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成本控制(Warehousing cost control)

目录

  • 1 什么是仓储成本控制[1]
  • 2 仓储成本控制的意义[1]
  • 3 仓储成本控制的原则[1]
  • 4 仓储成本控制的途径[2]
  • 5 仓储成本控制的策略[3]
  • 6 相关条目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仓储成本控制

  仓储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以成本会计为主的各种方法,预定仓储成本限额,按限额分配仓储成本和储存费用,以实际仓储成本与仓储成本限额比较,衡量仓储活动的成绩与效果,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或超过预期的仓储成本控制限额。

仓储成本控制的意义

  仓储企业经营的目的是在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仓储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加强仓储成本的控制,降低仓储成本,把仓储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仓储成本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第三利润源”,直接服务企业的最终目标。增加利润是企业目标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降低成本都可以增加利润。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增加:在收入增加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使利润更快增长;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可抑制利润的下降。

  (2)仓储成本控制是加强企业竞争能力、求得生存和扩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市场竞争中降低各种运作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和增加产销量是保持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降低仓储成本可以提高企业价格竞争能力和安全边际率,使企业在经济萎缩时继续生存下去,在经济增长时得到较高的利润

  (3)仓储成本控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把仓储成本控制在同类企业的先进水平上,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仓储成本降低了,可以削减售价以扩大销售,销售扩大后经营基础稳定了,才有力量去提高产品质量,创新产品设计,寻求新的发展。同时,仓储成本一旦失控,就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仓储成本控制的原则

  (一)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指进行仓储控制而发生的费用应少于缺少仓储控制而丧失的收益。和销售生产财务活动一样,任何仓储管理工作都要讲求经济效益。为了建立某项严格的仓储成本控制制度,需要发生一定的人力或物力支出,但这种支出不应该太大,不应该超出建立这项控制所能节约的成本。经济原则主要强调仓储成本控制要起到降低成本、纠正偏差的作用,并控制发生的费用支出,使其不应该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二)全面性原则

  全面陛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仓储成本管理时,不能只片面地强调仓储成本,切记仓储服务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因此,企业要兼顾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提供的服务前提下,适当地控制仓储成本,从而保证仓储企业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地运行。同时由于仓储成本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仓储成本控制要进行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控制。

  (三)利益协调原则

  降低仓储成本从根本上说,对国家、企业、消费者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在仓储成本控制过程中采用不适合的手段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是极端错误的,应予避免。因此,控制仓储成本时耍注意国家利益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三者的协调关系

  (四)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在仓储成本控制中的体现。仓储成本控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必须大于因进行仓储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耗费,如建立仓储成本控制系统的耗费,保证仓储成本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耗费。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可能每一项都和预算完全一致,如果不管成本差异大小,都要予以详细的记录、查明原因,将不胜其烦。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仓储成本控制应将精力集中在非正常金额较大的例外事项上。解决了这些问题,仓储目标成本的实现了。

仓储成本控制的途径

  1.提高仓储各环节的效率、建立健全仓储制度

  在仓储的各个工作环节中,由于实际功效不一,所耗费的劳力、机械设备损耗、燃料费也是不同的,提高各环节的工作效率,可以从整体上降低仓储成本。为了提高各环节的效率,必须制定出一套相互牵制、相互验证的仓储制度,例如保障存货资金的合理占用和安全、加速存货资金的周转、提高存货资金的效益,使得资金周转速度加快、资本效益高、货物损失小、仓储吞吐能力增强,仓储成本就会下降。

  2.采取有效的储存定位系统

  储存定位指的是被储存货物位置的确定。如果定位系统有效,能大大节约找寻、存放、取出货物的时间,节约不少物化劳动活劳动,而且能防止出现错误,便于清点及实行订货点订货的管理方式,达到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

  储存定位系统一般采用计算机定位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储存容量大,检索迅速的优势,在入库时,将库存放货的位置输入计算机。放货的位置除了遵循计算机的指令以外,一般采取自由货位方式,计算机指示货物入库时存放于容易取出的地方,或根据入库货物的存放时间和特点,指示合适的货位。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每一个货位,而不需要专位待货,有利于提高仓库的储存能力,当吞吐量相同时,可比一般仓库减少建筑面积,有效地控制了仓储成本。

  3.运用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

  储存货物的质量完好、数量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仓储的质量。但由于货物的品种多、数量大、货物特性不同,产生损耗的原因和具体情况也不同。为了避免和降低货物的损耗,仓储管理时应了解损耗发生的原因,认真做好商品在库检查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采用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现代化的储存保养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气幕隔潮,即在较高压力和流速条件下,在仓库门口形成一道气墙,有效防止库内外空气交换,防止湿气进入;气调储存,即通过调节和改变环境空气成分,抑制被储存物品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变化,它对于有新陈代谢作用的水果、蔬菜、粮食等物品的长期保质、保鲜储存十分有效;塑料薄膜封闭,即物品用塑料薄膜封闭起来,避免其与外界发生作用,从而达到保持物品质量的目的。

  4.提高仓储企业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高效信息管理能力是削减成本、提升利润的关键。从目前我国仓储企业的经营和服务内容来看,传统的储运服务占主导地位。这种状况与发达国家第三方仓储与物流配送企业的服务相比,不仅服务内容和手段过于简单,而且在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方面,我国仓储企业也难以全面展开,这正是我国仓储企业应该努力发展的方向。

仓储成本控制的策略

  仓储成本的大小与仓储物资的数量、品种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存储成本控制策略。

  (一)挂签制度

  挂签制度(hang-label system)是一种传统的存货控制策略。其基本要领是针对库存商品材料物资的每一项目均挂上一张带有编号的标签。当存货售出或发给生产单位使用时,即将标签取下,记人“永续盘存记录”上,以便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不发生停工待料或临时无货供应,必须在永续盘存记录上注明最低储存量(即保险储备量),一旦实际结存余额达到最低水平,应立即提出订购申请。如果企业没有使用永续盘存记录,则应将每次取下的存货标签集中存放,到规定的订购日期,再将汇集存放的标签分类统计其发出数量,并据此作为进货的依据。

  挂签制度虽然简便易行,但在一定期间内,存货储存波动很大时,往往需要有较高的保险储备量

  (二)ABC分析法

  ABC分析法是一种存货分类管理的控制策略。当库存的存货品种异常繁杂,单价高低悬殊,存量又多寡不一时,需要突出重点、区别对待。

  它的基本原理是“关键的是少数,次要的是多数”,根据各项存货在全部存货中重要程度的大小,将存货分为ABC三类:A类存货数量较少,资金占用多,应重点实行管理。B类存货为一般存货,数量较多,资金占用一般,应实行常规管理。C类存货数量繁多,资金占用少,不必花费太多精力,一般凭经验管理即可。

  (三)双堆存货进货

  双堆存货进货管理系统将库存分作两堆存放:第一堆是订货点库存量;其余作第二堆。发放时,先动用第二堆,当第二堆用完,只剩下第一堆时,意味着库存下降到了订货点,应立即提出订货。也可将保险储备量从第一堆订购量中分出来,另作一堆,称为三堆法。双堆或三堆法,无须盘点,库存量形象化,简便易行,缺点是没有连续的库存记录,占用较多的仓库面积。双堆存货进货管理系统适合于廉价的、用途单一的物品。

  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相应地开发出了与存货成本数量有关的其他策略。如“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简称MRP系统。它既是一种存货成本控制策略,也是一种时间进度安排方法;“制造资源计划”(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亦称MRPⅡ。它是物料需求计划扩展成了一个范围更为广泛的对制造业企业资源进行计划与安排的方法。“及时生产系统”(Just-In-TimeJIT),较为广义的理解是一个导致在制品与存货低水平的生产时间安排系统。JIT代表的是一种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的系统运行,存货水平最低,浪费最小.空问占用最小,事务量最少。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梅艺华 吴辉主编.仓储管理实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07.
  2. 李雪松等编著.现代物流仓储与配送.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1.
  3. 何庆斌主编.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02.
阅读数: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