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经济周期理论(Exogenous business-cycle theory)
目录
|
经济周期理论从经济周期根源上而言,可以分为外生经济周期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两大类。
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不同,外生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如战争、革命、选举;石油价格、发现金矿、移民;新土地和新资源发现;科学突破和技术创新;甚至太阳黑子活动和气候;等等。
例如,创新经济周期理论认为是创新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太阳黑子理论认为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影响了农业生产与整个经济而引起了经济周期性波动。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认为是新领土开拓、技术发明或人口增加等所引起的投资过度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政治性周期理论则认为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的(如选举等),周期性地制止爬行的通货膨胀或用通货膨胀来消灭失业引起了经济周期。
此外,还有用战争、革命、移民、偶然事件等来解释经济周期的。这种理论并不否认经济中内在因素(如投资等)的重要性,但它们强调引起这些因素变动的根本原因在经济体系之外,而且,这些外生因素本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比较有代表性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包括创新经济周期理论(创新理论)、太阳黑子理论等。
1、创新经济周期理论
创新经济周期理论源于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A·熊彼特,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流转。那么如何才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呢?有两条途径:一是进行技术创新,导致生产要素比例变化,如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二是进行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来激发生产要素更大的生产潜力,如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实行年功工资制度等。
这种理论首先用创新来解释繁荣和衰退,这就是,创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创新者带来了盈利,引起其他企业仿效,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使银行信用扩张,对资本品的需求增加,引起经济繁荣。随着创新的普及和盈利机会的消失,银行信用紧缩,对资本品的需求减少,这就引起了经济衰退,直到另一次创新出现,经济再次繁荣。
但经济周期实际上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创新理论用创新引起的“第二次浪潮”来解释这一点。在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了对资本品需求的扩大和银行信用的扩张,这就促进了生产资本品的部门扩张,进而又促进了生产消费品的部门扩张。这种扩张引起物价普遍上升,投资机会增加,也出现了投机活动,这就是第二次浪潮。它是第一次浪潮的反应。然而,这两次浪潮有重大的区别,即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这样,在第二次浪潮中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这就在衰退之后出现了另一个失衡的阶段——萧条。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经济转向复苏,要使经济从复苏进入繁荣还有待于创新的出现。
熊彼特根据这种理论解释了长周期、中周期和短周期,他认为重大的技术创新(如蒸汽机、炼钢和汽车制造等)对经济增长有长期的影响,这些创新引起的繁荣时间长,繁荣之后衰退也长,从而所引起的经济周期就长,形成了长周期。中等创新所引起的经济繁荣及随之而来的衰退则形成了中周期,那些属于不很重要的小创新则只能引起短周期。
2、太阳黑子理论
太阳黑子理论是利用太阳黑子的活动来解释经济周期,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父子提出并加以论证。该理论认为,太阳黑子是活动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而农业生产的状况又会影响工业生产和整个经济。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性决定了经济活动的周期性。
具体来说,太阳黑子活动频繁就使农业生产减产,农业的减产影响到工业、商业、工资、货币的购买力和投资等诸多方面,从而引起整个经济萧条。相反,当太阳黑子活动减少时,农业会丰收,整个经济会达到繁荣。他们用中长期中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经济周期基本吻合的资料来证明这种理论,这种理论把经济周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太阳黑子的活动,是典型的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太阳黑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而农业生产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更是有限的,因此,在现代工业社会中,这种理论没有多大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