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Urban Competitiveness)

目录

  • 1 城市竞争力概述[1]
  • 2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要素[1]
  • 3 城市竞争力的存在领域[2]
  • 4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2]
  • 5 中国城市竞争力现状[2]
  • 6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2]
  • 7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综合实力的区别[1]
  • 8 参考文献

城市竞争力概述

  美国斯坦福大学Douglas Webster(2000)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能够生产和销售比其他城市更好的产品的能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评价竞争力的4个因素是经济结构(产业构成、生产力水平、国内外投资等)、区域禀赋(区位、基础设施、适宜性、生活商务成本等)、人力资源(价值链移动的活度和范围)和制度环境。

  英国Paul Cheshire(1998)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在其边界内能够比其他城市创造更多的收入就业。这意味着一个城市的竞争力是城市之间在区位、所在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相互比较中体现出的能力。如果市场是完善的,城市间的比较优势决定它们之间的分工格局,而比较优势又会通过城市之间的成本差异表现出来。所以,说一个城市有竞争力,意味着在一些关键性的经济指数上而持续存在不均衡,这种不均衡作为一种系统性差异使得一个城市相对其他城市而言具有更强的吸引力。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Peter KarlKresl(1999)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创造财富、提高收入的能力。他强调,在评估城市竞争力时,指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并且对城市竞争力与国家竞争力加以区别是评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其城市竞争力及评价框架是显示性框架和解释性框架的结合。Peter用多变量把抽象的竞争力显示成具体的可比较的竞争力,是对城市竞争力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的博士论文《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对城市竞争力的概念界定是这样的:城市竞争力主要指一个城市在竞争和发展过程中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吸引、争夺、拥有、控制和转化资源,争夺、占领和控制市场,创造价值,为其居民提供福利的能力。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混沌系统,其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他的《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对我国200个城市的竞争力进行了排名。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IUD)连玉明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的城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与其他城市比较,在要素流动过程中抗衡甚至超越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以实现城市价值所具有的各种竞争优势的系统合力。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陈梦筱认为,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积聚和转化资源、创造财富、提供服务以及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现实和潜在的能力,是城市经济、社会、科技、金融文化管理等水平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全面进步及对外影响。

  2002年,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在分析了传统城市定位理论不足的基础上,引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提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使得城市竞争力的内涵从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注重,开始兼顾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辩证关系。仇保兴认为,城市竞争力是以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率和潜力来衡量其获得外界发展机遇和加快自身发展的能力,强调的是与其他城市的横向比较,是动态的,是相比较而起伏的,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表达的是城市发展的后劲。

  以上关于城市竞争力的种种定义,一方面反映出无论国外还是国内,目前对城市竞争力理论的研究还不成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市竞争力本身是一个具有明确直观含义却又不易精确把握的概念,难以对其进行精确的定义。

  综合以上观点,研究认为,城市竞争力指城市在经济、社会、科技、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相对于其他城市所具有的争夺利用优势资源、促进经济良性增长、持续创造社会财富的比较竞争优势的能力,并最终表现为比其他城市具有更强、更为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城市竞争力从空间的角度看,其实质是集聚和辐射能力。

  城市竞争力的强大表现为与其他城市相比,能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辐射更大的市场空间

我国城市竞争力的影响要素

  城市竞争力深受其影响要素制约,且竞争力的形成不是单个要素作用的结果,而是诸多要素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的产物。

  朱传耿认为,从影响城市区域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来看,主要有四种类型:要素推动型、需求拉动型、产业支撑型和企业支撑型。

  徐巨洲认为,基础设施、土地和人口三种要素是最能显示城市发展的增长和衰退的变量模型。当三者之间的变量形成一个最佳平衡点,达到某种城市活动最优组合时,便产生爆发性的繁荣期。在这里,三种要素波动组合是城市发展繁荣和衰退的转折点和关键。香港中文大学的段樵教授等人在比较和讨论上海和香港的城市竞争力时,将城市竞争力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归纳如右图所示。

  仇保兴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城市竞争力的主导因素是不一样的。倪鹏飞则认为,城市竞争力众多的要素和环境子系统以不同的方式存在,共同集合构成城市综合竞争力,创造城市价值。他将其概括表示为:城市竞争力=f(硬分力,软分力)。其中:硬分力包括劳动力、资本力、科技力、设施力、区位力、环境力、聚集力,而软分力则包括秩序力、文化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

  还有的学者认为,城市综合竞争力折射的是城市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无论是现阶段经济指标的提升,还是长远的经济发展潜力,都要看管理者的决策规划和政策的引导。换句话说,城市竞争力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城市领导人的素质”(张庭伟,2000)。

城市竞争力的存在领域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1.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

  美国波特教授在研究国家竞争优势时指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该国的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而一个国家的产业能否具备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四种因素:

  与此同时,机会和政府的作用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此形成了著名的“钻石”体系,即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模型(见右图)。

  波特的理论模型研究的是微观层面产业的竞争力及宏观层面上的国家竞争优势。虽然城市竞争力不同于产业竞争力,但其中蕴含的内容却有相似之处。因此,可以借用波特的理论模型来研究建立城市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2.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

  我们在波特的“钻石”体系理论基础之上创建了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见右图)。

  (1)城市定位与城市发展战略

  城市要形成竞争优势,首先要有正确的定位和发展战略目标。在对城市进行定位及制定发展目标时,要考虑城市的现有规模、所处区域的地位以及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定位正确,才可能选择和培育合理的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属于自己的核心资产和生产要素的潜力,并通过竞争形成城市的竞争力,虽然城市定位及发展目标的制定以现实为基础,但也可以不完全拘泥于现实,制定跨越式发展目标。可是过于脱离实际是不可行的。城市定位出现偏差,不仅会破坏资源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也使得城市难以发挥自身优势和形成城市竞争力。

  城市竞争力理论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互强化或弱化的作用。一项因素的效果必然影响到另一项因素的状态,各项要素之间形成了一个互动的整体,其核心在于创新

  (2)生产要素

  一个城市所拥有的生产要素至少是其发展的基础。生产要素根据其重要性不同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初级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等因素等:高级生产要素则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源培养、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大学与研究机构等为代表。在经济发展早期,初级生产要素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初级生产要素对城市的发展的重要性已逐渐降低,而高级生产要素对于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相对于初级生产要素来况,高级生产要素通常经过创造才能得来。城市通过大量的投资可以获得更多的生产要素,从而形成并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对一个城市而言,它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是有限的,而且面临着国内和国际城市的竞争。所以单纯拥有初级生产要素难以形成一个城市的竞争力,重要的是能创造出生产要素,尤其重要的是形成高级生产要素的产生机制。

  (3)需求条件

  除了资源供给和生产要素之外,城市竞争力的形成还依赖于需求态度方面的因素。需求不足会造成城市的衰退与萎缩。从城市内部看,与需求有关的因素包括居民的数量、生活水平、居民文化水平等;从城市外部看,有人口、资本的流动等区域整体经济情况等因素。需求因素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例子很多。例如,珠海市因城市周边邻近区域人口与经济集聚水平不足,珠海机场从建成以后其利用率一直很低,原因之一就在于其需求不足。

  (4)城市间竞争

  城市总是处于特定的区域内,因而会面临与区域内外其他城市的竞争,包括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发展战略的竞争。传统上有这样的观点,即城市间竞争如果太激烈,会造成资源的浪费,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我们认为,城市间的竞争并不遵循“零合博弈规则”,即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上升并不必然以别的城市的损失为代价。通过竞争,城市能够发现自己的优势所在,进而形成竞争优势。竞争对于城市竞争力的形成非常重要,这种重要性并非是激励了静态的效率,而是它能够给城市提供创新的动力。

中国城市竞争力现状

  1.人才竞争力

  人才竞争力指标由人力资源数量指数、人力资源质量指数、人力资源配置指数、人力资源需求指数和人力资源教育指数综合而成。

  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广州、重庆、成都、南京、济南、武汉。排名后10位的是舟山、湖州、海口、珠海、威海、台州、惠州、泉州、嘉兴、秦皇岛。在这方面,大城市明显优于中小规模城市。

  2.金融资本竞争力

  金融资本竞争力由资本数量指数、资本质量指数、金融控制力指数和资本获得便利性指数构成。

  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杭州、南京、苏州、厦门、大连和青岛。排名后10位的是烟台、珠海、南通、威海、昆明、合肥、徐州、常州、秦皇岛、郑州和长沙。很明显,外向性程度高的大城市拥有明显领先于其他城市的金融资本竞争优势。

  3.科技竞争力

  科技竞争力由科技综合实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转化能力三类指标组成。排名前10位的是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南京、青岛,武汉、济南、西安、杭州。

  排名后10位的是湖州、舟山、徐州、海口、佛山、秦皇岛、南通、南昌、台州、常州。从排名看,大城市的科技竞争力明显高于中小规模城市。

  4.结构竞争力

  结构竞争力的构成分别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指数、经济结构转化速度指数、经济体系健全度指数、经济体系灵活适应性指数、产业聚集程度指数。

  排名前10位的是宁波、绍兴、广州,温州、东莞、湖州、台州、北京、西安、惠州。排名后10位的是郑州、珠海、石家庄、徐州、昆明、杭州、秦皇岛、南通、威海、泉州。

  5.基础设施竞争力

  基础设施竞争力由对外基础设施指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指数、基础设施成本指数构成。

  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北京、深圳、大连、南京、厦门、无锡、福州、秦皇岛、宁波。排名后10位的是中山、济南、威海、惠州、长沙、烟台,郑州,湖州、佛山、东莞。东部城市的基础设施状况总体上好于中西部。

  6.综合区位竞争力

  综合区位竞争力指标由自然区位便利度指数、经济区位优势度指数、资源区位优势度指数、政治文化区位优势度指数组合而成。

  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北京、广州、武汉、沈阳、成都、南京、天津,重庆、杭州。排名后10位的是中山、台州、温州、舟山、威海、惠州、佛山、烟台、徐州、湖州。大中城市的区位竞争力总体强于小城市。

  7.环境竞争力

  环境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环境质量指数、城市环境舒适度指数、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指数和城市人工环境优美度指数四个方面。

  排名前10位的是大连、苏州、广州、上海、杭州、青岛、北京、中山、昆明、厦门。排名后10位的是石家庄,长春、郑州、东莞、长沙、南昌、惠州、台州、哈尔滨、湖州。

  总体来看,南方城市的环境竞争力明显强于北方城市,沿海城市的环境竞争力较内陆城市稍强,旅游城市的环境竞争力一般比较强。但某些城市,特别是旅游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需要引起注意。

  8.文化竞争力

  文化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价值取向指数、创业精神指数、创新氛围指数、交往操守指数。排名前10位的是深圳、上海、无锡、中山、苏州、广州、温州、绍兴、宁波、济南。

  排名后10位的是郑州、天津、石家庄、舟山、长沙、秦皇岛、烟台、长春、威海、合肥。

  东南沿海地区、江浙地区在文化竞争力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浓郁的创新氛围、强烈的创业精神,良好的交往操守使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充满活力,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

  9.制度竞争力

  制度竞争力指标体系由产权保护程度指数、个体经济决策自由度指数、市场发育程度指数、政府审批与管制指数、法制健全程度指数等五个指标组成。

  排名前10位的是深圳、温州、宁波、上海、苏州、嘉兴、绍兴、中山、湖州、厦门。排名后l0位的是徐州、郑州、哈尔滨,长春、秦皇岛、长沙、武汉、沈阳、福州、昆明。

  总体上,江浙沿海地区城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小城市的制度竞争力较强。与之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虽然城市发展也很迅速,但在制度竞争力方面仍稍弱于江浙地区。

  10.政府管理竞争力

  政府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政府规划能力指数,政府推销能力指数、政府社会凝聚力指数、政府财政能力指数、政府执法能力指数、政府服务能力指数和政府创新能力指数。

  排名前10位的是上海、苏州、广州、北京、宁波、无锡、绍兴、嘉兴、深圳、青岛。排名后10位的是长春、泉州、徐州、合肥、秦皇岛、海口、常州、长沙、福州、郑州。

  一般来说,沿海地区的政府管理竞争力相对较高,江浙地区的政府管理竞争力最高;其次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珠三角地区的城市政府在某些方面仍然需要提高;同时内陆及北方城市政府的管理竞争力也正在得到提高。

  11.企业管理竞争力

  企业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管理应用水平、管理技术和经验、激励和约束绩效、产品服务质量企业管理经济效益五个方面。

  排名前10位的是深圳、温州、广州、苏州、宁波、杭州、上海、青岛,北京、无锡。排名后10位的是徐州、秦皇岛、郑州,武汉、天津、合肥、台州,沈阳、东莞、昆明。

  沿海地区的城市占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上海及附近的苏、锡、常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浙江沿海地区的企业管理竞争力最强;福建沿海城市企业管理竞争力稍次之;山东沿海城市除青岛市的企业管理竞争力较强外,其他城市还需要加以提高。

  12.开放竞争力

  开放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国际化程度、经济区域化程度,人文国际化指数和社会交流指数四个方面。

  排名前10位的是深圳、惠州、东莞、中山、上海、厦门、广州、苏州、珠海、北京。排名后10位的是徐州、舟山、石家庄、长沙、秦皇岛、长春、烟台、威海、南昌,郑州。

  社会交流指数反映城市对外交流的愿望和能力。除沿海地区外,某些崇尚开放、热衷交流的城市,如南京、成都、武汉也具有很强的社会对外交流能力。

  总体来看,沿海地区的开放竞争力明显高于内陆城市。这不仅因为沿海城市开放早、层次高,而且还由于沿海地区历史上对外交流频繁,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也比较高。目前,内陆城市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日渐加强,开放竞争力正在不断提高。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要

  提高城市竞争力就要实施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已经成为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中国在城市营销方面,有些城市已经开始起步,有些城市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有些城市还遇到了很多问题。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综合实力的区别

  城市竞争力与城市的综合实力相关,但它又不等同于城市的综合实力。

  区别之一,城市综合实力是从规模、总量上衡量城市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总体综合力量,而城市竞争力是从质量、效率上衡量城市的竞争能力。

  区别之二,城市综合实力主要着眼于城市自身,而城市竞争力强调与其他城市相比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区别之三,城市综合实力着重于城市现实状态,即城市当前所具有的总能力的高低,而城市竞争力不仅着眼于城市现实,更强调城市的发展潜力及城市的增长后劲。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朱向军著.提升城市教育竞争力[M].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分店,2006.10
  2. 2.0 2.1 2.2 2.3 刘望,郑昭著.当代中国市场营销前沿问题[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阅读数: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