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中心

客户服务中心(Customer Service Center )

目录

  • 1 什么是客户服务中心
  • 2 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责
  • 3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1]
  • 4 客户服务中心的数字化指标[2]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客户服务中心

  客户服务中心是充分利用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使企业的业务系统最大限度地与用户建立联系,共享用户的需求等信息资源,从而能够最大限度的为用户服务。

  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包含智能排队机(含接入服务器)、核心服务器CCS、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IVR、语音传真服务器、业务服务器、工作流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Internet/Intranet服务器,手机短消息接口等组成。可提供信息查询信息咨询、交易服务、业务受理、投诉和建议、市场调查市场营销等功能。它将企业内分属各职能部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集中在一个统一的对外联系"窗口"。

客户服务中心的职责

  1.审核、修改和制订服务守则、服务规范及服务人员行为准则,并指导各部门按规范要求组织实施;

  2.及时将大课信息传达给客户,并做相应的大课人数回传确认;

  3.受理客户来电、来信、现场服务请求和投诉,并作好详细记录,建立客户服务、投诉档案;

  4.落实客户服务请求和投诉,分配工作任务至部门或项目组,明确完成时间或工作进度,并及时将落实情况传达给客户;

  5.跟踪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对未能按承诺规定进度实施的,发出整改通知或请示公司分管领导进行处理,并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

客户服务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随着对核心竞争力的深入认识与调整,客户服务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最核心的价值之一。客服工作也从“几个员工一条热线”提升为以Call Center技术为基础的客户服务中心。每每看到接触到那些秩序严谨、高效成熟的客服中心时,很多担任筹备工作的人员都满怀信心,一定要建设成为业界乃至国内出色的客服中心,但是该从哪里着手呢?对于已经使用Call Center的企业来说,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周期,因为战略的调整,可能正在面临“重建”客服中心的工作。那么如何才能建的更好,使得一切都有序有效,并且有所改善和提升呢?

  一般来讲,这包含了6个关键环节:服务定位、搭建团队制度规范技术系统关键技能场地环境。将分别对每个环节的操作进行详细阐述。

  

  图1:建设客服中心的六个关键环节

  1. 服务定位

  建设客服中心,一般先要回答以下的几个问题(6W1H)?

  上述每个问题的答案都将对其它关节环节产生重要影响。比如提供全国范围的服务,需要考虑到线路成本、人员在方言和地区地理上的技能。如果为VIP客户提供服务,则需考虑服务差异化策略,比如优先接入、专家服务等。再比如需要提供24小时服务,就要考虑到人员数量的变化以及夜间安全、空调、系统维护等方面的条件。因此企业以及客服部门的决策层一定要先明确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更有利于客户服务中心的建设规划。

  2. 搭建团队

  一般来讲,客服中心的建设都有一个筹备小组,因为每个部分的工作都很繁杂,需要筹备成员明确分工,充分合作才能获得预期的成功。

  关于团队的建设,应该首先考虑组织架构的设立。从运营角度讲,设置客服中心经理、运营主管、班组长客服代表都是必须的。当然根据不同的规模,也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层级。具体建议请见图2所示。除了运营之外,对于大型呼叫中心(50坐席以上,或者业务较为复杂的),也应考虑相关部门的设立。比如客户关注组,可以负责疑难问题解决、工单流转、投诉处理、建议处理、知识库建设采编等等;培训组可以负责管理、组织、实施员工培训;技术维护组可以负责系统维护、网络维护、新项目应用界面开发、部分系统优化;综合行政可以负责人事、行政等事务。

  

  图2:运营组织构架示意图

  组织架构设定之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招聘筛选。招聘CSR的时候,应先厘定职务说明书,并注明要求,然后依此做为选择条件,比如学历、专业技能、方言、地理知识等等。在招聘CSR过程中,富有特点的是在面试之前先进行电话测试,目的是使得招聘者在无其它干扰因素的前提下,对应聘者的声音、语言能力、反应速度、方言技能等做一个初步考察。未通过者不能进入面试。最后的筛选建议在上岗培训考核之后再进行。

  

  图3:不同阶段的工作内容示意图

  人员招到位了,正规的上岗培训不能缺少,这通常包括公司文化及制度培训、业务知识培训、话务技能培训、模拟演练。部分有营业网点的公司还需要安排去网点实习。上岗培训期大约在4-12周。培训之后的上岗考核应包括笔试、口试、系统操作、培训期表现四个部分。其中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笔试内容,应以覆盖各个业务常见问题的80%以上为好,可以分数次进行。而口试需要包括的内容应该是事先计划好的,比如一般咨询、业务处理、故障申告、投诉、交叉销售、回访等等,总之,在工作中会遇到的主要话务类型都应该包含在口试中,这样才能知道CSR掌握的如何。系统操作考核除了打字、系统界面使用外,也应该包括对知识库(资料库)的熟练使用。培训期表现包括了出勤情况、态度和其它素质。每一项的考核都应以80分为合格。根据综合的成绩,客服中心经理可以最后决定员工人选。

  即使经过规范的上岗培训与考核,新员工通常也只达到老员工50%-70%左右的表现。因此制定明确的实习期,在实习期间加强指导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经过3个月的实习,新员工已经可以达到一个标准,这时便可以转正了。图3和图4表现了不同阶段对CSR的不同预期,以及不同阶段的主要工作。

  

  图4:CSR在不同阶段的表现预期图

  值得提醒筹备组人员注意的是,每位管理人员都要注重和新员工的沟通以及对他们的激励。常常看到的一个现象是筹备组人员因为相处较长时间,喜欢一起吃饭、一起上下班、一起开会,这会给新员工一种等级感,似乎他们是另外的阶层,甚至悲观的认为是最底层,因此“被孤立”。另外,由于管理者和员工都不具备丰富经验,各方面的工作和表现可能不尽如人意。这个时候作为管理者应该认真分析原因,不断检讨水平,并且把客服中心的目标和遇到的困难与员工(CSR)分享。决策信息的分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激励方式,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

  3. 制度规范

  在Call Center的建设期,筹备组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事情,相对而言,制度规范这部分是较为弹性的工作。但是不能因为有弹性而不够重视。因为Call Center的管理是为了提供更有效益更优质的服务,缺了规范性是不行的。

  但是,制度规范都包括哪些内容?其具体的规定又是从哪里来呢?

  首先,建设期需要的制度规范需要简洁适用,以能满足建设期的需要为最佳。过多或者太复杂的制度需要更多的管理资源,在建设期是比较难实现的。具体说来,建设期制度规范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岗位管理绩效管理,行为规范,薪酬激励工作流程质量管理,培训管理等。建议如下:

制度规范内容展开
岗位管理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岗位素质技能要求,招聘程序
绩效管理客户服务代表考核制度,业务专员及管理人员考核制度
行为规范员工手册,服务用语规范,现场管理指引,其它本公司规范
薪酬激励薪酬制度激励机制
工作流程咨询流程、投诉流程、业务办理流程、建议受理流程,知识库管理流程
质量管理监听标准及程序,报表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培训管理上岗培训及考核选拔,业务培训及考核,培训流程与记录保存

  表1 建设期制度规范   了解到制度规范的范围,筹备人员有可能还是感觉到迷茫,这些规定要怎么制定呢?可以修改公司原来的资料,也可能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在这里,笔者的建议是从两个方面去思考。第一是客户方面,先要了解到客户的需要和感知。下图可以说明客户是如何感受到优质服务的。

  

  图5:客户感知服务质量

  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是行为规范、质量管理和工作流程等相关规定的目标,明确好话务的标准、规定客服代表的行为,确保每类话务处理的流畅和控制时限,不断进行监察和纠正预防是这三部分的核心内容。再结合上另外一个角度-企业对客服中心的服务定位,就可以厘定出对人员的管理要求,也就是岗位管理、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那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就是培训管理了。

  4. 技术系统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很少的客服中心经理会对现有的技术系统感到满意。这是为什么呢?个中原因其实是两个悖论。

  (1)无论在技术系统建设哪个进程中,都要保持紧密有成效的沟通。

  所谓沟通,不仅仅是双方坐在一起开会提出和记录需求的过程,而是信息发出、接收、确认、调整的过程。比如,技术开发方可以根据需求方的描述先设计应用界面的演示版,这能给需求方以感性的认识,从而理清思路并更加明确自己的要求。待应用界面已经通过后,再进行开发就会更贴近客户的实际需求。

  (2)成立共同的项目小组,尽可能分模块负责。

  需求方一个项目小组,开发方一个项目小组,双方派出项目经理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Call Center这样复杂的系统需要。建议双方建立共同的项目小组,充分沟通与合作,控制项目的范围和质量。图6 是项目小组的建议。

  

  图6:项目小组的组织架构建议

  (3)寻找对运营、技术都了解的专家。

  一般来说,开发方都需要指定专人了解需求方的业务或运营需要,但是这需要很强的综合素质。如果不具备这样的人员,在条件允许时借助外脑-请咨询顾问是一条捷径。

  (4)明确项目目标和里程碑。

  定义好项目的最终目标,安排工作的优先次序,设定里程碑使得计划可以分阶段进行,并且控制每个阶段的完成时间,将使项目更加有序。需求方中往往有部分人员属于“完美型”,对每个功能、每个界面都力求完美。这是没有错的,但是当项目的进程遇到困难的时候,有勇气判断优先次序,决定哪些是必备功能,哪些是可以后续开发的功能,从而确保项目按时“阶段性完成”,确保系统启用的时间,往往是更需要且更具挑战性的。

  5. 关键技能

  一提到招聘选拔,提到上岗培训,很多呼叫中心管理者想到的都是客户服务代表。其实笔者认为,更加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关键技能培养。比如对呼叫中心系统的基本了解,话务量预测与排班,报表制定与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监听,现场管理,辅导技巧,招聘技巧,管理评审会议等等,这每一项都是运营中的关键点。

  但是,如何才能获得这些关键技能呢?这可能要分为两种情况考虑。一是已经有了具备这些关键技能的人员,那么最好的办法是注重内部的传承,可以通过定期小范围内部培训的7方式,使得大家有开放的心态分享和学习,培养每个运营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营造学习型组织的氛围。二是不具备掌握这些关键技能人员,那么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或者请专业机构进行顾问咨询是很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帮助客服中心尽快培养核心能力,并且从更专业的角度将这些技能的培养和传承系统化,科学化。

  6. 场地环境

  通常,筹备组的人员都参观过几个Call Center,大家可能都有感受,如果看到的是窗明几净的现场,点缀着绿色的植物,配之以服务的口号和代表团队精神的图片或者龙虎榜,便感觉到赏心悦目,赞不绝口。

  其实场地环境的布置还有更丰富的内容。

  首先是选址。选址应该考虑到满足未来2-5年的话务需要、注重成本控制、沟通方便、安全性和交通便利性。

  其次是场地布局。布局时应该考虑以下空间:呼叫中心现场(呼入呼出分区,管理人员分区)、管理人员办公室、带有终端环境的培训兼会议室、员工休息室(满足小休和用餐需要,适合情绪的放松)、面谈室(适合一对一的辅导)、机房(不间断电源)等。除了空间外,还要考虑24小时空调、吸音、安全、保密等方面的因素。

  最后是环境布置。布置的原则是整洁有序并且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比如要专门设置水杯架,座位牌,签退牌,实物柜,资料柜,还要布置宣传栏、龙虎榜、标语等。

客户服务中心的数字化指标

  以下是美国普度大学消费品质量监测中心琼·安顿教授提出的23个与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相关的数字化规范指标,下面除了介绍提出各规范的计算方法及管理者所应采取的措施外,还给出了一些规范的具体建议数值,希望这些指标的提出,能够对客户服务中心管理者的工作有所帮助。

规范一:实际工作率。

  是一种测试业务员是否如所计划的那样正在他们岗位上的方法。实际工作率的计算结果是一个百分比,它等于值机员联入系统准备回答电话的实际时间除以值机员按照计划应当回答电话的总时间,再乘以100。实际工作率百分比数据来自ACD,应当每日都作一次报告,并按周和月进行追踪。实践证明,每个值机业务员的最佳实际工作率应该达到92%或者更高。

规范二:事后处理时间。

  即指一次呼叫电话接听完后,值机员完成与此一呼叫有关的整理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呼后处理可能有值机员做的,也可能由小组或者中心做,是一种有益的资料,可从ACD得到。这一规范应由小组或个人制成日表、周表和月表,还应该做成图形来与过去的记录进行比较。中心平均事后处理时间为60秒,建议目标是30秒至60秒。

建议管理措施

规范三:平均放弃时间

  指呼叫者放弃呼叫前平均等待的时间,以秒来计算。除非特殊需要,与其追踪这一数据,不如追踪放弃率更有价值。此一数据由ACD收集,应每日和每周都做出报告。全行业平均时间为60秒,建议标准范围为20-60秒。

规范四:平均单呼成本。

  等于某段时间内中心所花的全部费用除以这段时间中中心所接听的所有电话数,它包括无论何种理由打入的无论什么电话,不管是由业务员接听的,还是由技术系统接听的。打入的电话数将有ACD所做的记录,中心总费用可以从财务处得到。中心管理层应该每周对此都做一次检查和计算。行业不同,此一规范的数字变化很大。就所有行业的平均情况看,每打入一个电话需要花费成本4元。建议标准范围介于2元至5 元之间。

规范五:平均通话时间。

  指谈话时间和事后处理时间的总和。ACD将会提供这一规范的数据。应该每天都计算,每周、每月都统计。设计一个由值机业务员、小组和中心自己制定好格式的平均通话时间报告,做出曲线图来表示情况的变化。呼叫中心的类型不同,其平均通话时间的努力目标也不同。一个技术支持力较强的呼叫中心,平均数一般在10至15分钟之间。从全行业来看,平均通话时间是8.5分钟。建议将这一规范的目标定在3-10分钟之间,并还可加减15%。如能根据呼叫的类型和班组类型来确定时间范围是最合适了。规定一个均可接受的时间范围,避免只定一个固定目标所带来的问题,这样就给予了值机业务员以选择,有足够的时间处理好第一次呼叫。

规范六:平均持线时间。

  值机业务员让顾客在线上等待的平均时间。ACD会提供每一值机员的持线时间数据,并给出平均值。每日、每周、每月报告和图示这一规范,并每周、每月进行一次管理上的考察。全行业平均持线时间为60秒,建议目标范围应控制在20-60秒之间。

规范七:平均振铃次数。

  指顾客听到回话之前电话玲振响的次数,不论这个电话是由业务员、 还是IVR回的。资料由ACD收集,应该每天都作报告,以便中心管理人员参考, 或呼叫者满意程度测试计划所需要。行业平均次数是2-3 次,建议2-4次。

规范八:平均排队时间。

  指呼叫者被ACD列入名单后等待值机业务员回答的时间。ACD能按照适用或呼叫类型将所有到达中心的电话记录下来,这一数字可以每日、每周和每月张帖公布给员工们看。这是一个具有行业特殊性的规范标准,全行业的平均排队时间为150秒,建议的目标范围在30-90秒钟之间。排队时间在建立整个服务水平的总目标上是个关键因素,如果排队时间为零就意味着你付着费让业务员等电话到来,这是很不经济和缺乏效率的。

规范九:平均应答速度。

  指总排队时间除以所回答的总电话数。此规范可直接得自ACD,应以半小时为单位进行报告,并以图表显示走势。此规范一般又称为ASA,标准长度常常定在20秒钟之内。

规范十:平均交谈时间。

  指呼叫者与值机员联系后交谈的时间长度。这一数据由ACD、业务员、业务小组或客户服务中心收集和报告,应该每周和每月评估一次。如果业务员的业务活动是特意根据呼叫类型分组进行的,则此一规范对于管理用处更大。个人暨小组的业务表现可能是一很有力的反馈数据,但重要的是要用呼叫者满意程度测试计划所产生的反馈数据对它加以平衡。如果相对较长的谈话能够提高客户的满意度,那么增加点花费也值得。这样,有些业务员就需要再培训一下解释技巧,以便他/她们能够用稍长些的谈话来获得客户较高的满意度。行业平均交谈时间为330秒。对技术支持型呼叫中心而言,是6-10分钟。建议交谈时间的努力目标应以270-360秒为妙。

规范十一:每小时呼叫次数。

  指每个业务员每小时接待呼叫的平均次数。它等于一个交接班中,业务员接听的电话总数除以他/她接入电话系统后的总时数。此数据可从ACD得到,应由业务员每天报告一次。每小时呼叫次数主要依据呼叫中心的性质而定,在一个技术程度很高的呼叫中心,这一数字可能低到每小时只有五次,而在一个技术设施简单的呼叫中心,这个数字则可能高达100。

规范十二:监听分值。

  指由质量保证专家对值机业务员的回话质量所做的等级评价。此规范没有一个可普遍适用的目标。监听分值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评价标准,尽管人们一般用百分制来评价。建议为了符合政策上的规定和作为中心标准适用的反映指标,业务员每个月可以被监听四到五次。

规范十三:占线率。

  等于(通话时间+持线时间)除以(通话时间+持线时间+闲置时间)乘100。此项数据可来自ACD,报表计算应按班组和业务员加以平均。此规范一般标准中最好的是90%或者更大。

规范十四:呼叫放弃率。

  一个放弃电话是指已经被接通到中心,但又被呼叫者在值机业务员、呼出电话员和信息通知部接听之前自动挂断了的电话。放弃率是放指弃电话数与全部接通电话数的比率。ACD能为中心提供此一数据,报告应该每日、每周和每月都作。必须确定“短时放弃”的时间长度到底是多少,并保证将这一数据从数据簿和报表中消灭掉。“短时放弃”按通常标准是20秒或者更少。行业放弃率为3%,建议在3%-5%之间。放弃率几乎完全倚赖于呼叫者,并可能因下列一个或所有的因素而变化:呼叫者放弃的动机与紧急程度有关;其他呼叫中心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基于人口统计基础的呼叫者的期望值可反应出这之中的情况;呼叫者没有时间等待;电话费的原因,如800电话与900电话会有所不同。

规范十五:出勤率

  指一个班组实际工作的人数除以计划工作的人数乘100。得到这一数据的最常用方法是职员上工自动登记制度。这一规范变化差异较大,但常见的标准是95%。

规范十六:忙音率。

  指受到忙音信号阻滞,连ACD都都没有到达的呼叫电话的百分数。此数据可从ACD或电话经营商处获得,应该每小时检查一次,看看受阻高峰出现在哪里。全行业中受阻电话数为1%。我们建议努力目标范围控制在1%-3%之间。最理想的状况是没有受阻电话,因为这意味着既失去了一桩生意,又增加了一个被激怒的客户的抱怨,而这两者对公司都是没有好处的——不论是从近期收入上来讲,还是从较远的客户满意程度上来说。

规范十七: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呼叫率

  指不需要呼叫者再呼、也不需要业务员回呼就将问题解决了的电话的百分数。ACD可用编码的形式在呼后处理的过程中产生出这一信息,业务员和中心都应该每日报告一次。行业平均百分比为85%,建议目标范围在85%-100%之间。这个规范对呼叫者的满意程度作用明显,即是说,呼叫者对能否第一次就解决他们的问题非常看重。

规范十八:队列放置率。

  即列入排队名单的电话数量除以中心所接到的所有电话的数量再乘以100。此数据由ACD收集,中心经理应该每周计算和检查一次。就全行业而论,15%的电话是被置入队列中的,建议范围为10%-20%。

规范十九:转接呼叫率

  即由值机业务员转给其他人员接听的电话的百分比。可由ACD业务员报告这一数据,应每天、每周和每月都进行报告,并附带上业务员的反馈信息,这些反馈信息至少一月最好一周汇报一次,要确定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转接。此规范的全行业平均百分数是3%,建议每一百个电话只有一个被转接,而且转给的是专家或权威人士。

规范二十:已复电话百分比。

  等于回答过的电话数除以所有接入的电话数乘100。用于计算这一规范的数据资料可由ACD提供,建议每日报告一次。此一规范最常见的百分比是98%。

规范二十一: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的计算公式是:回答时间少于X秒钟的电话数除以所接入的电话总数乘以100。这一数据可以很容易地从ACD那里得到。服务水平应该建立在不断监听的基础上,因为这一规范预示着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全行业大多数中心的标准是:80%的电话都是在20秒钟之前作出的回答。

规范二十二:总呼叫数。

  指所有打入中心的电话, 包括受到阻塞的、中途放弃的和已经答复的电话。这一规范数据来源可以是ACD, 也可以是电话线路提供商,应该每小时、每天、每周、每月都进行检查。为了更好地组织安排工作人员,需要对打入的电话进行跟踪,并将它们按类型细致地划分一下。早早地预见到呼叫类型上的变化,可便于管理人员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与安排。这个规范主要用来确定其它规范,并对未来电话作出计划、预测,以便合理地安排工作人员。

规范二十三:值机员流动率(TSR Turnover)

  指一月、一季或一年中离开中心的业务员人数在全时工作总人数中的比例。这一规范的数据通常由人力资源部提供,应每月和每季度都进行查验、统计。行业平均辞职率为25%,建议把努力目标定在15%至30%之间。

参考文献

  1. 松颖.建设客户服务中心的六个关键环节
  2. 李农.客户服务中心的数字化管理
阅读数: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