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通货不稳定性效应是指银行危机会对通货稳定带来很大的冲击,但是带来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则要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在银行危机的爆发阶段,受危机银行和存款人行为的影响,货币供给出现下降,具有通货紧缩倾向。但是在银行危机的处理阶段,则可能具有通货膨胀倾向。最后贷款人手段是通过中央银行扩张基础货币来援助危机银行的,通常会导致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当一国发生银行危机时,本国货币可能会大幅贬值,而本国货币贬值后,在货币工资机制、生产成本机制、货币供应机制和收入机制的作用下,该国工资水平和物价水平有可能循环上升。
第一,从货币工资机制来看,若该国的进口物品被直接用做生活资料,则进口物品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会推动该国生活费用的上升,导致该国工资收入者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依此循环,出口商品的价格、进口替代品的价格乃至整个经济的一般物价水平都会上升。
第二,从生产成本机制来说,当进口商品成为出口商品的重要生产资料时,该国货币贬值会导致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从而有可能恶化本国的贸易收支。
第三,从货币供应机制来看,本币贬值后,由于货币工资机制和生产成本机制的作用,本币的供应有可能增加,同时,在外汇市场上,该国中央银行在结汇时被迫支出更多的本币。
第四,从收入机制来看,如果一国对进口物品的需求弹性低且国外对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也较低,那么,该国货币的贬值将导致其贸易收支的恶化和物价水平的上涨。
正是因为银行危机的庞大溢出效应导致每次银行危机的发生都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庞大的危机成本使得各国政府形成了一个经验性认识:相对于危机的庞大成本,采取金融安全网的成本是可以接受的。同时,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金融安全网起到了积极作用,而未采取金融安全网的机构则对危机的成本控制较差,金融安全网开始在世界风行。接下来我们将一一论述保障银行业稳定的政策机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