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经济

目录

  • 1 什么是概念经济
  • 2 概念经济与泡沫经济
  • 3 概念经济案例分析
    • 3.1 案例一:物联网概念经济案例分析[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概念经济

  概念经济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

  概念经济说到底即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据展开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在古典市场经济时代隐而未彰的市场经济自身的车质特征,正在凸现为经济生活操作层面的现实。

概念经济与泡沫经济

  首先,两者在内涵上不一致。概念经济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这一古典市场时代隐而未彰的市场经济自身的本质特征.正在凸现为经济生活操作层面的现实。而泡沫经济是指资产(指股票债券等)的理论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背离,发生大幅度波动。资产价格超常规上涨而出现的一种虚假繁荣并最终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总是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联系在一起的,是虚拟经济增长速度超过实体经济增长速度所形成的整个经济虚假繁荣的现象 。由此可见,概念经济不是泡沫经济的又一说法,概念经济深刻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的内在意义,即经济总是某种生活意愿的概念表达。

  其次,概念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客观存在.且有科学依据和国际先进经验为前驱。随着人类的知识和经验积累越来越多,文化积淀和交流越来越多,人类发明“概念”的本领也会越来越强,在这些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经济现象也会越来越多。蒸汽机、汽车、原子能、飞机、互联网等,都曾是不可想象的“概念”,却都成了人类经济史上某个时期的宠儿。所以,概念经济不仅有科学的根据,而且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向和内在的必然。

  最后,在现实的许多经济领域。“概念经济”越来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导力量。概念经济有两大功能:发现功能和总结功能。

  所谓发现功能,在股市上表现得最明显。人们按照对未来的科学或非科学预期,在经济大海中寻找并发现能够达到这一预期目的的东西,并赋予它一个简洁响亮的“概念”,而后向社会和市场进行宣传和推广。不管成功与否,这个“概念”便客观地存在于股市之中了。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了一些经济实体(如某企业、城市和区域),记住它们并经常在脑子里思考;人们还发现了未来可能的一种经济现象、经济状态。“概念经济”的发现功能.现在越来越得到重视和普遍运用。所谓总结功能,是指通过对前一段经济活动的总结而提出一个“新概念”。当然,总结出的这些概念.对未来也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或警醒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而泡沫经济不但不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且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各种措施来防范和避免。

概念经济案例分析

案例一:物联网概念经济案例分析

20o9年9月15日,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一周年,全球经济在经历了一年前自由落体式下坠之后,走上了复苏(或反弹)的上升曲线。中国强有力的经济刺激计划,为年GDP增长保8%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带来强劲助推。伴随着证券市场上各种物联概念股票的飞天表演,“物联网”一词惊现我们眼前,人们隐约感觉到了一种新的经济业态正要成为市场的主流热点。

  一、概念经济的本质

  所谓“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由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物联网经济是基于互联网这一新经济基础平台上的经济形态,是网络经济的实体拓展式应用。

  通俗地讲,我们最熟知的互联网主要解决人联人的问题,而物联网主要解决的是人联物、物联物的问题。新一代身份证技术和智能电网。是物联技术的典型应用。而真正的物联经济和物联世界到目前为止,还更多地表现为一个概念。

  什么是概念?当代哲学中有两种主要的试图解释“概念”实质的理论。一种是思想表达理论(representational theory of mind),认为“概念”是人的思想的表达。另一种是概念的语义学理论(semantic theory of concepts),认为“概念”是抽象的对象(abstract objects),具体表现为各种符号,尤其是语言(words)。两种理论,并不矛盾。任何一种概念都是人们思想的表达,同时又是以一定符号为载体的,一个强调了概念的思想内容,一个强调了概念的符号特性。也就是说,“物联网”这个概念,不但表达了人们对物联世界的憧憬,对一种崭新业态的期待,而且也必须借助于高度抽象化的语言符号,借助于文字、图片、视音频的传播。因此,可以这样理解,概念经济,是建立在一定的技术基础之上,更多地借助于符号而非实体经济来进行传播的经济业态 技术基础和符号传播是概念经济的两个关键点。

  技术基础。概念经济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基础,但技术基础是概念经济生发的原点。如果没有当代风能技术、光伏技术、LED技术、燃料电池技术, 就没有现在异常火爆的新能源概念经济。同样,如果没有相对成熟的互联网技术,加之射频、扫描、卫星定位技术,物联网概念经济也只是子虚乌有。正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加之经济复苏之年各国政府急需这种新的经济增长点,催生了物联网经济在2009年而不是更早或更晚出现。

  符号传播。从微观上讲,再好的产品或服务也需要广而告之。“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也无非是一种叫卖的噱头,一种变相的广告;而从宏观上讲,一种新的经济业态则更需要系统性、全面性的符号传播,背后还需要巨头企业和政府力量的助推。概念由符号来承载,而符号的传播才构成了概念存在的意义,概念经济正是通过新闻报道、广告、活动等各种形式的传播才得以启动和发展。结合前文对“概念”本质的分析,物联网经济表达了人们的思想、愿望、憧憬,从而构成了基础性传播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各国政府急需新的经济增长点,普通民众希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并对物联世界怀有朦胧渴望。另外,物联这一概念,涵盖射频技术、感应技术、扫描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众多子概念,紧密与实体经济相联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具有统领具象的能力,产生传播的规模和声势。  

  二、概念经济的传播

  概念经济需要技术基础和符号传播两个基本点,而强烈依靠传播才得以启动和发展的概念经济是其与实体经济最大的不同之处。比如,数码相机产品,作为一种实体经济产品。无须更多地传播(新闻、广告),只要索尼松下将它推向市场。就可以轻松地打败柯达富士。这是因为数码科技对于传统胶片的强烈替代性和经济性是实实在在的,这是实体经济的魅力,无须更多的传播去营造和炒作O而概念经济则不同。物联网世界仅仅让人们看到了它模糊的影子,虽然它可能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但它毕竟没有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与概念经济对应的实体经济的缺乏,使得概念经济必然呈现出一种强烈倚重于传播的特点。因此,以“物联网”概念经济的传播为例。考察其传播过程则颇具意义。1995年至20o9年,物联网概念经济经历了以下典型事件。

  1995年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提及物联网概念。

  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报告,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

  2009年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奥巴马之后的演讲中积极回应,并将其提到国家发展战略构想的高度。

  2009年8月7日温家宝总理在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指出,要尽快突破核心技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9年8-9月中国移动王建宙多次高调提出,物联商机无限。中国移动将积极与各方合作参与其间。

  2009年9月14日“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成立大会暨‘感知中国’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2009年9月中下旬中国证券市场上物联概念股票突然成型并迅猛启动;“物联网”概念在中国上亿股民中开始扩散。

  用理论透视现实,是我们洞见现实的惯常做法。在传播学史上。有关新技术传播的理论中,最有影响的应该是弗雷特·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该理论认为,新事物具备五大创新特征:相对优越性、兼容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物联世界的美妙故事和部分的实现与应用,让“物联网”具备了明显的“相对优越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以英特网为基础平台构成其“兼容性”,涉及复杂的传感、卫星、网络技术使其呈现出“复杂性”一一物联网是个典型的创新事物。

  就创新扩散的参与者而言,创新扩散理论认为可分作五类:创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众多跟随者、后期众多跟随者、滞后者。本文无意将物联网概念经济传播过程中的众多参与者,按照理论的表述对号入座。但从上面的传播时间表中我们看到了技术精英、政治领袖和实业家的身影,他们连同一些事件确实在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以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来考察物联网经济的传播过程,我们发现物联网经济具有创新事物的一般特征,其传播扩散中一些关键人物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时移世易,在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和以网络为代表的新传媒环境下,置身于转型中国背景,在分析相对宏观的物联网经济时,我们发现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的解释力是不够的。

  应该讲,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对农业科技的推广与普及的传播调查中得出的理论,具有明显的传统经济、传统传播时代的特征,而且由于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某项或某类技术的传播,因而视角也较为微观。这种理论更适合于分析某类新产品、新服务的推广传播,而不太适用于分析某种经济业态(如物联网业态)的传播。

  置身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21世纪中国深化改革的大背景,结合当代新经济新媒体环境,对=F概念经济的传播,我们有以下观察结论:

  高端经济体仍然是概念经济的主要发源地。如同上世纪90年代末“网络经济”最先生发于美国,此轮中国的“物联网”概念经济也与美国IBM的“智慧地球”和奥巴马政府的积极回应有一定的渊源。同样,奥巴马总统在胜选演讲中就高调宣布的“新能源开发”和“医疗改革”也成为日后美国、欧洲、中国等的新能源概念和医改概念经济的先导。概念经济发轫于高端经济体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因为就经济实力、科技知识储备而言,高端经济体在引领世界经济潮流上担负有更多的责任。需要注意的是, 高端经济体宣扬的概念经济,并非适用于所有经济体,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当富人们在衣食无忧的舒适房间里高呼环境问题的时候,贫困山区的人们为了生存还不得不砍柴烧火做饭。全人类的终极梦想也许是一致的,但发展的阶段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再者,有许多概念经济,是一些高端经济体为了缓解国内经济矛盾而刻意营造的,对一同可能是福祉,而对另一一目则可能足贸易保护或环境问题的发展压力。对此,我们应该区别对待,切忌盲目跟随。

  危机常常是概念经济推出的契机。技术是概念经济的基础和原发性动力,而危机常常是概念经济传播启动的契机 上个世纪末,克林顿政府在相对宽松的国际局势下,将大量军用技术转向民用,引发了网络技术的革命,从而催生了网络经济概念。而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9年5月7日美国导弹轰炸中国驻南大使馆, 则在中国人的心里埋下了巨大的危机缺口,同年以“网络科技股”为龙头的“5·l9”行情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揭竿而起,“网络概念经济”正式在中国迅猛传播。回顾历史,联想今日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世界经济,我们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危机常常是概念经济推出的重要契机——一正是在危机之年催生了包括“物联网”在内的各种概念经济。在危机中寻找产业改革和发展契机,这一富于智慧的思路已经多次体现在2009年中国政府的发展战略中 以2009年9月下旬新华社刊发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例,文中就明确提出“文化具有反向调节功能”,“要抓住机遇,大力振兴文化产业,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贡献”。

  概念经济需要证券市场的确认和触发。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提到了扩散起飞临界点的概念,即创新扩散比例一旦达到临界数量,就进入了快速扩散阶段。这一点我们容易理解,因为随着扩散比例的增加,传播的规模效应或叠加效应就会显现。而我们的观察结论是,当代概念经济传播需要证券市场的确认和触发,亦即当证券市场上某一概念股票板块的股价发生阶段性大幅上涨的时候,某一概念经济才算真正确认,其传播才算真正起飞。中国范围内“物联网”概念经济的真正启动,正是在2009年9月15日前后,以远望谷、新大陆等为代表的一批物联概念股的迅速上涨开始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证券市场上流动的都是真金白银,中国的过亿股民足以让“物联网”概念经济迅速传播。这一概念确认和传播触发的过程,是新能源概念,以及更早的网络经济概念的重演,也可以被认为是在新技术、新传播、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的背景下,概念经济传播的鲜明特点与规律。

  三、概念经济的传播后果

  像许多复杂的事物一样,概念经济的传播有利亦有弊。其利表现在,昭示了经济未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展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美好图景,在危机之年为人们带来了信心和勇气。其弊最大地表现在催生经济泡沫,为经济的稳定运行带来风险伏笔。

  泡沫,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巨大差距。2000年,美国纳斯达克指数从5000点直落至1000多点,为我们上演了网络概念经济泡沫破灭的惊魂一幕。经济学上公认的虚拟经济是指证券保险期货、汇市等构成的金融市场,而传播学上有柏拉图的洞壁影像,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学说。通过总结概念(思想表达:符号承载和传播)——虚拟市场(证券)的触发——概念经济的普遍确认和加速传播——实体经济这一概念经济的传导链条,我们可以发现正是符号(包括概念的语言描述、股票价格跳动的数字、新闻报道)的抽象性、想象性,以及符号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不断变形(通常是夸大),造成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差距。存这? 传导链条中,前j 个环节都发生在虚拟领域,概念的夸大、证券市场的过度表现,都会造成虚拟领域和现实领域的差距过分拉大,而一向追逐热点的发达而庞大的当代传媒系统则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在概念经济的传播中,媒体应该审视自己的责任,追逐热点并没有错,关键是要作出自己理性判断。简单地讲,就是要对概念阐述以及证券市场的表现作出尽可能客观的评价。这样,才不至于将深处危机的人们拖向另一个深渊。

参考文献

  1. 于正凯.概念经济的产生与传播——以物联网经济为例[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16-17
阅读数: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