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领导决策原则是指领导决策过程固有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和概括,是领导决策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准则。领导决策原则是领导决策指导思想的反映,也是领导决策实践经验的概括。
领导决策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在领导决策活动中,无论是领导决策目标、领导决策过程、领导决策内容、领导决策方法、领导决策制度,还是领导决策体制的运行,以及领导决策者、领导决策参与者、领导决策执行者积极性的调动和各方面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领导决策原则的指导。一种有效的领导决策行为,总是领导决策者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些领导决策原则的结果。同样,一个错误的领导决策,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个基本的因素,那就是离开了正确的领导决策原则。只有在正确的领导决策原则指导下,才能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化。
(1)集体决策原则。现代领导决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已非少数人所能胜任,这就要求领导者在重大决策上,都要从善如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各方专家人士的意见,集体讨论,共同作出决定。集体决策有利于全面分析问题,贯彻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原则。
(2)分层决策原则。在重大决策时,需把庞大的决策目标分解为若干项具体子目标,然后针对子目标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就提出分层决策原则,即:某一系统内部不同部门层次的领导者对于决策应分别承担一定的责任。依据这一原则,上级领导不应该过多地参与由下级负责的决策,下级机构的领导者也不应把自己的决策职责无原则地推给上级。分层决策有利于增强各级领导的责任心,防止决策中的相互推诿,同时可以迫使下属各部门独立作出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客观性决策原则。无论制定决策方案,还是作决策的可行性分析,领导者都要面向客观现实,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决策的整个过程始终要以客观现实为基础。在现实工作中,常常有这种情况:某些领导者每逢重大决策,总要考虑决策方案如何才能为他人所接受,担心决策方案是否会引起他人的反对;有时为了便于他人接受,宁可采取折中或妥协的办法,这就违背了客观性决策原则。
(4)多标准决策原则。凡重大决策方案,通常都要满足多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如我国人口问题的合理决策就必须满足资源、能源、经济、生态平衡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因此,领导者在作出决策时,需要从与方案有关的各种社会客观标准出发,综合评价方案的优劣。这就是多标准决策原则。
(5)排斥性决策原则。领导者的正确决策应以互相冲突的意见为基础,从体现不同观点的决策方案中进行选择,这称作决策的排斥性原则。一般说来,没有不同的见解,就不可能有好的决策。多种意见的争论往往可以无情地暴露各种决策方案的弱点,以促使领导者在决策过程中深思熟虑,明察秋毫。此外,不同意见的争鸣,也可使争鸣双方从对方的否定意见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并集中各方的优点,形成合理的方案。总之,坚持和提倡决策的排斥性原则,有利于提高领导决策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6)相对性决策原则。即领导者的决策必须依据客观外界情况的变化而随之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①决策对于目标的相对性。目标的制定是领导决策的前提,目标不同,实现目标的决策也不同;目标变了,决策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改。②决策对于时间的相对性。一指已制定好的决策,有一定的有效期,一旦时过境迁,不能墨守成规;二指一项决策,总要在未来执行,为未来目标服务;未来情况发生变化,决策也将随之相应改变。
(7)开放性决策原则。领导决策的全部过程不宜讳莫如深,采取封闭形式,而应采取积极的开放形式,敞开大门,虚心请教,广泛收集有关决策的建议和意见,提倡讨论甚至辩论,造成自下而上的民主基础;同时应通过自上而下的集中,将各方专家人士的精辟见解汲取到决策方案中。实行开放决策,应处理好开放与保密制度之间的关系,注意掌握开放的时机、范围和参加人员。
(8)完整性决策原则。即领导者在制定决策方案时,要仔细考虑各种可行性方案,力争完整无缺,不放过任何一种可能方案。只有全面把握各种备择方案,领导者方能作出正确的决定。完整性原则可以保证领导决策有多方思考和比较的余地,进可攻,退可守,游刃有余,稳而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