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里西的偏好误识分权论

特里西的偏好误识分权论简介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西(Richard W·Tresch)在1981年出版的《公共财政学》("Pbulic Finance",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1981)中指出: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品的过程中可能回失误。因此地方政府的存在是合理的。

  特里西针对以往分权理论中的疏漏,提出了“偏好误识”的分权理论。特里西认为,以往的分权理论都把中央政府设想为全知全能的贤人政府,他们具有所有适当的政策工具,对于全体公民的消费偏好的认识和了解都是准确无误的。尤其是,这些理论还假定,中央政府是了解社会福利函数的偏好序列的,因此,当地区之间发生冲突时,中央政府出面调停地区冲突和收入在不同地区之间的分配问题是适宜的。如果这样,那么地方政府就没有分权的必要了,它们只须按照中央政府的旨意办事,就能实现公共产品提供的最优了。

  由此看来,以往的分权理论由于把中央政府放在最优的环境下来进行分析,而没有考虑到中央政府有可能错误地认识社会偏好,从而错误地把自己的偏好强加于全民头上的可能性。“偏好误识”问题的提出,对于中央政府对全民偏好的认识的准确性,从而其有无代表性提出了质疑。特里西通过数学模型证明,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获得完全的信息,并且经济活动也是完全确定的,那么,由中央政府还是由地方政府来对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都是无差异的。但是,社会在经济活动中并不是完全具有确定性的。假定地方政府相当了解本地区居民的偏好,它能以完全的确定性确知公众的个人偏好中的边际消费替代率,而中央政府则对全体公众的偏好了解得不甚清楚,那么,中央政府在确定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是带有随机性的,因此它在提供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就会发生偏差,公共产品不是提供过多,就是提供不足。在此情况下,回避风险的社会就会偏向于让地方政府来提供公共产品。

  关于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的不确定性更小的假定是否得当呢?应该说,在公共产品与居民偏好的关系上,这一假定是有根据的。这是因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所管辖的居民之间隔距甚远,这种距离对于信息的传递是有着相反的效应的。因此,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中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如果不确定性是距离远近的一个函数,那么,只要这类不确定性存在,理论上就应当要求地方自治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由此看来,特里西是从信息传递存在着距离阻隔,从而使中央政府在了解公众的边际消费替代率时带有随机倾向,即带有偏好误识这个方面提出了地方自治的必要性。偏好误识理论所揭示的不确定性,是地方分权主义的一种更为有力的理论。

阅读数: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