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生效

目录

  • 1 什么是劳动合同生效
  • 2 劳动合同生效的要件[2]
  • 3 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3]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劳动合同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产生一定的法律约束力。劳动合同成立,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意思表示一致,建立了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成立表明劳动合同订立过程已经完结。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劳动合同生效并不是劳动合同成立的必然结果。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体区别如下:

  1.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所构成要件不同

  劳动合同成立构成要件为两个,即劳动合同必须具有双方当事人、对主要内容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生效的构成要件有三个,即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符合法律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

  2.劳动合同成立与劳动合同生效的反映的内容不同

  劳动合同的成立属于劳动合同订立的范畴,解决的是劳动合同是否存在的事实问题,属于对劳动合同的事实上的判断。劳动合同生效属于劳动合同的效力范畴,解决的是已经存在的劳动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的问题。

劳动合同生效的要件

  劳动合同的生效意味着劳动合同必须具备法定的有效要件。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通常散见于具体的法律条款中。从理论上归纳,劳动合同的生效要件一般包括:

  一、劳动合同主体合法

  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具备作为劳动合同主体双方的主体资格。具体来讲,公民个人参与劳动法律关系必须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而用人单位参与劳动法律关系成为合法主体,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

  二、劳动合同内容合法

  劳动合同内容必须合法,就是要求合同必须完全具备法定必备条款,所载法定和约定条款都须符合劳动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劳动合同的内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终止条件等均不得违反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如按照我国《劳动法》第64条的规定,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工,不得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如果用人单位与未成年工订立劳动合同的内容是从事上述工作,劳动合同则是无效的。

  三、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劳动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必须平等自愿、协商一致,意思表示都出于本人自愿且与本人内在意志相符,不存在由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而导致的意思表示不真实。

  四、劳动合同形式合法

  劳动合同必须具备法律规定的形式。在法律明确要求订立书面合同的情况下,欠缺书面形式的会导致劳动合同的无效。

  五、劳动合同订立程序合法

  在劳动合同订立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合法以及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等原则,遵守法定的程序。如果依照法律规定合同需要按国家规定鉴证或按当事人约定需公证的,必须将合同文本送交法定劳动合同鉴证机构或公证机构进行鉴证或公证劳动合同才依法生效。

劳动合同生效的时间

  《劳动合同法》第16条规定“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该条的规定秉承了《合同法》上关于民事合同自成立时生效的规定。

  但是劳动合同的生效时间不同于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根据《劳动合同法》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是实际用工发生之日起。

  规定劳动合同生效时间的实际意义在于,一旦劳动合同生效即对当事人双方发生法律拘束力,双方必须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执行,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提供给劳动者相应的工作,劳动者则可以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追究用人单位责任;若劳动者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付出劳动,用人单位则可以因此追究劳动者的法律责任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李国光.劳动合同法条文释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2
  2. 冯涛.劳动合同法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8.6
  3. 许超然,阚纯斌,刘锋.劳动就业法律课堂.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1
阅读数: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