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

目录

  • 1 什么是放管服
  • 2 放管服的提出背景
  • 3 放管服的主要内容
  • 4 放管服的重要讲话
  • 5 放管服的具体措施
  • 6 放管服的作用
  • 7 相关文献

什么是放管服

  放管服是我国提出的一项经济改革政策,即“简政放权、加强监管、优化服务”。

放管服的提出背景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不规范,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还比较多。给市场放权不是放任,而是为了腾出手来,加强监管,只有管得好、管到位,才能放得开、减得多。只有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模式,强化监管手段,切实提高事中事后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这样才能使市场做到活而不乱。

  要清醒地看到,政府仍然管了很多不该管的事情,存在放权不到位、监管缺失疏漏等问题,公共服务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有很大空间。必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推进“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放管服的主要内容

  2013年,新一届政府成立之初,从政府自身改起,把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作为本届政府开门第一件大事。主要内容包括:

  (一)放: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简政放权

  1、减少投资项目审批,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切实落实企业和个人投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和产品物品的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等非许可审批。各地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如浙江等地推进地方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率先推出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取得了积极效果。

  2、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对不符合《行政许可法》规定的,一律予以取消;按规定需要对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水平评价的,改由有关行业协会、学会具体认定。2014年,全年取消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

  3、减少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减轻企业负担。新一届政府在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同时,也注重减少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014年,全年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减轻了企业、事业单位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市场和社会活力。

  4、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为市场和社会松绑。主要是取消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降低收费标准、建立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2013年取消和免征行政事业性收费348项,减轻企业负担1500多亿元。

  5、改革工商登记制度,降低市场和社会创业门槛。主要将“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并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将企业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制度,放宽工商登记其他条件。

  (二)管: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2013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简政放权绝不是一放了之,在放权的同时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还很不规范的形势下,加强市场监管对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尤为重要,必须真正解决好监管“短板”问题:一是从思想认识和监管理念上真正解决好“会批不会管”、“对审批很留恋”、“对监管很迷茫”等问题。二是创新监管方式,借鉴国外市场监管的经验做法,通过加大随机抽查、智能监管来提高监管效率。三是切实加强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监管能力建设,从基础设施、技术设备、技术人员等方面提升政府监管能力。2015年5月12日,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加强市场监管也作出了进一步的部署。

  (三)服:优化政府服务

  2013年5月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提出的“管”,既包括加强市场监管,也包括创新公共服务方式。国务院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把“服”单独提出来,强调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最终形成了“放管服”结合的系统改革方案。优化政府服务成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内容。总体上看,现在我们的产品供应是充足甚至有些方面是过剩的,而服务则存在短缺问题,质量也需要提高。一是增加服务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加快织就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特别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为人民基本生活提供保障。二是在非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要更多更好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利用市场机制,创新供给方式,更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加大购买基本公共服务的力度。三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平台综合服务等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放管服的重要讲话

  2016年5月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推进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

  李克强语重心长地说:“‘放管服’改革实质是政府自我革命,要削手中的权、去部门的利、割自己的肉。计利当计天下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用政府减权限权和监管改革,换来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释放。以舍小利成大义、以牺牲‘小我’成就‘大我’。

放管服的具体措施

  深化简政放权

  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以上,提前超额完成承诺的目标任务。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资质资格认定事项压减44%。多数省份行政审批事项减少50%-70%。

  推动简政放权向纵深发展。下决心继续减少审批。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和“证照分离”改革试点,继续削减前置审批和不必要证照。大幅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及审批评估事项。

  放管结合

  全面推开政府信息公开,打通“信息孤岛”,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要推动一些重点领域的信息公开,加大决策公开力度。加紧制定国务院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同时还要及时公开、敏锐地处理突发事件

  推进政府监管体制改革。实施公正监管,全面推开和细化“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建立企业信用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

  优化政府服务

  为企业开办和成长提供“一条龙”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优化服务还要保住基本民生,切实兜牢底线。

放管服的作用

  这一系列改革很大程度上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社会“腾了位”,也为廉政“强了身”,极大地激发了市场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把各种制度性交易成本减下来,让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轻装上阵,集中精力提质增效。特别是推动了新动能的加快成长,营造更加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制度环境

相关文献

  1. 推进放管服协调发展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国社会科学网.2015-11-02
  2. 李克强:“放管服”改革要相忍为国、让利于民.新浪网.2016-05-10
  3. 3.0 3.1 李克强强调:上下联动 攻坚克难 深化“放管服”改革.新浪网.2016-05-11
阅读数: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