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格化管理

非人格化管理(Non Personality Management)

目录

  • 1 什么是非人格化管理
  • 2 非人格化管理的等级优点
  • 3 非人格化管理和不信任文化[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非人格化管理

  非人格化管理是指去除人为因素对管理行为的影响,让管理技术化、制度化、理性化的现代化管理机制

非人格化管理的等级优点

  在韦伯总结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的几个主要特点中,有一条是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他认为,组织管理应明确划分公事与私事的界限,公务活动不得掺杂个人感情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组织成员之间只是工作与职位的关系,而非人对人的关系,仅表现为一种指挥和服从的“非人格化”的关系,他认为这样有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率,并能有效地避免和防止人与人之间不必要的矛盾和摩擦,维持了组织的和谐运行。

  1:分工——合作困难、部门主义

  2:权力线——自我丧失、异化

  3:法制——僵化、导致烦琐的制度

  4:非人格化——而人有情感

非人格化管理和不信任文化

  非人格化管理机制和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有关,这一文化形态可以称为不信任的社会文化。所谓不信任的文化是指在社会关系中的信任要素受到经济、物质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严重减少,社会主体间存在巨大的隔膜,信任度和互相支持度降到极低的水平。非人格化管理恰恰是建立在对个人判断不信任的文化基础之上的管理模式

  不信任的非人格化管理最典型的标志就是指标的数量化和齐一化,没有任何规避余地的数字化指标把政策目标规定得明确具体,使得工作可以按照数字化标准统一开展,高层机构以此来实现对管理过程的控制。这种夹杂着权力独大的不信任文化左右的管理模式让高层的精英意志替代了基层管理者大众意志,基层人员的地位是受支配的和不受信任的,他们只能执行政策意志,完成指标任务。

参考文献

  1. 刘圣中.不信任文化中的非人格化管理——匿名评审、年龄界限与一刀切现象的综合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2期
阅读数: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