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资源

目录

  • 1 什么是红色旅游资源
  • 2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1]
  • 3 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2]
  • 4 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2]
  • 5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1]
  • 6 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要点[1]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红色旅游资源

  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围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历史时期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沿线,尤其是以长征沿线为重点形成的井冈山、瑞金、遵义、雪山草地、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

红色旅游资源的特点

  1.主题性

  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主题性。所有红色旅游资源都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侵略和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为主线,并嗣绕中国革命斗争历史的主线而形成的。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以此为契机,我国兴起了发展“红色旅游”的热潮。党中央、国务院从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战略决策。中办、国办专门下发了《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从中央财政的经费补贴到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性贷款,对红色旅游的扶持力度很大,国家下决心要把红色旅游的发展落到实处,取得社会效益经济利益的双丰收。

  虽然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主题性,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但作为一项产业,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不可过度依赖特殊政策的导向,否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分布的广泛性及区域性

  《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强调指出,全国将着力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重点打造100个左有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将这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点)按照国家统计局东、中、西地带划分标准进行汇总,如表所示。

  表 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区(点)分布汇总表单位:个

重点红色景区(点)数小计
东部地区北京7 天津3 河北8 辽宁6 上海1 江苏5 浙江5 福建5 山东6 广东3 海南1 广西255
中部地区山西6 吉林3 黑龙江3 安徽5 江两5 河南1 内蒙古2 湖北4 湖南840
西部地区重庆1 四川5 贵州3 云南2 西藏1 陕西5 甘肃4 青海1 宁夏3 新疆328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广泛,东部、中部、西部都很丰富。

  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既具有广泛性特点,同时又具有区域性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活动,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重心位于不同的地区。因而其历史遗迹也就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区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主要活动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武汉等少数几个大城市中,成立大会又召开于上海,所以在这些城市里保留了比较多的纪念旧址。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选择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而其革命活动遗迹的分布基本上就随着革命进程的发展,由最初的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远落后的山区、农村地区,逐渐向东部地区和大城市转移,直至最后取得全国的胜利。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占的主要是我国的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等区域,国共两党的抗日力量则以西南和西北地区为基地,双方进行了长达8年的艰苦斗争。所以在上述相应地区留下了很多有关抗日战争的遗址。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及地下党组织、游击队,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地区与国民党展开大规模较量,然后乘胜进军并解放西南、西北和华南地区,在各地留下了该时期的大量革命遗址和纪念地。

  此外,我国在现代革命斗争中涌现的一些领袖和其他历史名人,其诞生地也表现出区域性特点。我国现代历史上一批名人或杰出人物的诞生地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以及东,南沿海的两广、福建、江浙等地,红色旅游资源中的历史名人纪念性资源分布也呈现m区域性特点。

  3.多处偏僻落后的地区

  中国的红色革命历程存很长一段时期内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红军长征时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及地方豪绅武装的围追堵截而选择走偏远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分布中,农村地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占有很大的份额。而这些地区由于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难度。

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

  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作为宝贵的历史遗产,虽在开发利用价值上有所区别,但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记载,反映着革命先辈的崇高革命精神,因而不但具有深刻的政治内涵、历史内涵,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在表现形式上,红色旅游资源对党的历史和革命精神内涵的反映更集中、更具体、更直观。

  (一)红色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政治内涵

  受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走向的影响,红色旅游资源的内容和主题集中在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外敌入侵、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线上,是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线而展开的。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延安革命纪念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史迹,固然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实为主要内容的,建国后形成的南京长江大桥、林县红旗渠、雷峰纪念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孔繁森纪念馆等以新中国创业史、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史迹,同样也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壮丽篇章。红色旅游资源的纪念、教育和旅游开发价值都是建立在鲜明的政治内涵的基础之上的。

  (二)红色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孕育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革命精神。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有嘉兴南湖精神、二七精神、井冈山精神、百色精神、古田会议精神、长征精神、西路军精神、一二九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杨靖宇精神、抗大精神、抗联精神、新四军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红岩精神、临沂红嫂精神、刘胡兰精神、一二一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放新时期形成有抗美援朝精神、孟泰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精神、王杰精神、孔繁森精神、98抗洪精神等等。在建国前形成的革命精神中,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一种革命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及革命精神,无一不与井冈山精神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其主要内涵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坚定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主题,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最显著的特征。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延安是红军长征结束后的落脚点和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的中心指挥部。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孕育形成的延安精神的主要内涵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培育发展起来的传统作风及革命精神的凝结和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这种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由井冈山和长征时期所表现出来的、举世闻名的、特别能吃苦的革命精神发展而来的。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依靠群众,为民创业和守业。建国后,闻名全国的孟泰精神体现了工人阶级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高尚情操。铁人王进喜的模范事迹体现了工人阶级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雷锋的英雄事迹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些革命精神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红色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跨越时空,实实在在地展示着这些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内容。红色旅游资源也因为是革命精神的承载客体而具有了深刻的精神内涵。

  (三)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是5000年华夏文明史的延续。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中国古代文化中包括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品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概以及舍生取义的理想人格和“仁者爱人”的博爱情怀等都在红色旅游资源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中得到传承和升华。红色旅游资源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以及这种优秀文化精神在共产党人身上现代转化的历史实证。

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标准,红色旅游资源可归入旅游资源8个主类、31个亚类中的“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主类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综合人文旅游地”、“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居住地与社区”、“归葬地”等亚类中。按其形态和内涵,红色旅游资源还可进一步细分为8个基本类型:

  (一)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会址。如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遵义会议会址、瓦窑堡会议会址、西柏坡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会址等。

  (二)中国共产党各级重要机构曾经的所在地旧址。如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红岩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革命烈士等杰出人物的故居、纪念堂及先进模范集体的形成地。如毛泽东故居、毛主席纪念堂、朱德故居、周恩来故居、邓小平故居,建国后著名的先进集体如新乡七里营刘庄等。

  (四)革命战争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如井冈山革命纪念地、延安革命纪念地和西安事变旧址等。

  (五)革命烈士陵园。如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重庆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等。

  (六)为共产党培养过人才的著名学校。如黄埔军校、北京大学的“红楼”等。

  (七)为纪念与中国共产党有关的事件建立的各类综合性或专题性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

  (八)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具有特定时代背景的标志性的建筑工程。如红旗渠、三门峡水利工程枢纽等。

  当然,这样的分类只是相对而言的,现实中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如中国共产党重要机构所在地常常和名人的旧居同属于一地的建筑物等。

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

  1.突出主题原则

  进行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应努力挖掘红色旅游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努力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用现代手段和先进方法展示它们的珍贵价值,表现它们的重要意义,形成表现主题。红色旅游资源是我国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教育功能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因此,要充分发挥“红色”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去开拓市场,使红色旅游不断健康壮大,真正形成品牌和规模。

  2.突出重点原则

  《红色旅游发展纲要》在全国划分了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提出重点打造100个左有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并使80%以上景区达到国家旅游景区3A级以上标准,其中40%的景区要达到4A级标准。发展红色旅游,对资源相对集中、市场影响力较大、发展基础较好的红色旅游项目,应优先规划、优先发展,形成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的良好格局。为此,各地方纷纷制定政策措施,扶持一批重点旅游景区经营红色旅游线路的重点旅行社

  3.因地制宜原则

  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经济还不太发达,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也就是说,红色旅游景区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时,应结合地区和景区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特别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确定项目数量、规模和时限,切忌贪大求洋,力戒华而不实,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项目开发的现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通过填平补齐解决好影响红色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很大,资源禀赋不同,支持红色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和条件不同,红色旅游发展的水平也不同,故绝不能不分东西南北、不论环境承载力大小,盲目上新项目,一味扩大建设规模。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其他旅游资源的开发一样,亦应因地制宜,旅游设施建设力戒浮华。应与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相适应,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坚持与旅游需求结构相适应,与周围环境、氛围相协调。

  4.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原则

  发展红色旅游,有利于带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区,以革命老区和偏远民族地区为主体,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发展红色旅游,可以将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带动商贸服务、交通电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收入。这是帮助当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举措,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因此,应把红色旅游办成牵动大、效益好的富民工程、扶贫工程。

  同时,发展红色旅游应特别注重把红色旅游同弘扬革命传统、培育民族精神有机结合,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同有效保护和利用革命文物有机结合,同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同推动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机结合,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统一。坚决制止只讲经商赚钱。不讲精神文明;只讲资源开发利用,不讲资源有效保护等错误倾向。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竭泽而渔,因小失大,更不能不讲政治,搞简单化、庸俗化,在社会上产生负面影响。

  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把旅游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保护是手段,利用是目的。为了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使革命文物、文献、遗址、纪念地、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和修缮,保护其独特的风貌。红色旅游是一项长久的事业,需要我们注意把握红色旅游的发展方向,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珍贵的遗产。

红色旅游资源的规划设计要点

  开发红色旅游,首先要做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已经有不少省市都在研究制定本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规划,如江西、四川、河北、安徽的红色旅游规划纲要已经编制完成,其他很多省市也都存编制本地区的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红色旅游规划不等同一般的旅游规划,需要认真挖掘红色精神实质,挖掘红色旅游独特内涵与规律。红色旅游资源规划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尊重史实。塑造良好的地区旅游形象

  红色旅游资源与党的历史息息相关,首先应在尊重史实的情况下进行开发,这就应加强党史研究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党史研究机构应对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和内容进行严格的把关,杜绝不合史实、不切实际的盲目开发。同时,应建立必要的景区(点)管理监督机构对景区(点)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监控,确保红色旅游地良好的公众形象。良好的旅游形象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驱动力,在进行旅游开发的同时强调旅游地形象的对外历史感召力和吸引力,对内产生历史凝聚力亲和力

  2.有效整合红色旅游资源,注重品牌经营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红色旅游资源分布较为分散,因此进行由点到线、由线到面、跨地区、跨领域的旅游资源的整合就显得十分必要。在红色旅游区之间、旅游景区(点)之间的沿线,应注意进行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整合红色旅游资源,尤其整合战争遗址资源,是对战争文化的一种认识和理解,是大文化的体现。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不仪仪是对原址、原貌的建设与恢复,还应该对红色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进行整合。整理、挖掘、丰富这些历史文化、历史故事,有利于弘扬我们的红色文化。

  整合红色旅游把人文历史景观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把文物景点与非文物景点结合起来,将教育修学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旅游区、旅游线、旅游景区(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3.挖掘红色旅游资源潜在内涵,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

  开发“红色旅游”必须以红色为基调,紧紧围绕着“红色”这个特点,体现出“红色旅游”的人文精神与时代背景。开发出寓教于游、学游结合的多种旅游产品。同时鼓励当地群众大胆进行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将红色旅游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经济优势,让红色旅游为当地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4.搞好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应结合红色旅游自身特点进行,应在确保红色的本质与方向的同时,按照旅游的规律精心策划和设计。项目设计首先要有学习性、故事性。为避免红色旅游成为一种单纯瞻仰性活动。还应该对现有的红色旅游景区(点)进行深度开发,增加参与性、互动性的内容。变原来单凋的瞻仰性活动为以瞻仰为中心、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功能齐全的旅游活动。如开发一些人文景观。建立一些纪念型、瞻仰型、颂扬型景观;运用刷写红军时期的标语、播放有关红军和苏区的歌曲、制作红军服装及红军武器等方式营造革命根据地的氛围;开辟生态植树园区,根据游人的不同需求,可种植“友谊树”、“纪念树”等;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商品

  项目设计要注意防止几个倾向:一是项目贪大求洋倾向,盲目追求规模大、档次高,这些违背了艰苦朴素等红色旅游精神;二是项目简单化,开发中重硬轻软,文化挖掘和资源整合不够,缺乏感染力和震撼力。吸引力不大;三是过度商业化、庸俗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徐学书.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07
  2. 2.0 2.1 河南省红色旅游发展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7.10
阅读数: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