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目录

  • 1 什么是自我超越
  • 2 自我超越的特点
  • 3 自我超越的方法 [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自我超越

  “自我超越”是由维克多·弗兰克 (Viktor Emil Frankl)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人真正追求的不是自我实现而是超越自我的生活意义。这种追求包含了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文化,以及人在其中所处位置的探索和理解,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人生,更有意义地去生活。对人生意义的追求不是满足于自我的平衡状态,而在于一种自我的超越,表现为勇于承担责任,敢冒风险,不断地创造。

  “自我超越”是指一个人总是能认清自己真正的愿望,为了实现愿望而集中精力,培养必要的耐心,并能客观地观察现实.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一个能够自我超越的人,一生都在追求卓越的境界,自我超越的价值在于学习和创造。

自我超越的特点

  自我超越是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基础,它强调自我、强调内因,教我们学会如何扩展个人的能力,突破成长上限,不断实现心中的梦想。自我超越并非易事,但通过自我超越的修炼可以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挖掘出内心向上的欲望和潜能,以一种积极的、创造性的态度对待生活。英国的史蒂芬患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但他克服了种种困难,成为当今世界上继爱因斯坦之后的杰出理论物理学家,这就是他不断设定目标、超越极限,实现自我超越的结果。

自我超越的方法

  一、建立个人“愿景”

  大多数的人对于真正愿景的意识都很微弱。我们有目标,但这些不一定是愿景。在被问起想要什么时,许多人都会提到他们眼前想要摆脱的事情。例如,想要换一个更好的工作、想要迁居到环境较佳的地区、希望丈母娘赶快搬回去自己的家里住、希望困扰已久的背部不再疼痛等。这样负面的愿景比比皆是,甚至所谓成功的人也摆脱不掉。这样的愿景是生活中适应或解决问题的副产品,它只是不断地去摆脱困扰的事情,并不会促进成长。

  在有些组织中,“愿景”是一种内心真正最关心的事。在有些场合,当人们谈及人生的目标时会觉得很不自在,但当他们谈及最关心的事情时,毫无拘束。同时因为人们真正根在乎,自然会给与承诺;又因是在做真正想做的事情,因此精神奕奕,并充满热忱。于是当面对挫折的时候,他们会坚忍不拔,因为他们认为那是自己份内该做的事,觉得很值得做,意愿很强大,效率也自然提高。

  “愿景”有多个构面。它可能是物质上的欲望,像是我们想住在哪里?有多少银行存款?愿景有个人的构面,像是健康、自由、对自己诚实。它也可能是贡献社会方面的,像是帮助他人,或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有所贡献。这些都是我们心中真正愿望的一部分。但社会趋势常会影响个人的愿景,社会舆论也常会褒贬个人愿景的好坏。这也是为什么实现个人愿景需要勇气,而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便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的愿景。正如日本人对于此高超的境界所作的描述:“到了合一的境界,一个人的愿景与他的行动之间,甚至连细如发丝也放不进去。”

  二、保持创造性张力

  即使愿景是清晰的,人们对于谈论自己的愿景却常有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会敏锐地意识到存在于愿景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我想要成立自己的公司,但是没有资金。”或是“我想从事真正喜爱的职业,但是我必须另谋他职以求度日”。这种差距使一个愿景看起来好像空想或不切实际,可能使我们感到气馁或绝望。但是相反的,愿景与现况的差距也可能是一种力量,将你朝向愿景推动。由于此种差距是创造力的来源,我们把这个差距叫作“创造性张力”。

  创造性张力是自我超越的核心原理,它整合了这项修炼听有的要素。然而大部分的人对它有所误解。例如“张力’一词本身含有焦虑或压力的意味。

  此外,由于创造性张力常常夹杂着焦虑、悲哀、气馁、绝望或担忧等感觉;以致人们易于将创造性张力与这些情绪混淆,甚至以为创造的过程就是处于焦虑状态。因此很重要的是,了解因创造性张力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并不是创造性张力本身,而是所谓的“情绪张力”(emotional tension)。

  在组织中,常因对情绪张力的容忍不够,而让目标受到侵蚀。没有人愿意担任传达坏消息的信差。最容易的方法是装假没有坏消息,或干脆声称胜利;只要降低判断所依据的标准,把坏消息重新定义为没有那么坏就可以了。降低情绪张力的环路存在于人类活动的所有层次。它们是妥协的由来、是造成放弃真正理想的根源。如英国作家毛姆所言:“只有平庸的人才总是处于自己最满意的状态。”

  创造性张力可转变一个人对失败的看法。失败不过是做得还不够好,是愿景与现况之间存在的差距。失败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可看清对现况的不正确认知、体察策略为何不如预期有效,和检祝愿景是否明晰正确。拍立得的创立及发明者,并担任十数年经理的兰德(Ed Land),在他的墙上有这么一句警语:“每一项错误都是一个累积最后成果的事件。”

  创造性张力能培养毅力与耐性。一位日本主管在我们的讲习会上告诉我,日本人与美国人对时间的看法相当不同。他说;“美国商人在与日本人交涉业务时,常发现日本人并不立即开始谈业务。美国人按照紧凑、细心规划的5天工作进度表到了日本,急于立即开始工作。而日本人则安排优雅的品茗会向他们致意,老是不触及细节。过了一天又一天,日本人还是保持缓慢的步调,而美国人变得愈来愈心神不宁。”这位日本高级主管说:“对美国人而言,时间是敌人。对日本人而言,时间是盟友。”真实是盟友

  三、看清结构性冲突 

  弗利慈使用一个隐喻,描述潜在矛盾如何发生结构性的作用,使我们与目标背道而驰。假想你向着自己的目标移动,有一根橡皮筋象征创造性张力,把你拉向想要去的方向,但是也想象还有第二根橡皮筋,被无力感或不够格的信念拉住。当第一根橡皮筋把你拉向目标,第二根橡皮筋把你拉回你不能(或不够格)得到这个目标的潜在想法。弗利慈称这种系统为“结构性冲突”(structural conflict),它是一个各方力量互相冲突的结构,同时把我们拉向和拉离所想要的。

  因而,当我们愈是接近达成愿景时,第二根橡皮筋把我们拉离愿景的力量愈大。这个向后拉的力量可以许多方式呈现:我们开始询问自己是否真正想要这个愿景、感觉完成工作愈来愈困难、意外的障碍在我们的路途上突然冒出来,或者周遭的人也让我们失望。但是我们常不能察觉有结构性冲突的系统的存在。就是因为我们未能察觉,更增强了结构性冲突的力量。

  弗利慈归纳出一般人对付“结构性冲突”力量常见的三种策略。

  消极的让愿景被侵蚀,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策略。

  其次是“操纵冲突”(conflict manipulation),也就是透过刻意制造的假性冲突张力,来“操纵”自己或他人更加努力,追求想要、或专注于除去、或避免我们所不想要的。操纵冲突是那些害怕失败的人所偏好的策略。

  此外,许多管理者非常擅长运用这种“如果我们的目标无法达成时,后果会如何”的方式来激励人们。

  四、诚实地面对真相

  我们或许能用一项人们自古奉行的、简单却睿智的策略,作为处理“结构性冲突”的开始,那便是说真话。

  人们通常不认为“诚实地面对真相”(commitment to the truth)是一个了不起的策略。“我要怎么做才能改变我的行为呢?”“我要怎样改变潜藏的信念呢?”人们常常想要有一个公式、技术或有形的东西,来解决结构性冲突。但当他们绞尽脑汁寻求解决之道时,却忽略了此一最有力的策略:诚实地面对真相。

  诚实地面对真相不是指追求一项绝对的真理或追究万有之本源;而是根除看清真实状况的障碍,并不断对于自己心中隐含的假设加以挑战。也就是不断加深我们对事件背后结构的理解以及警觉。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对于自己行为背后的结构性冲突,特别能够看得更清楚。

  五、运用潜意识

  “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最引人注意的一项特质是,他们在忙乱之中,仍能优雅而从容地完成异常复杂的工作。令人惊叹不已;就像芭蕾舞者令人屏息的美丽舞艺,这是经年累月修炼而来的能力。

  自我超越的实践过程中,隐含心灵的另外一个面向——潜意识。事实上我们都曾不自觉地透过潜意识来处理复杂的问题。使自我超越层次高的人与一般人有所区别的,在于他们能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发展出较高的契合关系。与一般人偶然短暂的感应不同,他们将潜意识的运用当作一种修炼来加以提升。

  潜意识对于我们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人自出生每项事都需要学习。只有渐进地学习,婴孩才能够学会一切新事务。任何新的工作,起先都需要意识非常专注与努力。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整个活动从有意识的注意,逐渐转变为由潜意识来掌管。譬如,在你初学开车的时候,需要相当大的注意力,甚至要和坐在你身旁的人谈话都有困难。然而,练习几个月后,你几乎不需要在意识上专注,就可做同样的动作。不久之后,你甚至可在车流量很大的情形下,一面驾驶,一面跟坐在旁边的人交谈。显然现在你对于必须监测和回应的上百个变数,几乎不必在意识上加以注意了。学钢琴、学绘画、学舞蹈、学打球、学太极拳部是如此,把熟练的部分交给潜意识来管,而让意识专注于其它部分或新的事物上。

  诚实地面对真实,对发展潜意识也同样重要,这跟测谎器。的基本原理一样。测谎器所以有效,是因为大多数的人在讲谎话的时候,他们的体内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压力,这种压力会产生可测量的生理效应,如血压、脉搏,与呼吸的加速。所以不诚实面对真实,不仅阻碍潜意识获取现在到达“愿景”什么境界的资讯,也使会让使潜意识分神的资讯输入。运用潜意识来形成创造性张力,也是在焦点明确对准“愿景”与目前真实的情形下最为有效。潜意识的有效运作必须结合许多技能。使潜意识对准焦点的一个有效途径,是透过心灵描绘的景象(imagery)与视觉化呈现(vsualization)。譬如,世界级的游泳健将发现,想象自己的手比实际的大两倍,自己的脚掌有钱,确实游得更快。高难度复杂动作演出前的“心智预演”已成为各种专业表演者的例行心理训练。廓清生命的终极目标。

  但是这一切真正有效的关键,仍然在于知道对你最重要的是什么。在不知道对你真正重要的是什么的情形下,将易流于机械式的运用潜意识。这虽然是一种使自己更有生产力的新方式,然而在没有廓清和不断修正自己生命终极目标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精神方面的传承,都反对以学习来增强心智力量的技术。

  总之,培养潜意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契合内心所真正想要的结果。愈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良知和价值观,愈容易与潜意识深深契合,或甚至有时就是潜意识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
阅读数: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