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经济

目录

  • 1 什么是市级经济
  • 2 市级经济的运行特征[1]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市级经济

  市级经济是以行政区域为界的地区经济, 是市级地方经济, 也可以说,是中观经济的一部分。它与我国经济界现行的“ 区域经济” 概念是不同的。我国的“中观经济学” 所研究的经济区域, 是指以经济的内在联系为依据而划分的地域, 它没有明确的界线, 其区域边界是动态的, 模糊的, 因而对区域经济的规划与管理有很大的难度, 由于它所管理的区域边界是模糊的, 所以管理的可操作性也差。而具有一套相对独立的、较完整的操作系统和运行机制的市级经济, 似乎已被目前的中观经济学遗忘了。试图在此探讨一下市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经济的运行特征, 研究在现有的经济管理操作系统的基础上, 如何通过完善这个系统的运行机制, 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完善。

市级经济的运行特征

  (一)开放性

  在一定时期内,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可以做到自我循环, 其投入、产出、消费过程的绝大部分可以在国内完成, 进出口贸易只占整个经济份额的很小一部分。而市级经济就不同了, 任何一个市级区域都不可能拥有它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全部生产要素消费资料而自给自足, 它需要从系统外引进不少资源投入才能完成其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要出售到系统外的市场, 而本地方居民的消费品, 又有很大曰部分要从外地购进。可见, 与国界相比, 行政区域界线对经济要素流动的障碍要小得多。由此产生的生产要素和产品大进大出, 使得市级经济系统内部各种要素的总量及比例变化不定, 难以预测。

  (二)从属性

  市级经济作为一个子系统从属于国民经济大系统。它是中央和省两级调控的承受者。市级经济管理者—市政府, 必须按照国家及上级政府的指令、命令和要求, 对本地的经济发展作出相应的决策和反应。这种从属性使得市级经济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制约。特别是几十年来, 我国追求的“纯计划经济” 使得地方的经济格局成为国家模式的简单分解或复制, 也因而使得市级地方经济对国家的从属性变成了依赖性。物资资金要国家计划供应, 产品要国家计划调拨, 劳动力要国家计划安排。经济体制改革以来, 地方得到了部分自主权, 许多计划也放开了, 但旧的思维方式管理方式和计划管理体制的惯性仍然束缚着地方经济的发展, 各地仍然指望依靠国家, 希望国家多放权, 多减税让利, 多拨资金, 多批大项目等等。这种依赖性不改变, 市级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 我们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好市级经济与国家经济的关系。

  (三)差异性

  不同地区之间的市级经济有很大的差异, 这种以行政区域为范围形成的差异是由历史的和地理的原因造成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都是要求地方政府规划与组织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 地方的投资方向、产业重点就带有地方政府的意图, 久而久之, 各地就形成了各自的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程度, 从而使得这些特征的范围与行政区域界线基本吻合。由于一个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占有是不可选择的。各地都有各地的优势, 有的是能源原材料加工业农业甚至更专门的产业基地, 有的则是交通枢纽、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还有一些是综合性的经济中心。各地区经济系统之间可以互补, 却无法替代。即使是产业结构“类同” 的城市, 事实上也是有很大差异的。

  (四)非均衡性

  市级经济子系统的开放性、从属性和差异性使得它实现供需均衡的过程和方式与国民经济大系统有很大差别。市级经济的均衡是在国家计划、市政府和市场三重机制的调节下实现的, 因而在事实上具有更大的非均衡性。

  从需求方面看, 一个市的消费品需求不能在市级区域范围内全部实现, 即使是本市厂家生产该产品, 消费者也不一定购买它, 而去购买外地产品。消费者对消费品的选择, 随意性较大, 他们追求名优产品, 追求质优价廉的产品。投资品的需求则既受到国家宏观计划的引导, 又受到地方政府决策意图的影响, 还受到区域市场全国市场的影响。企业并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行情决策, 更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资。在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情况下, 任何一个地区都想在计划控制外的市场上争一席之地, 而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 投资品的需求, 不仅表现为企业的需求, 而更加表现为政府对投资的需求。市级政府为了本地经济发展, 追求大规模投资的热情很高, 这也是全社会投资需求膨胀的原因之一。

  从供给方面看, 市级区域范围内产品与劳务的供给, 同样受到国家计划、市政府计划和市场三重机制的调节。它与本地区需求的关系不大, 而与社会的需求关系很大。大多数市级区域范围内都有几个部、省属企业, 它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是由中央和省计划规定的, 地方企业则由市政府计划规定, 只有部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是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国家计划价、地方计划价、市场价等多种价格同时并存, 使产品供给的变化更加不规则。因为企业要根据不同的价格信号决定生产的品种和数量。国家和省控制了某些重要产品的售价, 市级政府为了本地市场的稳定也控制几种地产商品的价格。有些产品销往外地价高利大, 企业就千方百计向外地销售。有些外来商品质优价廉, 市政府也可能为保护本地企业而采取措施阻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竟争规律对产品供给的影响大大削弱。

  由上述分析可知, 市级区域范围内的总供给总需求是很难平衡的, 最多只能看成是一种局部均衡态势。这种由于市政府的介入而形成的均衡势头对本地区市场的短期稳定也许是有益处的, 但对长期市场稳定, 对全国性大市场的稳定是不利的。

参考文献

  1. 邵建明.试论市级经济管理[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2,V(2): 63-67
阅读数: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