私语,会认为是在议论自己的疾病;对医生查房时所说的话更是反复思考;疑心医生的诊断有误、治疗不恰当等。有猜疑心理的病人既不相信别人,又会向别人询问许多问题,他们内心有巨大的恐惧,因此不得不保持警觉状态。

  5、主观感觉异常

  病人对周围的声、光、温度及自身的症状都特别地敏感,有时会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如心跳正常他却觉得心慌,胃肠活动正常他也认为是消化不良;病人对环境也比较挑剔,经常指责,如责怪病房条件不好,环境不清洁,医院饮食不好等等。

  6、易冲动和愤怒

  在临床上常见到病人情绪不稳定,遇事易激动,对一些轻微的刺激也异常敏感,与家人、病友甚至医护人员发生冲突。慢性病人常因疾病缠身而变得怨恨、冷漠、脾气暴躁、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上可表现为情感退化、易于动怒,容易悲伤和落泪。

  7、孤独感增加

  病人患病后需住院治疗,由于环境和人员的陌生而感到与世隔绝,度日如年,常伴有孤独感。因此病人常渴望亲戚、朋友的探视与陪伴。

  8、习惯性心理

  病愈后人的心理活动并不能马上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其间需要有一定的过渡阶段,这是人的习惯性心理造成的,如演员演完戏后仍处于角色状态,需要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病人开始患病后也往往不可能立刻从心理上接受患病的事实,很可能否认自己有病,怀疑是医生搞错了;当病情好转后又认为自己没有完全恢复,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治疗,担心回家会使自己病情恶化,不能立刻丢掉病人的角色,总希望有人照顾。

病人角色利益的失与得

  扮演病人角色,必然解除或部分解除常态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由于不能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工作,也就意味着要失去一部分作为正常人的利益和享受,家庭的欢乐或多或少也要受到影响。比如,扣发奖金、津贴甚至工资,承担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等等。当然,病人也不会因此而失去全部的利益。有一部分病人会因为患病而获得原有社会角色所不可能获得的利益,即病人角色利益。这些包括:得到一定的困难补助,得到同事、亲友在精神上和经济上的照顾和支持,得到社会的资助,等等。

  病人因为患病而获得角色利益,从积极方面看,可以减轻病人在患病治疗期间经济上、社会上、心理上的负担,顺利进人病人角色的认同与扮演,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从消极方面看,这种病人角色利益也可能使病人利用患病这一事实,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少数病人还可能利用休息的权利,从事第二职业,这就与病人角色的行为模式相违背,也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应该予以制止。

影响病人角色适应因素

  1、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疾病的类型对病人来说极为重要,预后程度和预期病程是病人关注的附加因素,如病人察觉到自己的病情严重或影响到个人的生活质量时,会立即寻求医护人员的帮助,并容易适应病人的角色,使自己的角色与行为相吻合。

  2、症状的可见性

  症状可见与否影响着病人的就医与角色适应。人们通常容易为一些明显的症状如外伤、大出血就医,并很快进入病人角色,对不显著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则表现为不关心和不重视,而且不易进入病人角色。

  3、病人的社会特征

  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工作、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都影响病人角色的适应。另外,病人与家属、同事、病友、医护人员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病人角色的适应。

  4、医院规则

  为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护理水平,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病人能得到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提供条件,医院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必要的规章制度,这对病人有一种约束感而容易产生一定的影响。病人首先感到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不能广泛接触外界等,这些都影响着病人角色的适应。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邵龙泉,高杰主编.口腔执业医师高频考点.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4.
  2. 2.0 2.1 古津贤,李大钦主编.多学科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09.
  3. 3.0 3.1 3.2 3.3 杨新月主编,护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2.
  4. 尚鹤睿著.医患关系的心理学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5.
阅读数: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