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货币

目录

  • 1 什么是外部货币
  • 2 外部货币的的作用及功能[1]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外部货币

  外部货币是指一种在私营经济部门之外,与内生货币相对应的、由货币管理当局发行和控制货币

外部货币的的作用及功能

  外部货币是现代西方货币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量是外生变数,即完全可以由金融当局控制的变数。当各私营经济部门和个人之间的债务国民经济总帐中互相抵销以后,私营部门和个人的应收帐款只剩下外部货币了,这是货币管理当局欠他们的债务。

  外部货币除中央银行发行的纸币外,还有黄金外币,它们也具有货币的功能。当物价普遍下跌时,人民手中持有的外部货币购买力相应增加,会产生财富效应,即他们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通过乘数作用而使本国经济趋于活跃。

  在现实生活中,内生货币与外部货币常常同时存在。如果货币数量发生变化,但并不改变这两种货币的比例,那么,货币就表现为中性。或者说,改变货币供应量仍可保持物价稳定,而不影响到实物生产的扩大与紧缩,例如,私营部门手中增加了钞票数量,通过信贷乘数本来可以扩大内生货币的数量达数倍之多,但这两种货币仍保持原来的比例,说明市场需求没有什么改变,物价也不会产生波动。

参考文献

  1. 张素秋;吕宝海,当代经济新术语,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99页
阅读数: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