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Financial Management Principle)

目录

  • 1 什么是财务管理原则[1]
  • 2 财务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1]
  • 3 构建财务管理原则体系[2]
  • 4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2]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原则也称理财原则,是指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和协调处理财务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体现理财活动规律性的行为规范,是对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财务管理原则的主要内容

  1.系统原则

  财务管理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分配管理等子系统构成。在财务管理中坚持系统原则,是理财工作的首要出发点,具体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整体优化只有整体最优的系统才是最优系统。理财必须从企业整体战略出发,不是为财务而财务;各财务管理子系统必须围绕整个企业理财目标进行,不能“各自为政”;实行分权管理企业,各部门的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

  (2)结构优化任何系统都是有一定层次结构的层级系统。在企业资源配置方面,应注意结构比例优化,从而保证整体优化,如进行资金结构资产结构、分配结构(比例)优化。

  (3)环境适应能力强财务管理系统处于理财环境之中,必须保持适当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达到“知已知被,百战不殆”的境界。

  2.现金收支平衡原则

  在财务管理中,贯彻的是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客观上要求在理财过程中做到现金收入(流入)与现金支出(流出)在数量上、时间上达到动态平衡,即现金流转平衡。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发生,是因营业收入与营业支出产生的,同时又受企业筹资与投资活动的影响。获取收入以发生支出为前提,投资以融资为前提,负债本息的偿还支付及红利分配要求企业经营获利或获得新的资金来源。企业就是要在这一系列的复杂业务关系中保持现金的收支平衡,而保持现金收支平衡的基本方法是现金预算控制。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

  3.成本、收益、风险权衡原则

  在理财过程中,要获取收益,总得付出成本,同时面临风险,因此成本、收益、风险之间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理财人员必须牢固树立成本、收益、风险三位一体的观念,以指导各项具体财务管理活动。具体要求如下:

  (1)成本、收益权衡在财务管理中,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在筹资管理中,要进行筹资成本与筹资收益的权衡;在长期投资管理中,要进行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的权衡;在运营资金管理中,收益难以量化,但应追求成本最低化;在分配管理中,应在追求分配管理成本最小的前提下,妥善处理各种财务关系

  (2)收益、风险权衡收益与风险的基本关系是一个对等关系,高收益、高风险,低收益、低风险。但应注意的是,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有时甚至是高损失。可见,认真权衡收益与风险是很重要但也是很困难的。在筹资管理中,要权衡财务杠杆收益与财务风险;在投资管理中,要比较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分配管理中,要考虑再投资收益与再投资风险。在整个理财中,收益与风险权衡的问题无处不在。一般情况下,风险与收益总是相互矛盾的,为追求较大利益,往往要冒较大风险,如果风险过大会减弱企业未来获利能力,如果收益过小也会增加企业未来风险。因此,财务管理的原则是: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使收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收益一定的情况下,将风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3)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在理财过程中,不能割裂成本、收益权衡与收益、风险权衡,而应该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综合权衡,用以指导各项财务决策与计划。权衡即优化,决策的过程即优化的过程。财务管理中,各种方案的优选、整体(总量)优化、结构优化等,都体现了成本、收益、风险三者的综合权衡。

  4.管理原则

  在全面协调、统一的前提下,按照管理物资与管理资金相结合、使用资金与管理资金相结合、管理责任与管理权限相结合的要求,实行各级、各部门共同承担责任的财务管理,以调动全体员工管理的积极性,将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务求有效。

  5.委托代理关系原则

  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包括顾客公司、债权人与股东、股东与经理以及经理与雇员等多种关系。企业和这些关系人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居于委托代理关系。这种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需要通过“合约”来协调。在组成合约集的众多关系中,都会出现代理难题和代理成本。由于委托人代理人之间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会有多次利益背离,委托人为了确保代理人的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就有必要进行激励、约束、惩罚和监督,而这些强制措施都会带来代理成本。为了提高企业的财务价值,可以预见,企业将采取更加灵活多样的激励机制,如员工持股、利润分成、高层管理人员股票期权以及灵活的福利制度等,来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同时也增加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另外,对于财务合约中的债务合约、管理合约等的执行情况要进行监督,建立健全完善的约束机制

构建财务管理原则体系

  (一)财务管理原则应当构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财务管理原则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财务管理一般原则,二是财务管理专用原则。财务管理原则的体系是指由众多财务管理原则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组合方式的、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完备的管理原则系统。每一个财务管理原则至少应在某一个侧面反映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助于指导财务管理活动。众多财务管理原则加在一起必须能够全面反映财务管理主体所有财务活动的本质,能够指导所有财务管理事项,也就是说这些财务管理原则所构成的体系必须是完备的。

  同时,还要注意不同的财务管理原则之间在逻辑上的关联性,在内容上的非重复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构建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科学性,从而有助于确保我们在应用财务管理原则时,游刃有余。

  (二)财务管理原则体系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财务管理原则属于财务管理理论范畴。从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理论定位来看,人们对于财务管理原则的认识是对财务管理学本质的认识,而本质的东西是事物内在的,具有一定稳定性的东西。因此,财务管理原则体系也应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三)财务管理原则体系应当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

  财务管理原则是指导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反映了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财务管理原则体系应当有助于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因此在构建财务管理原则体系时应当自觉参照财务管理目标,这样做有助于保证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质量。

  (四)财务管理原则体系应当体现主观需要和客观条件的内在统一。

  财务管理主体在实施财务管理行为时,一方面必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运行的本来面目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还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并利用财务活动规律,实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目标。只有财务管理活动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构建的财务管理原则体系才能发挥其对财务管理活动的指导作用。

财务管理原则体系的内容

  (一)财务管理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财务管理活动是财务管理主体从事管理活动的内容之一,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流转,财务管理的主体是一定的组织或个人。财务管理的对象及财务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人们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时应当遵守财务活动的规律;而财务管理主体的意志又具有主观性,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应当在尊重财务管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科学性原则,就是要科学理财,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科学性原则不仅是开展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规则,也是我们从事其他一切实践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要求财务管理主体在开展财务管理活动时讲求投入和产出的比较,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智力资源财务资源,创造出尽可能多的财富。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资金的筹措、运用和分配,其中每一项都要充分考虑成本和效益的权衡。财务管理就是要在讲求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节约资金的占用和降低费用,不断增加产出,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目的,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3风险——收益平衡原则。风险是指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所导致财务成果不确定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人们无法消灭它,但是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规范操作,达到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对财务决策负面影响的目的。由此可见,在财务管理活动中,权衡风险与收益是每个财务管理主体必须认真面对的课题。通常企业为了获得较多的收益,往往不得不冒较大的风险;相反,不想冒风险,则收益必然较小。风险与收益平衡原则要求企业不能只顾收益最大而不顾风险,应当在风险与收益的比较中作出正确而谨慎的抉择,趋利弊害,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4.依法理财原则市场经济法治经济,财务管理必须依法办事,贯彻依法理财原则。就我国当前的财务管理环境而言,各类企业必须以《企业财务通则》财务制度为依据,根据生产经营的特点合理组织财务活动,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依法合理筹集资金并有效使用资金,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各项财务收支范围和标准,做好各项财务收支的计划预测、控制核算和分析考核;正确计算企业经营成果和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依法计算和缴纳税金;按照规定顺序和要求分配利润,保证投资者的权益不受侵犯。

  5.诚信原则。所谓“诚信”就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的含义已经超出个人品德修养的范畴,而是市场微观主体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规则。因此,财务管理主体从事财务管理活动时必须恪守诚信原则,这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二)财务管理专用原则

  1.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价值增加。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长期投资项目时间跨度大,等量的货币在不同时点的价值量不具有可比性,这就需要将不同时点的资金按照一定的方法折算到相同时点。

  因此,在对待长期项目时,财务管理主体必须坚持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2.现金流原则

  现金流是投资项目在其计算期内可能或应该发生的各项现金流出的统称。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当采用现金流概念,不能直接按会计利润进行项目决策。贯彻现金流原则的优点体现在:首先,现金流量揭示的未来期间投资项目货币资金的收支运动,可以序时和动态地反映资金的流向与回收的投入产出关系,便于决策者更完整全面地反映投资效益;其次,可以摆脱在贯彻财务会计权责发生制时面临现金流量不足等阑境,有利于提高信息的相关性、透明度和可比性。

  3.适当利用财务杠杆原则

  在企业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高于同期负债的成本率时,负债比率提高,财务杠杆利益增加:负债比率降低,财务杠杆利益减少。当企业的全部资金的息税前利润率低于同期的负债成本率时,财务杠杆的作用将会给企业带来损失。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盲目运用财务杠杆,运用财务杠杆原则要适度。

  4.效组合原则

  根据现代理财学的资产投资组合理论,不同类型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选择资产并科学地确定各项资产在投资组合当中的比重,能够有效地消除部分风险,达到尽可能提高收益的目的。坚持有效组合原则对于开展多种经营的大公司而言非常重要,因为公司事先无法确知某个或某些经营项目所在行业的好坏,无法预先确知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经营的好坏,采用投资组合这种类似于赌博的方式可减少风险。

  5.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平衡原则

  变现能力是指企业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而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提高变现能力和盈利能力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两个子目标,这两个子目标作用的方向有时一致,有时相互矛盾。例如,增加资金资产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但现金是非盈利资产,现金增加又必须导致盈利能力某种程度的降低,所以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必须合理安排各种资金的比例以实现变现能力与盈利能力的平衡,达到既能提高盈利能力,又能确保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目的。

  6.合理配比原则

  合理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资产的配置要与资金的来源相一致,用于购置流动资产的资金可通过举借短期债务来获得,用于购置长期资产的资金应该通过长期资金渠道获得。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总的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防止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风险。

  7.权责结构和利益关系协调原则

  正确处理财务关系是现代财务管理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要恰当地处理好财务关系应当从权利与责任的安排和利益分配两个方面着手。权利与责任的安排体现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职能的划分上和由现代产权制度引发的财产权经营权的划分上。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财务成果的分配上,实现财务成果在国家、企业、投资者、劳动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

参考文献

  1. 1.0 1.1 梁建民主编.财务管理[M].ISBN:7-81089-584-2/F275.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07
  2. 2.0 2.1 刘晓东.浅析财务管理原则体系[J].北方经贸,2008,(8)
阅读数: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