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财富管理

目录

  • 1 什么是私人财富管理
  • 2 私人财富管理相关理论研究[1]
  • 3 参考文献

什么是私人财富管理

  私人财富管理是指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出一套全面的财务规划,通过向客户提供现金、信用、保险、投资组合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流动性进行管理,以满足客户不同阶段的财务需求,帮助客户达到降低风险、实现财富增值的目的,主要是针对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服务。

  私人财富管理不同于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侧重于对投资组合中的多类资产进行管理,是私人财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私人财富管理不仅仅局限于资产管理,它是一种全盘性的理财规划,除了为客户提供高投资收益外,更重要的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帮助其实现投资目标和人生梦想。这些目标可以是债务重整,可以是子女教育经费,可以是购买汽车或房屋,还可以是退休以后的生活保障等。

  而对于高净值客户的界定,不同国家、不同金融机构有不同的界定。国外主要金融机构对于高净值客户的界定基本是100万美元以上,10万至100万美元被归类为“富足”和“富裕”两类人群,成为相对低端的财富客户。2011年8月,中国银监会在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首次对中国高净值人群进行了法律的定义:“高资产净值客户是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单笔认购理财产品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

  (2)认购理财产品时,个人或家庭金融净资产总计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

  (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家庭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证明的自然人。”根据管理办法,拥有100万元的可投资资产是中国商业银行高净值客户的准入门槛。

私人财富管理相关理论研究

  私人财富管理涉及领域比较广,与私人财富管理相关的研究文献非常庞杂,本文主要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来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其理论基础分别为资产配置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本文的资产配置理论主要是从空间维度来研究不同投资资产间的最优配置问题,以控制风险,提高收益;而生命周期理论主要是从时间维度来研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人们如何进行储蓄和消费,以最大化终身效用。

  (一)资产配置理论

  资产配置理论是以Markowitz(1952)提出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 MPT)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是关于家庭或公司在不确定条件下配置金融资产的理论,即证券选择理论。Markowitz将以往个别资产分析推进到资产组合分析,结合投资者对风险的态度,从而进行资产选择分析。他分析了含有多种证券的资产组合,提出了衡量某一证券以及资产组合的收益和风险的公式和方法,即均值一方差理论。Markowitz认为,一个有效率的资产组合,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一是在一定的标准差下,此组合有最高的平均报酬;二是在一定的平均报酬下,此组合有最小的标准差。Markowitz关于资产组合理论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投资者选择最佳的资产组合,使投资收益最高,或者风险最小。资产组合理论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理财学的发展,在私人财富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Markowitz论证了分散化投资在资产配置中的重要性,后续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资产配置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Brinson等(1986)论证了投资回报的贡献主要来自投资政策—资产种类的选择及它们的权重,而主动的投资策略—证券选择和时机选择对投资回报基本没有什么贡献。这一研究成果对于投资组合管理而言是一个开创性事件,确立了资产配置和投资政策在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二)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由Modigliani最早提出,他提出,个人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计划他的消费和储蓄行为的,以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最大化个人终生效用。Modigliani和Blumberg(1954)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生命周期理论,其基本想法是应用跨期分配的观点来解释在个人和家庭生命周期内随着年龄的变化消费的变化。生命周期理论是财富管理的基础理论,按照该理论可把人生分成不同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人生财务目标。

  真正开始研究生命周期理论并将其运用到投资领域的是Bodie等(1992),他们构造了一个跨期消费一投资组合模型,假设个人开始具有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和人力资本,通过求解一定市场环境下的风险资产投资比例和消费数量,以最大化终生预期效用贴现值。Bodie等研究表明,个人金融资产投资在股票上的最优比例在正常情况下随年龄增加而递减。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君平.《私人财富管理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年8月
阅读数: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