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排斥

目录

  • 1 什么是消费排斥
  • 2 农村消费排斥的六大维度

什么是消费排斥

  消费排斥指个体(包括个人、群体、地区或组织)在利用消费产品或消费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和障碍的一种状态。具体表现在消费个体在消费活动中没有达到主流社会的基本条件或标准,或者说在商品和服务领域处在低消费的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个体都属于受消费排斥或歧视。黄瑞芹、张广科认为,“消费排斥”主要是收入贫穷(个人或家庭的收入低于贫穷线)群体在消费市场被排斥于社会主流的消费方式之外。在我国受到消费排斥的群体绝不仅仅是那些收入低于贫穷线的群体,它还包括收入在贫穷线之上的广大的城市贫困人口、下岗员工、农民等,正如周湘斌所说,政策性排斥客体是一部分社会成员,主要是那些以农业生产为生的农民、城镇下岗工人和进城做零工的农民工。

农村消费排斥的六大维度

  消费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合概念。在我国农村消费排斥主要表现为收入排斥、社会保障排斥、消费环境排斥、金融排斥、消费结构排斥和消费观念排斥等六大维度。

  (一)收入排斥

  收入排斥主要指因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而影响他们取得消费品和消费服务的实现。收入决定消费,增加农民消费是以农民收入提高为前提的。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特别是以出口导向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沿海地区,受到冲击更大。大量的农民工失业下岗,直接减少农民收入,削弱农村的消费能力

  (二)社会保障排斥

  社会保障排斥主要指因政府在社会事业建设等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农村、农民被边缘化,使他们的消费不能达到社会主流所认同的标准。社会保障是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扩大的重要支撑,把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好,才能免除农村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相对薄弱。一是保障种类少。除最低生活保障以外,城镇居民至少还有五种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而大多数农村居民只有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合作医疗,个别地区农村居民享受尚在试点中的农业保险。二是保障人数少、水平低。三是农村地区的养老设施严重落后。如目前1/3的乡镇没有敬老院,与快速增长的农村老龄化现象不符。社会保障不足必然强化人们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从而降低农民的即期消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地农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远落后于城市。这些因素造成农民捂紧钱袋子,不敢放心消费,从而形成农村消费排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消费环境排斥

  消费环境排斥主要指因为农村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建设的滞后,使农村消费成本相对较高,且缺少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及消费信息不对称等,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农村消费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等机构的建议,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通常包括以下项目:公路建设、国内水源供应、灌溉、电力、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最初优先领域应当是促进粮食安全的基础设施,包括增加粮食产量的土地改良计划,如梯田、植树、水渠、排灌系统和粮食储藏设施、以及便利市场进入的措施。

  (四)金融排斥

  金融排斥指因为金融营销政策和准入条件的规定,使农村不能得到有效的金融信贷支持,影响农村消费市场的拓展和农民的消费。

  (五)消费结构排斥

  消费结构排斥是指因为消费结构不合理、欠科学而影响其他方面消费的实现。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消费结构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的统一。消费结构的质包括消费品本身的质量、生活消费中各种消费品的相互协调状况、消费环境和消费者本人享受各种消费品的能力,也包括直接反映生活消费过程中的舒适和便利程度,和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

  (六)消费观念排斥

  消费观念陈旧是制约农民消费需求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障碍。中国历史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成了封闭式的消费观念,以节俭为美德、不能提前消费的观念在农民心里已经根深蒂固。在此消费观念的制约下,农民大都量人为出,因循守旧,对所谓奢侈品消费、借贷消费持消极态度。况且,中国人一向缺乏信贷消费的心理,往往以“无债一身轻”而自诩。这些陈旧的消费观念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农村消费排斥。

阅读数: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