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观念

风险观念 (risk perception)

目录

  • 1 什么是风险观念[1]
  • 2 风险观念的主要因素[2]
  • 3 风险观念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运用[3]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风险观念

  风险观念是指企业决策者在确定经营决策时必须从主观、客观方面尽量避免决策所带来的风险,它是现代企业决策者必须具备的思患素质之一。因为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是变化不定的。特别是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发展中各项决策所承担风险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对成功的机会看的准、有办法、有能力而又敢于承担风险的人,常常使企业获得很大利益。所以,企业家们必须具备风险观念,敢于风险投资,争取风险带来的收入和利益,避免风险投资的失败和损失。

风险观念的主要因素

  对于性质类似的风险,由于人们的观念不同,往往以不伺的态度看待其严重性和对待减免措施的力度。影响人们风险观念的主要因素是人们的价值观、感觉和伦理等。

  (1)价值观

  价值观是体现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各个方面的概念并渗透于各种(个人、群体和政府的)决策分析过程中,也必然反映在风险观念上。

  1)对风险的认识愈深入,对风险的价值取向愈高,社会愈有可能付出比较高的代价去降低风险。例如,汽车交通事故每年在全世界造成很大损失,人们对其风险有深刻的认识,因此,各国都从汽车制造技术、交通管理和人员培训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使事故风险逐年降低。

  2)社会或个人通过风险行动能获得的效益愈高,则能被接受的风险水平也愈高。例如,人们对于具有高经济效益危险化学品核能等的生产是容忍的。

  3)社会对风险性愈高即危险性愈大的、但有高额效益的事业是认同的,但是效益或报酬增值与社会将承担的风险增量并不成正比例。例如,煤矿开采的生态风险和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风险等的潜在风险损失常超过取得的效益。

  4)关于建立卫生基准时的低剂量反应的外推就是基于一种价值判断,而不是科学信息或数据。这种方法只是为了取得的低剂量所显露的最大风险,是人们的健康价值观所能接受的。

  5)一个最为反映价值取向的决策问题是:“什么是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或者说,“怎样安全才算达到安全水平?”可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因此,只能通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价值观,提出多数人能接受的水平。

  人们的价值观,无疑地对风险评价与决策的内容与结果有着很大影响。所以,风险评价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常常要依靠价值取向做出判断。

  (2)感觉

  感觉通常受人的习惯、情感、偏爱和教育背景等的限制,往往会妨碍人们对环境事实及其风险的客观表达和交流。在风险问题研究和决策中,了解并考虑公众的习惯和感觉;有助于妥善处理风险问题。

  1)公众易于接受自然界自发的风险事件。例如,室内空气中的氡是自然界存在的,而又不能被人直接感觉到,因而人们不大考虑其健康风险。反之,人们却重视非自然发生的事件。

  2)一类事故发生的频率愈高,愈易使公众的风险敏感性降低。例如,在旅游过程中,小剂量污染的发生频率和总流失量要比大剂量污染高得多,但由于每次污染量少,其急性效应并不明显,因此往往为人们和管理人员所忽视。

  3)人们的主观感觉和复杂的心理因素常常会排除风险意识,反而愿意接受较大的风险。例如,为了心理上满足而超速驾车行驶;由于历史和心理因素影响,许多人感到核电站对大气环境的放射性污染造成的健康风险大于煤电站,但是大量科学数据表明,煤电站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比核电站高两个数量级以上,至于由燃煤排放S02NOx。而引起酸雨的环境风险还没有累积在内。

  4)人们对微小风险概率的巨大差异是不敏感的。例如,人们对两种化学晶造成致癌率的差异(相差3个数量级)不敏感,而对这两种化学品的致癌率相差1000倍的提法却反应敏感。

  5)风险的社会接受程度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止的,因为人们的感觉是动态的。例如,对环境质量标准的风险要求是不断降低的。

  (3)伦理

  伦理是影响人们风险观念的重要因素,因为价值的衡量与感觉的产生都是以伦理为基础的。风险观念中的提问是:一项行动“风险多大”或“是否安全”,而在伦理上则是以“这样做是否道德”或“是否正确”来提问。一些专家指出,环境风险决策,首先应被看成是一种伦理上的选择,因为判断什么是坏的、错误的或不公正的,什么是好的、正确的或公正的,除了科学依据外,就取决于人们的伦理体系。例如,建立致癌物的卫生标准时,用动物做试验,再将结果外推到人,就是基于所试验的动物比人低级,是可以按人的意志宰杀的伦理原则。

风险观念在商品流通企业中的运用

  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者树立风险观念,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一定科学技术手段,收集信息,加强市场预测。首先要了解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动向,要了解党和政府对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以及新的法规、条例的内容,这样才能增强经营的安全感;其次要明察市场变化的趋向,见微知著,这样可以未雨绸缪,开拓进取;再次要不断增强经营要素的力量,顺应客观政策、市场变化的要求,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以避免风险,求得发展。

  2.树立积极进取的企业精神,既要敢于面对国内市场,也要敢于面对国际市场;既要在日常经营中稳打稳札,做好每一环节的常规工作,又要抓住市场机遇,见机行事,敢于进行风险决策

  3.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格遵守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努力掌握客观规律,深入研究我国市场上存在的多种经济成分、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权衡利弊,迅速决断,化经营中的风险为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忠诚.改革开放新兴事业知识问答[M].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年09月第1版.
  2. 颜文洪,张朝枝,赵煌庚,李文兵,张明如,杨瑞霞,胡玉佳主审.全国高等院校旅游系列规划教材 旅游环境学[M].科学出版社,2005年08月第1版.
  3. 梁栋瑚.商品流通企业经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
阅读数: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