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优势论(Theory of Late-Development Advantage)
目录
|
后发优势论是指亚历山大•格申克龙1962年在著作《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中提出的理论。之后美国社会学家M•列维从现代化角度将后发优势理论具体化。
美国经济史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追赶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在《经济落后的历史回顾》一文中首次提出后发优势概念,并探索了经济落后国家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他指出:“一个工业化时期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工业化进程和特征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与先进国家显著不同。”这些不同的特征表现为:
1、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的起步就往往越缺乏连续性,从而呈现出一种由制造业的高速成长所致的井喷式突然启动;
2、一个国家的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进程中对大工厂和大企业的强调也就越明显;
3、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就越强调生产资料而非消费资料的生产;
4、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人们消费水平的压力就越沉重;
5、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其工业所需资本的筹集越集权化和带有强制性;
6、一个国家经济越落后,其工业化中农业的发展越抑制,发展相对缓慢。
因此,格申克龙认为工业化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原因在于这些国家具有一种得益于落后的“后发优势”。格申克龙并没对后发优势进行明确界定,只是做了相关阐述。大致归纳为如下几方面:一是相对落后会造成紧张状态。格申克龙指出,落后国家所处的紧张状态会激起国民要求工业化的强烈愿望,以致形成一种社会压力。这种紧张激发制度创新,并促进以本地适当的替代物填补先决条件的缺乏;二是替代性的广泛存在。格申克龙指出,由于缺乏某些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后发国家可以、也只能创造性地寻求相应的替代物,以达到相同的或相近的工业化结果;三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和资金。格申克龙指出,引进技术是正在进入工业化国家获得高速发展的首要保障要素。通过引进技术,后进国家可以节约大量科研费用与时间,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推进工业化进程。对此观点,纳尔逊等人认为一个后发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同它与技术前沿地区的技术差距成正的线性比例,即技术差距越大,后发国家技术进步的速度就越快,而技术进步速度越快,经济发展越迅速。而且虽然后发国技术革新速度很快,但与先发国之间始终保持着一个“均衡技术差距”。
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假说为后发优势论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其当时的研究对象是比英国工业化时间较晚、经济发展较落后的欧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这就造成他把后发优势仅仅归纳为利用外在的技术、劳动和资本的可能,认为后进国家通过技术模仿可以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别,甚至实现“赶超”。这种观点显然忽视了现实中先进国家与后进国家的差异不仅仅表现在技术上,更多是表现在社会、制度乃至文化方面上。因此,美国经济学家列维(M.levy)从现代化理论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后进国家与先进国家在经济发展前提条件上的异同,指出了后发外生型的现代化与早发外生型现代化的条件有着明显的差异!n。而且列维从现代化的角度出发将格申克龙的后发优势论具体化,归纳为如下五点:一是后发国对现代化的认识要比先发国在自己开始现代化时对现代化的认识丰富得多;二是后发者可以大量采用和借鉴先发国成熟的计划、技术、设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三是后发国可以跳跃先发国的一些必经发展阶段,特别是在技术方面;四是由于先发国家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程度,这可使后发国对自己现代化前景有一定的预测;五是先发国可以在资本和技术上对后发国提供帮助。当然,列维也指出后进国家要实现先进国家的现代化,必须处理好三个战略问题:一是控制结构问题;二是资本积累问题;三是两种心态问题。否则只会陷入后发劣势境地。
后发优势理论学者认为,一国经济发展的初始水平与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是呈反向关系的,即一国的经济越落后,其增长速度越快。那么从逻辑上讲,所有落后国家最终必然赶上先进国家。然而这与大部分落后国家与先进国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的历史现实是不相符合的。为此,阿伯拉莫维茨提出了潜在的“追赶假说”,即后发优势理论中所讲的后发优势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才能成立。这些限制条件主要有3个:一是技术差距。即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的差距,它是经济追赶的重要外在因素,但也正是因为技术差距的存在,才会有为了消除它而出现的经济追赶,也才有落后国的后发优势;二是社会能力,即通过教育等形成的不同的技术能力,以及具有不同质量的政治、商业、法律等制度,它是经济追赶的内在要素;三是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良好的国际环境是实现经济追赶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一些重大的历史性事件会对落后国的国际环境产生重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为此,阿伯拉莫维茨通过对历史的统计分析,认为在一个特殊的阶段,经济追赶依赖于一些历史因素,它们限制或促进了知识的传播、结构的调整、资本的积累以及需求的扩张。
借鉴经验
后发国家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少走弯路。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
跨越不必要阶段
后发国家可以跨越一些不必要的发展阶段,特别是技术。
精神力量
后发国家强烈的赶超意识形成民族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