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Labor Supervision)

目录

  • 1 什么是劳动监察
  • 2 劳动监察的属性
  • 3 劳动监察的主要特征
  • 4 劳动监察的原则
  • 5 劳动监察的内容
  • 6 劳动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 7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的区别
  • 8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区别

什么是劳动监察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规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行为予以处罚的活动的总称。

劳动监察的属性

  劳动监察的属性包括以下几方面。

  (1)法定性。劳动监察的主体必须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监察活动,被监察的主体不得以任何方式规避监察执法活动。劳动监察的具体范围依据《劳动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一是指对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进行劳动监察;二是指对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进行劳动监察;三是指根据社会保障工作的实际情况,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执行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由劳动行政部门根据其职责进行监督检查。此外,对无营业执照或者已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有劳动用工行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实施劳动监察,并及时通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

  (2)行政性。劳动监察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是行使行政权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其做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被监察主体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3)专门性。劳动监察是由法定的专门机关对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

  (4)强制性。劳动监察权代表国家强制力,被监察主体不能拒绝。《劳动法》第101条规定,“用人单位无理阻挠劳动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检查权,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或者有关部门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对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劳动监察的主要特征

  (1)劳动监察的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而不是其他国家机关或组织

  (2)劳动监察的内容是劳动关系当事人应当遵守的劳动法律规范

  (3)劳动监察必须依照行政执法程序进行。

  (4)劳动行政部门作出的劳动监察决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劳动监察对象对行政决定不服时,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在复议和诉讼过程中,劳动监察决定一般不中止执行。

劳动监察的原则

  加强劳动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社会法律意识

  保障劳动法律的贯彻实施,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劳动监察机构依照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和执法程序开展工作;

  对违法案件的处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平等适用法律;

  对违法责任人的处理,应坚持教育和惩罚相结合;

  实行劳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等。

劳动监察的内容

  我国《劳动监察规定》中规定劳动监察的内容为:

  1、社会劳务中介机构和社会培训机构遵守有关规定的情况;

  2、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情况;

  3、单位招聘职工的行为;

  4、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5、企业遵守企业工资总额宏观调控规定的情况;

  6、单位支付职工工资的情况;

  7、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情况;

  8、单位和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情况;

  9、社会保险金给付情况;

  10、单位遵守职工福利规定的情况;

  11、单位和劳动者遵守职业技能开发规定的情况;

  12、社会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及发放证书的情况;

  13、承办境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公民个人出境就业的机构维护境外就业人员合法权益的情况;

  14、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劳动监察的主体和客体

  劳动监察的主体是指劳动监察的机构及其人员。

  劳动监察机构是指经法律授权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实行监察的专门机构。其法律地位受制于劳动监察体制。对劳动监察体制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其中的主要分类有:****地方分层监察体制和****或地方单层监察体制、单一部门监察体制和多部门监察体制等。在我国,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都设置综合性劳动监察机构,具体负责处理劳动安全卫生监察以外各项劳动监察工作。

  劳动监察员是指国家设立的执行劳动监察的专职或兼职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对他们的任职条件作了规定。

  劳动监察客体,即劳动监察的对象,一般是指监察相对人 (或称被监察主体)实施的为劳动法所规范的行为。

  对劳动监察客体范围的界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监察相对人的范围界定。《劳动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这一条就是对监察相对人的界定。

  第二,被监察法律规范的范围界定。被监察法律规范,即劳动监察所应保障实施的监察相对人应当遵守的劳动法律规范。只有违背监察法律规范所规范的行为,才是劳动监察的客体。目前,法律上监察法律规范的范围尚没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被监察事项的范围界定。根据《劳动监察规定》和有关劳动法规的规定,被监察事项的范围很广泛。

劳动争议仲裁与劳动监察的区别

  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引起的纠纷。劳动争议概括为两类:一类是因为适用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条件而发生的争议,另一类是因指定或变更劳动条件而产生的争议。仲裁也称公断,其基本含义是有一个公正的第三者对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作出评判。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争议,采取在查明事实、明确是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依法作出裁决的活动。

  劳动监察是指劳动行政部门和人员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所依法进行的检查、处罚等一系列执法活动。具有:1 法定性,即依据强行性法律规范进行监察活动;2、行政性,即属于行政执法和行政监督,是行使行政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3、专门性,即是有专门机构和人员针对劳动法的遵守所实施的专门监督;4、惟一性,即在劳动监督体系中,惟有劳动监察是以国家的名义对劳动法的遵守实行统一和全面的监督。

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监察的区别

  1、性质不同。劳动法兼有公法和私法的特征,劳动争议适用调解、仲裁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私法因素决定的;劳动监察的产生是由劳动法所具有的公法因素决定的。其中,从合同到仲裁,带有传统的私法特征;而从基准到监察则主要体现公法的特征。

  2、机构不同。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建立,三方原则是国际上普遍遵循的原则。劳动监察的设立,主要强调行政性,它是国家机关依法行政的机构。

  3、适用法律规范不同。劳动法律规范按其规定事项不同,可划分为关于劳动者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和关于劳动关系运行规则的法律规范;按其法律的约束力不同,可划分为强行性法律规范和任意性法律规范。劳动仲裁处理劳动争议既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也适用任意性法律规范,并可以依据劳动合同中的有效条款、企业劳动规则等进行调解和裁决。劳动监察处理案件只能适用强行性法律规范。

  4、程序不同。劳动仲裁机构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实施仲裁,既不诉不理;劳动监察主体对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则应当主动进行监察。劳动仲裁适用调解程序;劳动监察不适用调解程序;劳动仲裁的程序集中体现了自愿原则,如提请仲裁的自愿,处分权利的自愿等;劳动监察体现的是强制原则,如果用人单位违法,在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情况下,不允许通过劳动者放弃权利,免于追究法律责任

  5、处理不同。劳动仲裁追究法律责任一般限于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劳动监察除追究民事责任外,还可以追究行政责任

  6、证据收集方式不同。劳动仲裁采取“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除法定情形外不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劳动监察不仅要求当事人举证,而且可以主动依职权收集证据。

  7、后果不同。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不服劳动监察处理决定则可提起行政诉讼或行政复议。

  8、受理案件时限不同。劳动仲裁受理案件的时限是60天;劳动监察受理案件的时限是两年。

阅读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