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外债风险管理是指在符合国家外债外汇管理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利用适当的金融工具或产品进行交易,以规避外债风险,降低外债成本,同时,严格控制为偿还外债本息而存放的外汇资金规模和时间,严禁规模过大和存放期限过长。
外债风险管理的目的是积极规避市场风险,利用金融工具或产品在一定区间内锁定汇率或降低外债利率,有效控制和降低外债成本。
实施外债风险管理应遵循实盘原则、长期保值原则、动态管理原则、审慎原则、责权对称原则和规范操作原则。
实盘原则。
利用金融工具或产品进行外债风险管理交易,必须以实际持有的外债为基础,每笔交易的名义本金必须对应未到期的某项债务,不得买空卖空进行投机,放大风险。
长期保值原则。
外债风险管理立足长期避险保值交易,优先选择能够长期锁定或降低外债成本的交易方案和金融工具,不得追求短期盈利。
审慎原则。
外债风险管理交易必须在充分分析市场形势和未来走势的前提下,选择能够锁定或降低外债成本且市场风险低的方案,不得为增加收益而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尽量避免交易损失。
动态管理原则。
外债风险管理交易必须在交易完成后保持对市场形势的密切关注,根据市场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交易位置和头寸。如果市场变化使交易可以通过平盘获得较大盈利,在严格控制风险的情况下,也可以在短期内平盘以确保收益。
责权对称原则。
由承担外债直接还款责任的债务人(以下简称债务人)负责对相应的外债风险管理交易进行决策,并承担全部交易风险。
规范操作原则。
严格按照程序和权限进行外债风险管理,防止操作风险。
对于外债风险的是否需要管理问题最终还是要转化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如果市场是完美有效的,那么进行风险的对冲并不会增加公司的价值。虽然有许多的学者证明说汇率风险是不影响公司的价值的,但我们更相信那是因为统计上的无效度量,市场毕竟是不完美的,汇率风险也一定会对公司价值有影响。那么公司是否能够认识到汇率风险的重要性呢7研究发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对待风险和风险对冲上有相似的行为模式,而亚洲太平洋地区国家对待汇率风险态度明显不同。对待汇率风险的行为模式的差异性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各国具体的政策环境决定的。比如研究就发现墨西哥从1992年由固定汇率制向浮动汇率制转变就导致了整个国家的企业外债结构更合理的情况,因为在浮动汇率状况下公司对于外债风险更谨慎。
学者们对于外债风险作的研究工作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研究跨国公司持有外债与公司现有资产及将来现金流的匹配情况,主要把外债作为对冲外币资产汇率风险的工具,跨国公司的外债持有和外汇衍生工具之间成正负相关关系的研究就证明这样对待外债的态度。另一个研究方向主要考虑利用金融市场工具对冲企业外债的利率和汇率风险。John C Hull的开创性专著《期权,期货和衍生证券》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可资利用来进行风险规避的金融工具的性质,并提供了可利用衍生工具进行金融风险规避和套期保值的理论框架。
早期衍生工具的使用者是一些大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他们一般都利用衍生产品对其利率和汇率风险进行动态的实时对冲。而后才有一些大企业进入风险管理市场,它由于借入,借出外债而具有了利率,汇率风险。这些公司一般会进行各种风险管理策略效果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一般在短期内金融衍生产品规避外债风险是有效的,而在长期内则要通过资产一销售法来解决了。同样,研究发现能够用来进行风险对冲的衍生产会受所在地的影响。比如韩国公司就比瑞典公司更少的运用衍生工具,这是由于韩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
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国家总体外债的风险控制。对于企业微观层次外债风险管理的研究较少。由于相关数据的难以获取,因此做的都是一些理论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其中有对于企业外债的市场风险因子方面的研究。比如认为在中长期内汇率组合预测模型可以很好的预测汇率,而短期内随机波动率预测模型却是有效的。对于短期的市场风险因子波动率的方法研究有对于像ARCH,GARCH,EGARCH的有效性预测研究,而更进一步的研究是考虑市场状态转换时的市场因子的波动率变化情况,即对波动性状态转移的ARCH(SWARCH )模型对波动性进行研究,而对于波动性转移模型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考虑了状态的持续时间,即引入了二阶马尔科夫链转换到ARCH波动率研究中。
实务性的风险管理工作也取得一些成果。在基于传统套期保值理论的基础上,考虑期货市场上没有与现货市场种类上相同或非常相似期货资产时,套期保值者可以考虑在期货市场上选择与现货市场上资产相关性较强的资产进行套期保值的交叉套期保值。林孝贵在研究马永开等关于组合套期保值方法的基础上,把现货资产价格投影到期货资产价格所形成的线性子空间上。讨论了在组合套期保值中现货资产价格风险分解的实例,研究了组合套期保值中的套期保值率,套期保值效率等问题。实现了组合套期保值在理论上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