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竞争

目录

  • 1 什么是国际货币竞争
  • 2 国际贸币竞争的决定因素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国际货币竞争

  国际货币竞争的明确定义是:指决定不同国家的货币在何种程度上被非居民所使用这一过程。国际货币竞争实质是经济主体基于经济理性对不同货币的选择,是一场需求驱动、达尔文式的斗争。

国际贸币竞争的决定因素

  关于国际货币竞争的理论研究,许多是围绕英镑美元这两大货币在国际货币领域主导权的交替兴衰展开,研究方法相对宏观。欧元推出前后,国际货币竞争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理论不断丰富,研究角度走向宏观与微观的结合。

  (一)综合实力说

  支撑一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是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包括经济贸易金融、政治军事实力等。

  1.经济和贸易。经济规模、经济实力及对外开放度直接影响货币的国际使用(Phi1ipp Hartmannand OtmarIssing,2002)。大规模经济体的货币通常拥有较大外汇交易量,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效应(Ewe—GheeLim,2006)。Rey(1999)认为,与经济规模相比,贸易规模对一国货币国际化更具决定性的作用。尽管早在1870年,美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英国,但直到二战以后,美国的出口量明显超过英国,美元才逐渐替代英镑,成为国际关键货币(Rainer Beckmann等,2001)。

  2.金融市场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和开放度直接影响着国际货币地位(Tavlasand Ozeki,1992)。市场的广度体现在大量的金融工具交易上;深度体现在发达的证券市场上;开放度体现在对贸易限制和资本控制的放松程度上(GeorgeS.Tavlas,1997)。金融市场发达程度与国际货币地位密切相关。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当英镑荣登国际货币领导宝座之时,伦敦是世界上最卓越的金融市场。当前,美国的货币地位也正是以纽约具有深度、高流动性和多样化的金融市场为支撑(Ewe—GheeLim,2006)的。Gabriele Galati和Phil1ip Wooldridge(2006)选取外国持有美国债券、政府债券市场回购市场、非政府债券市场、外币资产与新兴市场负债等数据,运用均值——方差分析法,对比分析美元欧元竞争决定因素。欧元的诞生使得欧元金融市场流动性和广度有所提升,但并未引起实质性变化。这是因为无论从金融市场规模、信贷质量、流动性,还是从国际货币的历史惯性来看,美元都更胜一筹。

  3.政治地位。货币发行国的政治地位对货币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蒙代尔指出:“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创造了强有力的货币”。在欧洲货币一体化过程中,欧洲统一货币固然是经济行为,但考察货币联盟计划的制定过程就不难发现,货币一体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动机。货币一体化又进而推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在加入欧元区成员国家增多的同时,欧盟成员国持续增加。

  (二)货币特性说

  货币使用范围越广、交易越便利、交易成本越低、安全性越高,就必将越受欢迎,因而更具竞争力。

  1。货币的标价与结算。货币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商品和服务交易的标价和结算中。Grassman(1973)、Carse(1980)等长期实证研究发现: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贸易中,一般采用发达国家货币结算;在发达国家贸易中,货币选取与贸易品种有关。MatteoBobba,Giuseppe Della Corte和AndrewPowell(2007)运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和广义矩(GMM)法,分别分类研究105个国家、64个发展中国家、41个发达国家国际货币计价单位竞争的影响因素。国际货币选择与经济实体、金融变量之间存在稳定关系,这种关系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有所不同。欧元成立提高了流动性和网络外部性,对美元形成有力挑战。

  2.交易便利性与币值稳定性。交易便利性体现为以经济、贸易、金融为支撑的交易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外部性,还体现为资本管制宽松程度对应的资金流动便利性。二战以后,由于美国金融市场资本管制宽松,美元成为外国官方机构颇具吸引力的储备资产和国外投资者便利的储藏价值工具(Kenen,1988)。货币稳定性体现为货币发行国政治稳定性和货币价值稳定性(George Tavlasand YuzuruOzeki,1992)。“一个国家崩溃了,货币随之如烟消散”(Mundell,1998)。货币价值稳定包括对外价值稳定性(汇率)和对内价值稳定性(通货膨胀率)(GeorgeS.Tavlas,1997)。市场上经常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所谓“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而国际货币的竞争,很大程度上遵循优胜劣汰的“逆格雷欣法则”。蒙代尔在对国际货币史的研究中指出:“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强势货币总是在国际竞争中驱逐弱势货币,夺得支配地位”。

  3.价值储藏性能。从官方外汇储备角度分析国际货币竞争价值储藏性能决定因素由来已久。Swob0da(1969)、Cohen(1971)、Mckinnon(1979)、Kind1eberger(1981)和Krugman(1984)从经济发展史的视角,探讨过国际货币的起起落落。Heller和Knight(1978)运用1975年76个国家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官方的外汇储备货币与一国产出与贸易份额、宏观经济稳定性、金融市场网络外部性的关系。Dooley,Lizondo和Mathieson(1989)研究发现,官方外汇储备选择主要取决于挂钩货币选择、贸易结构、外债和外资结构。MenzieChinn和JeffreyFrankel(2007)计量分析了1973~1998年间,各国央行国际储备的主要货币币种结构的决定因素,其显著变量为:经济总量、通货膨胀率、汇率的波动方差、金融中心规模。

  (三)地缘政治说

  1.政治和地理的作用

  国家特权对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具有重要影响。即使经济逐步丧失特权,历史传统仍然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综合实力下降,但英镑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国际货币地位,这与其殖民地国家大量使用英镑不无关系。在国际贸易结算中,货币使用习惯也与国家地位有密切关系。经济、政治地位高的国家,其货币往往在国际贸易中使用更频繁。此外,殖民地、战争、联盟、乃至联合倡议等因素都会促进货币竞争力增强。

  2.货币地理学和货币势力范围

  Cohen(1996)提出货币地理学的概念:货币关系的空间组织——货币区域如何形成和被管制。进而又提出货币网络的三重概念:领土范围、交易范围、势力范围,其中势力范围超越了传统的领土范围和交易范围。他把货币间竞争的非对称性和不同的权威关系描述为“货币金字塔”,把国际货币分为7个等级:顶级货币、高贵货币、杰出货币、普通货币、被渗透货币、准货币、伪货币。国际货币竞争将是一个各国不断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过程。3.政府意愿。货币国际化在为货币发行国带来收益的同时,也会对一国经济、金融形成冲击,对货币政策造成影响。基于这种担心,政府对货币国际化采取了限制措施。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四、五十年里,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德国、日本、法国)都不鼓励本国货币国际化,进行资本账户控制和严格的金融管制,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和货币吸引力,进而加强了美元的国际支配地位(BarryEichengreen,2005)。

  (四)规模效应说

  1.网络外部性。货币地位取决于货币现行使用状况(Kiyotaki,MatsuyamaandMatsuo,1993:Krugman,1984;Cohen,2000;Rey,2001)。货币现行使用范围越广,越频繁,交易成本越低,就越具有竞争力(Gaspar,2004)。人们使用国际货币和使用语言类似,存在相互模仿行为(KevinDowdandDavidGreenaway,1993)。PhilippHartmann(1998)从外汇市场微观层面,综合运用博弈论、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分析,验证国际货币竞争的确存在网络外部效应。Lim,Ewe—Ghee(2006)运用1999~2005年的外汇交易数据,验证了“网络外部性”观点。而BarryEichengreen(2005)对此持不同观点。此外,金融创新会使货币转换成本持续下降,人们为减少转换成本而集中持有一种国际储备货币的意愿降低。没有理由认为,几十年后,只有两到三种国际货币分割市场。

  2.转换成本和历史惯性。国际货币替代有各种转换成本,除了交易成本和学习成本外,还有基于网络外部性所形成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其他人不转换到新的货币,就不能形成网络外部效应,使用新货币就要支付更多成本。KevinDowd和DavidGreenaway(1993)通过构建模型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往往不情愿转换货币,即使当前使用最多的国际货币已经明显不如其他货币。国际货币的转换成本导致了国际货币地位惯性(inertia)(GabrieleGalatiandPhi1ipWooldridge,2006)。网络外部效应加剧了这种惯性,由此形成强烈的路径依赖(Cohen,2000)。

  3.“渐变与突变”现象与持久性效应

  PaulKrugman(1980)建立了3国3币模型,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讨论国际媒介货币的形成过程。国际媒介货币转换存在倾覆现象。一国货币失去国际媒介货币地位,先要经历一段积累过程,这种“渐变”过程达到一个关键点之后,造成国际汇兑结构“突变”。一国货币一旦确立国际媒介货币地位,具有自我强化作用,即使该国商业地位下降,其货币仍有可能继续执行国际媒介货币职能。MarcFlandreau和Clemens Jobst(2009)运用l9世纪后期数据,实证分析国际货币选择存在持久性,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并非单纯受到路径依赖影响,规模因素起举足轻重作用。长远来看,经济和贸易规模是引导一国货币走向领导货币地位的决定力量。因此即便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元仍必然取代英镑。

参考文献

阅读数: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