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需求

目录

  • 1 什么是保险需求
  • 2 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原因
  • 3 我国商业保险需求的增长路径[1]
  • 4 商业保险需求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保险需求

  保险需求是指在特定时期和一定费率水平上,投保人保险市场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保险商品的数量。

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原因

  1.经济的结构、质量和发展水平决定了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从而也就决定了保险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水平

  根据大经济、中保障、小保险(商业保险)的思路,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结构和质量,必然决定了它对社会保障的派生或引致需求,尽管保险对经济发展有能动的反作用,但离开了经济的持续、稳健、合理、高效的发展而奢谈社会保障(含商业保险)的大发展,则要么是福利社会的高昂成本压力拖垮经济,要么是商业保险的泡沫越来越大,从而反过来又危及社会保障的能力。另外,作为社会保障中的一份子的商业保险,也必然要与社会保障中的社会保险及其他政策性保险(如出口信用保险农业保险)等互相合作、互相促进而不能相互“抢”饭碗,商业保险无论是脱离社会保障的实际孤军深入还是在社会保障中的定位不当,要么是商业保险的泡沫成分过大,要么是受到压制或扭曲,例如若没有良好的社会保障制度,则国企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乃至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会遇到巨大的困难,优胜劣汰的机制就难以实现,经济的发展就会是句空话,反过来又影响商业保险的发展。

  2.社会、文化、法律环境及消费者理性预期对保险有效需求产生明显的影响

  不同的社会环境,会造成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从而影响到对商业保险的需求程度;同样,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也会对商业保险尤其是寿险造成重大的影响。法律环境的完善程度,如市场经济的法制化进程、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如对企业的约束从经济层面上升到法制层面上必然会导致市场经济的成熟与发展,法制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必然会使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两大假设即“经济人”和“完全信息”的前者得以实现,从而对保险提出真正的有效合理的需求,减少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发生,同时使以国有资产流失为代价的保险活动中的“寻租”现象和社会保障中的“搭便车”的现象大幅减少,这样均有利于保险的有效低成本供给以利于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有利于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另外,执法部门如检察院、反贪局、保监会查处力度的加强,司法部门如法院对保险合同纠纷的正确处理及消委会和舆论部门对公众的商业保险意识的正确引导以及对不同保险公司的信誉及险种的评价和推荐的合理化,均会诱发保险需求的有效扩大,如消费者对未来的信心指数,极大程度上是消费者对未来收入的长期趋势、家庭财产数量、价格总水平、经济发展趋势等理性预期的结果,而这种理性预期又必然会使消费者在选择消费水平时,既考虑眼前收益,又考虑长远收益,为了使效用最大化可能会产生由永久性收入决定理论或生命周期理论决定的不同的保险有效需求,从而无论从险种结构还是保费总量上对寿险产生不同的影响;又如在日本日产生命保险公司倒闭和东南亚金融风暴中诸多银行的破产现实面前,消费者对保险公司自身的信用程度、偿付能力和险种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创新和改良的理性预期均会导致保险有效需求的延迟产生或采用地下保险的方式越过法律的限制到境外投保或将部分风险自保。

  目前我国居民存款比例较大,公众对由于意外事故、失业、疾病等预防意外事故的货币需求完全有可能预期在目前或不久的将来在寿险和意外险中部分或全部得到实现,对投机动机所持的货币也会由于信息逐步完全化、投资公众理性化、政府监管严密化下难有作为从而转入专家理财系列,而这又完全可由寿险投资予以解决,而按“资产组合理论”,寿险也是一种理想的投资组合,应予以重视。公司的重要人物的无形资产惊人,因此,合理、客观而现实地诱导消费者的理性预期成为重中之重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对具有不确定性和可塑性的理性预期的正确诱导、管理和引导,可使买者根据自己偏好选择商品的“消费者主权”转变为卖者有意识地对购买行为进行支配的“生产者主权”,当然这里要防止误导的产生。

  3.保险监管的严厉程度和效率通过对保险供给的影响来影响保险有效需求的实现

  在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在保险市场的不同发展阶段,保险监管严格的标准必然是变化较大,比如在日益向我们走近的知识经济社会,必然会呈现出一些新的风险、更多更大的巨灾风险以及对保险补偿原则的新的理解,同样在知识经济时代,资金和技术的无国界日益突出,国际竞争更为激烈,因此银行、保险、证券的合作和购并必然此起彼伏。一般认为,垄断竞争存在的合理理由无非是规模经济技术创新,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规模经济并不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技术创新才是根本,因此无论从保险业本身发展而言还是从对经济的发展促进作用而言,技术和管理等的创新均会对保险监管提出新要求,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必然也会对保险监管提出更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成熟后,保险公司自身的约束力较强,保险体系完善和成熟度较高时,保险监管的重点也必然由具体事务的实体监管转到以偿付能力国家税收、国家保险产业政策的实施为主的告示监管或规模监管,而保险监管的高效和高质,则为保险的有效供给创造了条件,从而以满足保险的有效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那些原无法实现或准备延迟实现或准备通过地下保险转移出去的保险有效需求。

  保险供给的质量(含补偿原则、满足需求的程度、服务、资金应用、承保能力等)和价格的不同,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保险的有效需求。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保险的风险评估能力、风险消化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化会使保险市场“强币驱逐劣币”的现象大为减少,使得保险供给曲线有效向右下方向移动并提高保险供给的效用,由于保险供给效用的提高及由之所致对其它金融资产的替代能力的加强,则会拉动保险需求的需求量,同时消费者的理性预期和保险良好的营销管理体制使消费曲线本身有效向右上方向移动,但供给曲线的变动幅度比需求曲线的变动幅度更大,这样保险的供求双方通过寻求最优决策的“博奕”可达到“纳西均衡”从而使保险效率最高(即保险均衡的数量最大,质量最高而价格最低),如果监管能高质、高效以消除外部经济效果的不经济,必然有利于保险的有效供给并拉动保险的有效需求。因此建立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对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的约束硬化,如建立好保险企业家队伍,加强保险道德规范建设,对保险和再保险公司及保险中介机构的高质、高效的监管并配之以法制管理则至关重要。

我国商业保险需求的增长路径

  从1980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至今,商业保险有了快速发展。从图l可以看到,我国商业保险保费的增长速度达到年均20%-30%的水平,大于同期GDP增长率。至2008年底,我国商业保险的原保险保费收入达到9784.1亿元,其中财产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336.7亿元,人寿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658.4亿元,商业保险公司管理的资产总额达到3.37Y亿兀。

  国际国内对保险需求发展态势与增长路径早有探讨。反映国际保险需求的Logistic理论模型认为,在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保险需求会呈现不同发展态势。总体而言,最初由于保险意识还未普及,保险需求增长较缓,随着经济增长,保险需求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后期又会由于风险保障的相对满足而趋缓,整体表现为S型的增长路径。也有观点认为,近几十年来商业保险需求发生很大变化, 因此,即使因素相同在不同国家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甚至是反向的。

  纵观我国商业保险需求,将图1时间序列划分为两个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保费增速较高;之后,保费增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之内。90年代以前保险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保险的需求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

  而90年代以来,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拥有一定保险,居民已经从简单的购买保险过渡到比较分析选购优质保险服务的阶段。因此,仅从图线的形状上看,我国商业保险需求的增长路径与Logistic理论模型描述的S型增长路径大致相同。

商业保险需求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一、商业保险需求与通货膨胀在极值及波动性上的关联度

  在我国商业保险需求的S型增长路径中,通货膨胀对增长路径的形态构建起到何种作用?或者说,通货膨胀最高或最低的年份是否对应商业保险S型路径的波峰或谷底?根据微观经济消费者需求理论,促进商品需求增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个人收入的上升, 因为有效的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力。那么一个可能的推导是通货膨胀会通过影响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进而影响商业保险需求,因为通货膨胀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从而对保险的需求也下降。那么撇开这个间接影响,通货膨胀本身对商业保险需求是否有直接影响昵?此处以保费收入的增长表示商业保险有效需求的上升,同时以CPI表示通货膨胀的轻重缓急程度。根据图2选取个别年份进行比对分析可得:

  第一,保费收入增速最快的四个年份(1985年、1987年、1988年、1992年)及保费收入增速最慢的三个年份(1996年、2000年和2004年),并没有对应通货膨胀最低或最高的年份,也就是说,从极值的角度看,通货膨胀与保险需求并不存在极值对应。

  第二,选取1997年至2002年分析,这个时间段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较稳定的年份,并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的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但是商业保险的保费收入却出现一个V字型的从收缩到扩张的波动,这说明商业保险需求与通货膨胀在区间上的波动性并不一致。

  二、商业保险需求与通货膨胀的相关性检验

  诚然,仅从图2无法判定通货膨胀与商业保险需求之间在长期的趋势上是否步调一致,或者背道而驰?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对1980年至2008年间通货膨胀与商业保险需求之间的相关性检验来证实。此处以CPI的变化代表通货膨胀的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1980年为基数,进行指数化处理,同时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具有滞后性,在回归分析中,除了采用当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自变量之外,也考察滞后一期的价格指数是否有影响。有效商业保险需求以商业保险保费收入来表示。

  在保险年鉴和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基础上,采用Eview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伴概率为0.67,同时方程相关性检验没有通过。

  这意味着:假定通货膨胀与商业保险需求有单一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的设想并没有得到实证的支持。仅从统计结果角度看,这也意味着:从1980年国内恢复保险业务至今,通货膨胀对商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在长期趋势上并不显著,即,没有定量的实证结果认为通货膨胀会促进商业保险需求,当然也不支持通货膨胀下的个别退保意味着通胀会抑制商业保险需求之说。

  这里实证结果同时否定了通货膨胀对商业保险的促进说和抑制说,其根源在于,通货膨胀的抑制说简单地将保险视为金融资产的一种,仅考虑通胀时期金融资产间的替代性;而通货膨胀的促进说则忽视保险与其他金融资产的相关性,看重保险本质是一种风险管理的工具,是保险公司与投保人商定的关于未来不确定性风险的转移,忽视商业保险与银行存款股票投资个人理财资产配置中的关联度。

参考文献

  1. 1.0 1.1 张浩.我国商业保险需求决定因素分析.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99级.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18卷2期
阅读数: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