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心理学(Psychology Of Finance)
目录
|
金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以金融行为中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领域的心理科学。概括地说,金融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金融行为中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从而引导、控制、协调人的金融行为,提高金融行为的效益,以实现良性经济运行为目标的一门应用性、边缘性科学。
将金融心理学纳入边缘性科学的范畴,是因为金融心理学把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管理学、货币银行学、信贷学和金融市场学等科学知识,综合应用于金融管理工作实践的科学,是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同时,金融心理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又直接运用于实践,为金融实践服务,因此,金融心理学又是一门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科学。
金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金融市场中行为主体的个体心理行为、群体心理行为,以及个体的心理调适等。从个体层面而言,微观金融主体的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欲望、需要、思维、情绪、态度、性格以及意志等都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主要解决个体如何克服投资决策中的心理障碍问题。就群体层面而言,金融行为主体对群体的归属需求、从众压力、群体思维以及社会性支持等也都是我们要研究的主题,主要解决金融行为主体在投资过程中如何保持正确的观察视角;另外,金融行为主体在证券市场的波动、震荡中出现的各种挫折、应激以及其他一些影响投资决策的心理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研究解决。
金融心理学是一门与金融学、心理学相关的交叉性学科,它是从经济心理学中派生出来的新学科。金融心理学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引用基础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最新进展来研究金融心理行为,但这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基础心理学与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是一般人的心理行为规律;而金融心理学研究的是特定群体(金融行为主体)在特定领域(金融市场)中的特定心理行为(金融决策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同样,金融心理学与金融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国外有人将金融学界定为:金融学就是研究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决策行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显然,这是从狭义、微观的角度界定金融学。个体的金融决策行为不可能不涉及个体心理行为。因此,微观金融学的进一步深入需要金融心理学的研究作为基础。金融心理学与金融学之间存在如下一些差别:
(1)金融心理学侧重于分析金融主体的金融决策过程,而金融学则更注重金融决策行为的结果。正如卡托纳(GKatona)所说:“经济研究之所以需要心理学,是因为心理学揭示和分析了经济过程背后的力量,即关于经济活动、决策和选择等。经济学没有心理学就不能成功地解释重要的经济过程;而心理学没有经济学就没有机会解释最一般的人类行为。”
(2)金融学将投资者视为“理性投资者”,而金融心理学强调投资者的“非理性因素”,比如直觉、启发式加工、潜意识、情绪等。金融学由于将行为主体视为理性的个体,不再分析个体的内部决策过程,只是假定个体是期望效用最大化。
(3)两者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不同之处。金融学强调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统计方法、经济模型等;金融心理学则强调观察法、试验法、内省法以及心理测量法。
强调将心理学引入金融分析的行为金融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西方金融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流派。该流派主要是在质疑主流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行为金融学假定人是具有有限理性的,所以主张引入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投资者的真实决策过程。而金融心理学从来都没有将投资者的潜意识、直觉、情绪、认知偏见、群体本能等非理性因素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行为金融学认为要研究真实人的投资决策过程,要从真实人的角度去分析市场价格的决定,就必须了解、研究金融心理学。
金融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只有了解金融行为主体的心理行为过程,行为金融学家们才可能去构建行为资产价格决定理论,分析市场行为。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金融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会极大地推动行为金融的研究,而行为金融的深入研究又会极大地丰富金融心理学。
当然,也不能将行为金融与金融心理学等同起来。首先,两者研究的着眼点不同。金融心理学集中研究金融市场上交易者或投资者的心理行为,属于基础性研究;而行为金融则主要采用金融心理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去讨论投资者实际上是如何决策的,证券的市场价格实际上是如何确定的。自然,两者各自都有一部分领域相互无法涉及。其次,两者研究的方法不同。金融心理学主要从内省、实验、观察等方法去研究金融行为主体的心理行为;而行为金融更侧重从统计、模型等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投资者的实际决策过程,来分析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再次,就行为金融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研究者更倾向于是将“有限理性”引入传统的金融分析过程之中,仅仅是对传统金融学的一种修正,其方法论、推理逻辑并没有发生彻底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