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校赛局

目录

  • 1 什么是上校赛局[1]
  • 2 参考文献

什么是上校赛局

  上校赛局是一个两人参与的零和赛局,参与者需要同时在一些对象中分配有限的资源,其最后的收益是单个对象收益之和。

  这个博弈大意如下:一个上校同时需要在多个战场(3个以上)与对手作战,敌我双方总兵力相同,但是在每一个战场分派较多士兵的一方会胜利,赢了较多战场的胜利的一方是最后的赢家。当然,敌方怎样排兵布阵,他并不知道。那么,他该如何选择在每个战场投放多少兵力,以达到最佳效果?(每个战场上至少存在1的兵力以牵制对手)

  现在我们用最简化的数字模型作为条件:你和你的对手都有6名士兵,都需要把他们投放到3个战场,在每个战场人数多者为胜,最后的胜负要看谁赢得较多的战场(在这个模型中,只可能出现一种决出胜负的情况:2比1)。在这种隋况下,你该如何分配兵力?

  因为这个模型非常简化,所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并不难。显然,在总兵力只有6个,战场只有3个的情况下,你的选择也只有三种,分别是:(2,2,2)、(1,2,3)和(1,1,4),哪一种更好些呢?

  把3种方案比较一下,很容易便可看出:

  (1,1,4)对(1,2,3)平手

  (1,2,3)对(2,2,2)平手

  (2,2,2)对(1,1,4)胜出

  很明显:在这个博弈模型中,只有一种很明显的情况能够分出胜负,也就是一方选择(2,2,2),而另一方选择(1,1,4)。比较3种策略,(1,2,3)与另外两种都打成平局;(1,1,4)最差,与(1,2,3)打平,败给(2,2,2);而(2,2,2)的表现最好,与(1,2,3)打平,却可以在遇到(1,1,4)时获胜。这表明在这个模型中,最佳策略为(2,2,2)。当双方都找到这个最佳策略时,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即纳什均衡):双方都选择(2,2,2),游戏以平局告终。

  有趣的是,当双方都选择了(1,2,3)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比如你选择了(1,2,3),而对手选择的是(1,2,3)或(3,2,1),你们将打成平手;可是如果对手选择的是(2,3,1)或者(3,1,2),那么将会出胜负——前者你输,后者你赢。当然,只要你选择了(2,2,2),就可以避免这种复杂情况。

  如果将双方的总兵力提高,游戏会渐渐变得更难分析。如果总兵力小于或等于12,还可以找到最佳策略,比如当总兵力为12时,(2,4,6)就是最佳策略;但如果总兵力数大于12,则不存在最佳的决定策略,而会出现一些策略“相克”的连环套局面。

  在上面的例子中,(2,2,2)明显要好过(1,1,4),但是如果你因此得出结论:平均分配资源似乎是个好主意,那可是大错特错了。这不过是“上校赛局”最简化条件下的一个特例而已。如果提高游戏的总兵力,或者增加战场数,就可以发现“平均分配”并不是一个优势策略,相反,在足够多的战场集中足够多的兵力取得胜利,才是赢得竞争的正确思路——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主动放弃在另外一些战场的投入。

  这个博弈可能会让你想起一个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例子,也就是“田忌赛马”。在这个故事中,齐王的上、中、下三种赛马都要比田忌的同等赛马要好,但却输掉了比赛,这是因为孙膑采取了“下驷对上驷、上驷对中驷、中驷对下驷”的巧妙策略,这就好比在“上校赛局”中齐王的策略为(3,2,1),而孙膑在得知对方策略的情况下采取了(1,3,2),所以赢得了胜利。从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明白信息的重要性,“上校赛局”的条件是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的兵力部署,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胜负的天平就会倾向于一方。

参考文献

  1. 白波.图说博弈论 生存竞争中的策略游戏活学版.2009.第53页
阅读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