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方程法

目录

  • 1 什么是平衡方程法[1]
  • 2 平衡方程法的一般形式[1]
  • 3 平衡方程法和平衡表法的关系[1]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平衡方程法

  平衡方程法是指用数学方程式来反映各种指标之间的数量对等关系和比例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平衡方法。

平衡方程法的一般形式

  方程式等号两边数值相等,就意味着平衡,其一般形式为

  

  式中:a、b均代表统计指标

  在国民经济中,一些指标和另一些指标之间必然存在着数量对等关系和比例关系。如果能够利用数学方程式把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现出来,那么,实际上就是在形式上实现了统计平衡。在平衡统计中,许多指标的计算都必须利用数学恒等关系。

  由于国民经济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类别繁多;有时仅仅利用一个方程式进行计算是不够的。如要同时反映许多个部门之间的收支平衡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到一组方程,甚至许多组方程。

平衡方程法和平衡表法的关系

  平衡表法和平衡方程法是同类性质的方法,每个平衡表都至少包括一个方程或一组方程。

  平衡表法同平衡方程法比较,它的经济意义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固定,把数字描述同文字描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于结合经济内容进行平衡核算和分析。

  利用平衡表进行综合平衡统计核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一个平衡表中可以包括许多统计指标,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或者是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分解指标,或者是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有关的分类分组,可用于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

  第二,平衡表既能反映国民经济中的数量对等关系,又能够反映出各种比例关系;既可实现形式上的平衡,又可据以分析内容方面的平衡问题。

  第三,利用平衡表可以形象地反映社会产品、国民收人的运动过程。所以,一个平衡表就是一个国民经济统计模型。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谭国英等编.统计原理与经济统计问答[M].ISBN:7-5044-0093-9/F222.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
阅读数: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