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体系

目录

  • 1 什么是工业体系[1]
  • 2 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2]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是指各工业部门内部或各工业部门间,在结构上具有合理比例、经济上相互联系、技术上协调发展、可合理地利用资源,并具有一定规模、能满足国民经济各方面需要、相对独立的工业生产有机整体。

工业体系的初步形成

  1950年至1957年,我国基本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框架。

  工业体系是指工业门类齐全,实行专业化协作,布局合理,具有先进技术水平,能独立自主装备本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的工业体系。

  建国以后,为了使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依据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采取了建立和扩大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工业,恢复社会主义国有工业的生产建设,恢复;改组和改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集体所有制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对手工业,私营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国家集中力量进行了有计划的工业建设。主要是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以及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项目组成的重点建设。从1952年到1957年,累计工业投资250.3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212.8亿元,占856%。全国新增固定资产200.6亿元。全部建成投产的大中型工业项目351个,其中机械111个,电力80个,冶金16个,化学10个,石油8个。一些新的工业部门,包括飞机,汽车制造业,重型和精密机器制造业,发电设备,冶金和矿山设备制造,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增强了基础工业的实力。这一时期,开始形成我国工业布局的基本格局。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基本形成,上海及沿海一带的工业基础得到加强,华北,西南以及华中等省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企业。另外,在安排基本建设的同时,合理安排了改建,扩建项目和更新改造投资,使原有企业的潜力得到发挥。

  通过上述几个方西的工作,我国基本形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了基础。到1957年,社会主义工业在全部工业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9.1%,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76%。主要工业品产量也有大幅度增长,如钢、煤、发电量,原油等,分别达到530万吨、13,000万吨、193亿吨、146万吨,分别比1952年增长295%,96%,166%,235%。在工业产品方面,已能生产飞机,载重汽车,客货轮,1.2万瓧的成套火力发电设备,1.5万瓧的水力发电设备,容积1000立方米的高炉设备,200多种新型机床、以及全套纺织,造纸、制糖等设备。

参考文献

  1. 赛云秀主编.县域经济中的工业化问题.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
  2. 向洪主编.国情教育大辞典.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0年05月第1版.
阅读数: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