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调节

目录

  • 1 什么是情绪调节
  • 2 情绪调节的类型[2]
  • 3 情绪调节与相关概念[2]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根据内外环境的要求,在对情绪进行监控和评估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行为策略对情绪进行影响和控制的过程,是个体为保持内外适应的机能反应。

情绪调节的类型

  1.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情绪调节包括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前者是个体通过自身内部活动对自身情绪进行的调节(如通过改变认知来改变情绪);外部情绪调节是通过外部因素(如自然界、社会环境文化人际关系)对情绪进行的调节。

  2.减弱调节、增强调节和维持调节

  根据个体对情绪的调节方向与程度,情绪调节可分为减弱型调节、增强型调节和维持型调节。减弱型调节主要指减弱或降低强度过高的情绪,如降低个体极其愤怒的情绪;增强情绪调节的类型。

  3.先行关注调节和反应关注调节

  根据情绪调节是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还是反应之后,国外学者Gross把情绪调节分为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和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前者对情绪的调节发生在情绪反应激活之前,即在情绪未产生之前就对其进行调节。后者对情绪的调节发生在情绪产生之后,是对已有情绪的调整。研究发现,更多使用先行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使用反应关注情绪调节策略的个体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4.自主情绪调节和自动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既包括个体有意识地对其情绪的调节过程,也包括个体内部无意识、自动进行的调节过程。以往研究,大多关注的是有意情绪调节,而对自动情绪调节这种方式有所忽视。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自动情绪调节如自主情绪调节一样相当普遍。已有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情境中个体可以毫不费资源地使用自动(无意识)情绪调节来调节愤怒情绪,并从中受益。

  5.人际情绪调节和个体情绪调节

  卢家楣等在以往理论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际情绪调节和个体情绪调节两种划分。前者是指个体在人际互动中对自我或互动对象的情绪的调节:后者是指自我为了某种情绪目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某种策略来调节自身情绪的过程。这种划分方式将有助于研究者从情绪社会共享的视角来理解情绪的社会建构性特征,从而改进仅仅把情绪视为个体内部反应状态的内在实体论观点。

情绪调节与相关概念

  1.应对

  应对是个体在面对压力或应激情境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可分为“情绪取向应对”和“问题取向应对”。其中“情绪取向应对”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情绪调节的一部分,主要是指对个体情绪的应对策略,它是情绪调节策略的重要成分。从应对与情绪调节的区别来看,应对主要是对外部压力的反应,而情绪调节主要是对主观情绪的调节,二者指向的目标不同。并且与情绪调节相比,应对还包括采取非情绪性的行为来达到非情绪性目标的活动(如通过努力学习来通过考试)。

  2.情绪调节策略、情绪控制

  情绪调节在心理成分上包括情绪觉知、情绪理解和情绪调节策略的运用等内容,其在较大程度上指的是一种过程。而情绪调节策略是个体为了达到情绪调节的目的而采取的努力和做法,是个体调节情绪的方法和手段。与情绪控制相比,情绪调节涉及的不仅仅是降低或减少情绪,它还会涉及到情绪唤醒的增强(如增强自身的快乐情绪)。

  3.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指个体在追求多样化目标的过程中,对自我行动的控制、引导和调整。它包括对注意、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调节。而情绪调节是个体对主观情绪体验的调节,可以说它仅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部分。

  4.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是与情绪调节密切关联,在某些情况下甚至等同使用。情绪智力包括情绪感知和表达能力、情绪促进思维的能力、情绪理解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其中,情绪的管理主要是指对自我和他人的情绪进行有效的调节,对应着情绪调节这一概念。可以说情绪调节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赵倩.情绪调节的研究概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10
  2. 2.0 2.1 谢德光.情绪调节的涵义与类型分析(J).科教导刊.2013,21
阅读数: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