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不平等交换论是新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基础,不平等交换论主要由埃曼努尔的不平等交换论(A·Emmanuel)、弗朗克的不发展的发展论和萨米尔·阿明的阶级斗争国际化论构成。他们认为,“不平等交换”不是发展中国家的内生物,而是上述“国际资本主义体系”强加给不发达国家的。同时,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同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是两种本质不同的现象,前者是正常的发展差异问题,后者则是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人为地造成的。
埃曼努尔认为,由于在现代,资本已不是在一国范围内流动,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了,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W=c+v+m→W =k+p,其中:K为c+v,即成本价格,p 为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m→p),必须在世界范围内来加以审视了。一方面,资本的国际性流动,创造“世界价值”(∑W=∑c+∑v+ ∑m);一方面,劳动则相对不能在国际流动,因而形成了不同国家的工资率——一般都是发达国家的工资率高于不发达国家。这种第一世界的高工资率与第三世界的低工资率,便造成第三世界的较高的剥削率和第一世界的较高的收入率。在此情况下,世界范围的利润平均化过程,必须使大量剩余价值从不发达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构成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不平等交换的基础。更准确地说,应该是所谓国际间的利润平均化过程,或国际生产价格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形成的。由于不发达国家大多无力参与资本在“部门间”的国际转移,从而它只像一国之内的无产者(劳动提供者)那样,无法分享利润平均化的成果。这一理论,使一国内的阶级间的剥削关系推进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国家间的剥削关系了,亦即剩余价值分配国际化了。
二、不发展的发展论
这一理论是由弗朗克首先提出的,他的主要论点是:
(1)发达国家在历史上只经历了“未开发”阶段,从未经历过“不发展”阶段。而现在的落后国家的不发展,并不是该国本身内在原因所造成,即不是该国国内封建体制和资本缺乏所造成,而是由宗主国和卫星国过去和现在的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所造成。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包括一个硬币的两面:发展和不发展,落后国家的不发展是资本主义体系及其内在矛盾的结果。
(3)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包含两个层次:在国内,是少数剥削者对大多数人生产的经济剩余的榨取与占有;在国际,是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心国家对附属国家的经济剩余的剥削与占有。
(4)由于发达国家的发展是以不发达国家的不发展为条件的,所以不打破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不发达国家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5)经济国际化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往往使独立了的原附属国有可能重新附属国化。这主要是通过上述推进因素(资本输出的推进因素),宗主国对不发达国家输出过时的设备与技术(这也是发达国家寻找其经济剩余的吸收对象的一种形式),既可以为其经济剩余找到出路,又不会引起对宗主国的产品的竞争(技术档次不同,无法形成竞争),还可以大量就地剥削廉价劳力并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所以,原宗主国对本国的出口兴趣下降,他可以在国外办厂(资本输出)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美国目前的出口额同它在国外的生产总值一样多)。
这里,问题的关键在于原宗主国是否控制了资本被输入国的经济,如果是,这就恢复了原宗主国与附属国的关系,独立了的原附属国又重新沦为经济上的附庸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即附属国化,在这种不发达国家,就会出现一方面广大劳动者由于高失业率和高剥削率而没有因发展而得到多少实惠,甚至状况更加恶化;一方面极少数上层获得了超额的发展利益,而形成一个超前消费的特殊阶层。这样在工业化过程中,市场狭窄化,工厂开工不足,只靠少数特殊阶层的高消费来维系这种狭窄化的市场的需求,发展便会陷于胶着状态甚至停滞,“不发展的发展”就出现了。
三、阶级斗争国际化论
阿明认为,由于这种不平等交换和不发展的发展存在,说明阶级斗争问题必须从世界范围来加以研究。剩余价值剥削的国际化,必然导致阶级斗争的国际化。这是“南北问题”的根源。在发达国家内部,似乎阶级斗争大大缓和了,但是发达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缓和,是剩余价值剥剥国际化的结果——从不发达国家吸取剩余,用其一部分支撑发达国家内的“福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