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量(amount of an currency in circulation)

目录

  • 1 什么是货币流通量
  • 2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

什么是货币流通量

  货币流通量是指市场上实际流通的货币总量。目前我国货币流通量统计实际就是针对流通中的现金量,即M0进行统计,通常又称之为市场货币供应量。这是一个时点指标,实际工作中往往计算报告期末的货币流通总量。该指标的数值可以直接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综合信贷计划执行表“流通中的货币”项目获得。计算公式为: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式中,现金投入与回笼分别指银行将现金从业务库投放到市场上和现金从市场回到银行业务库的数量。

  投放货币就增加了货币流通量,反之,回笼货币就减少了货币流通量。增加或减少货币流通量主要是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货币流通量过少,不能满足商品交换需要,就会影响经济发展;货币流通量过多,超出了商品交换的需要,就会出现通货膨胀,同样会影响经济的增长。

决定货币流通量的因素

  一是一定时期的商品价格总额,即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数量的乘积的总和;一是货币流通速度,即同一时期内货币在买主和卖主之间转手的次数。用公式来表示就是:   

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M)=

待流通商品数量(Q)×商品价格水平(P)
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V)

  这个公式表明了货币需求量变动的基本规律。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商品价格、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个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这是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至于纸币的流通规律仍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做基础的。

阅读数: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