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力学(management mechanics)
目录
|
管理力学是从力学角度去分析管理中各要素对实现管理目标的影响性质和程度,探索科学的力学结构和协调方式,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能的目的。
管理力学是从力学角度揭示管理过程的规律性,研究管理过程中各种力的性质、方向、作用、合成规律和运行方式。管理力学可以针对某一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针对某一组织的整体运作进行研究,因此其研究范目既包括管理过程又包括组织结构。
1.组织目标合理性分析
组织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系统有着物质的、能量的、信息的交换关系,因此组织的目标必须与社会相容,这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条件。其次组织的目标要与自身的资源条件相适应,做到正确、明确、积极、可行。
组织目标是管理力的指南,是组织机构设置的主要依据。不同的组织目标有不同的组织机构,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以产品产量为目标,则生产、计划、指挥、调度等部门处于棱心位置。市场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则财务、质检、营销、生产等部门地位突出,总之,合理确定目标是管理成功的先决条件。
2.组织机构分析
组织是管理得以进行的载体,组织机构设置的科学与否,是管理力度发挥的关键所在。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曾将机器与动物的相似性傲了若干比较,高级动物人类的组织也如同一部机器一样,也有一定的功能、结构、材质,是一个有机结台、协调运作的整体。有鉴于此,组织机构分析着重如下内容:
(1)组织机构功能分析 首先,应确定组织的整体功能,即这个组织是干什么的,有什么作用或功用。其次,分析组织的构成,为实现总体功能,应设置什么样的部门,各部门的功能是什么。第三,各个部门功能如何衔接配合,以确保实现组织的总体功能。
(2)职务结构分析 在组织机构功能分析的基础上,以功能为目标,应设置什么职务(或岗位),各职务的职责、权力,每一职务与上下左右的关系界定。
(3)组织的“材质”分析 不同的职务需要不同的人来担任,如同制造机器一样,某个部件是钢的,某些部件是铜的。用人也是如此,不宜大才小用,更不能小才太用。有了合理的功能结构,还要有适应的“材质”。各岗位各部门应由什么样的人来构成,需要认真分析。分析的角度有:知识结构、经验结构、品质结构、性格结构、能力结构,同时还要考虑组织个体的相容性、互补性,以保证组织的顺利运行和组织功能的充分体现。
3.管理制度系统分析
如果把组织看成硬件,则制度便是软件,组织是骨骼,制度便是肌肉。好的组织辅完善的制度,组织才能更有力量。管理制度系统分析要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进行,一要完善,避免疏漏。二要协调,不可自相矛盾。三要适应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四要强弱相宜,整体优化制度是管理力的导向器。制度的确立,表达了应该怎样,不要怎样,支持什么,反对什么。它要能调节力的经向结构,促使合力形成。制度是管理者的指挥棒,有了完善的制度,管理者便得心应手,可以把精力投入非程序性的决策之中。
4.管理力学分析
(1)力的解析
分析并列示管理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力,确定力的性质和方向。
(2)力的量化
首先,要制定一套系统的量化标准,对各种力区别不同情况给出一定的分值。其次,针对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该组织各种力的分值。这里的量化,实质上还是一种主观测评,尽管是主观的,在量化标准的区间范围内会有些小的出入,但在等级归属上不会有大的误差。
(3)力的运算
根据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借助一定的数学模型,对其进行台成运算,求得管理力的量值。
(4)力学分析与评价
对管理系统的力学结构、力度大小、力的方向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管理力的主要因素,提出改善系统力学状况的方案。
1.平行四边形定理
管理中各纵向力具有可加性,依其方向和大小不同,其合力是以两个力为边构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设有两个力F1和F2(图1),则其合力2.乘法定理
水平力与纵向力是数乘关系。若以Fm表示管理力,Fn表示整合力,Ff表示摩擦力,Fj表示各纵向力,则
3.惯性定理
当组织形成了稳定的力学结构之后,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条件下,组织将按即定的轨迹保持运行状态。
组织运行的惯性可分为系统惯性和个体惯性。系统惯性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整体意义上形成的指导思想、行为模式、操作程序的延续性和自动性。个体惯性指组织成员在组织活动中形成的一定的观念、准则和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的持续性。个体惯性应融于系统惯性,系统惯性应趋于组织目标。
热力学第二定律指出:封闭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总使整个系统熵的数值增大,即系统从有序走向无序。人类组织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自然系统,它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开放性和控制性,因此人类组织具有反熵性,即随着自身的发展有序性增加,无序性减少。人类组织的惯性就是熵值变小的结果,一个新的组织,在组织结构、指导方针、发展规划、组织制度等方面不尽完善,组织个体的观念差异、性格差异、能力差异等时常导致矛盾冲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组织秩序加强,惯性逐渐形成。
惯性状态是管理谋求的理想状态,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当惯性与组织目标相一致时,即所谓进入了良性循环;当惯性与组织目标相背离时,则进入了恶性循环。要从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巨大的。
4.水渠原理
政策是渠,主动力是水,水总是沿着渠道流动的。管理政策规定了组织成员积极性发挥的方向。
政策制定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要讲究目的性、系统性、科学性、台理性、可行性、严谨性,政策是管理的手段之一,政策制定的最终目的是宴现组织目标,直接目的是调整力的方向和大小,通过政策去引导、激发、调节主动力,形成整体台力。计划经济实行计划管理,产品实行统购包销,企业只要完成计划任务就行了,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开发新产品等方面没有积极性,以致浪费严重,质量低下,产品老化。改革以后实行市场经济政策,进入了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企业在质量、品种、效益等方面有了积极性。
我国的入学考试制度,分数几乎是唯一的升学标准,将学生导入了“应试教育”的轨道,主动力的指向就是考分,形成了一个考试旋涡,造成了学生体质下降,高分低能,中央领导曾三令五申解决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分解形成考试旋涡的各种力源。
(1)企业管理力学体系的构成
1.企业决策力
它是指企业经营者在市场条件下,趋利避害,合理配置资源的决策能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解决做什么的问题——企业战略决策,然后才是怎么做的问题——企业战术选择,如果连做什么都搞错了,那恐怕是怎么做,怎么错。而正是企业的决策力制约着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着企业兴衰成败。企业的战略决策应符合杠杆平衡原理,即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佳效益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企业应首先选好决策支点,再作以下分析:
①企业自身实力:企业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产品实力;
②经营者能力:经营者自身的素质;经营者智囊团素质;
正是这三种不同力量对企业作用结果形成了企业决策力,该力越强,力臂越省;反之,企业要靠调整力臂,实现其目标。
2.企业支持力(支撑力)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在这里我们不妨把市场比作大海,把企业比作海上行船,船之所以能沉于海底、悬浮于海中或漂于海面是由企业(船)与市场(海)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作用)。具体讲包括以下两方面:
①企业力量构成:是否有品牌、品质优劣以及企业文化建设;
②市场力量构成:竞争强度、市场复合机会。
正是这两种力量相互作用,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当二者势均力敌时,企业勉强维持生存;当企业力量不足以克服市场力量时,将对企业生存构成威胁;当企业力量足以克服市场力量时,企业在市场中将得以生存。
3.企业发展动力
是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企业通过发挥其人力资源优势克服市场阻力,求得发展的力量源泉。
①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及销售增长率的提高);
这两种力量作用结果决定企业能否发展,而发展快慢仍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素质与条件。
(2)企业管理力学体系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市场的日趋成熟,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日趋严峻;企业所应对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企业所处的环境也日渐复杂。而作为一个企业要想谋求生存与发展,就要首先理顺、构建企业管理力学体系,并依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与市场,确定企业管理力学体系,分析各种力量相互关系,因势利导发挥其作用。
企业决策力:是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产品实力、经营者自身的素质、经营者智囊团素质、市场占有率、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因素。既决定企业经营战略决策正确与否,又制约企业经营战术决策实施的成败,位于三种力量之首。
企业支持力(支撑力):是决定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产品品牌、品质、企业文化建设、竞争强度、市场复合机会等因素。是企业依托其自身的力量,克服市场阻力,维系企业生存的能力,关乎企业生存,伴随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企业品牌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将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企业支持力(支撑力)是其他两种力量发挥作用的基础与保障。
企业发展动力:是决定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市场占有率、销售额及销售增长率的提高)、市场的不可预见性风险、政策风险以及不确定性等因素。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正是依靠其自身的发展动力,克服各方市场阻力来求得发展的。企业发展力是企业管理力学体系中的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企业的决策力、企业支持力及企业发展动力构筑了企业管理力学体系的三足鼎立之势,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生存与发展,企业应正确评价各方向的力量,构建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力学体系,做到知已知彼、知天知地,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为企业谋求最有效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