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内网

目录

  • 1 什么是电子政务内网
  • 2 电子政务内网的设计原则
  • 3 电子政务内网的问题及对策[1]
  • 4 相关条目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电子政务内网

  电子政务内网主要是指政府内部办公、包括向公务员提供服务及政府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内网是电子政务的核心和基础之一,电子政务内网主要为领导决策和指挥提供信息支持和技术服务,并承担公文、应急、值班、邮件、会议等办公业务。

电子政务内网的设计原则

  电子政务网络的安全性要求物理隔离,这决定了政府的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都是两套,即政务内网有自己的政府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政务外网也有自己的政府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纪委五套班子统一建网,避免重复建设;政务外网通过政府网站与Internet连接,实现电子政府;可以按地/市为单位,统一Internet出口,通过多种手段保证信息安全。

  政务内网与其它网络完全物理上断开,政务外网与政府网站采用逻辑隔离设备隔离。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在承载业务上都要求具有支持数据业务,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的能力,但一般语音业务和视频业务运行在政务外网上,数据业务在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上都运行。

  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信息安全事故中,发生在内部网的占8000、内部人员的违法犯罪造成的危害最大,所以做好内部网的安全建设和管理,是保证信息安全的根本措施,必须引起政府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在省级电信内部网中,包含了全省电信的网管、运行维护、调度、财务、计费、客户服务等重要业务,其中的信息有些是企业的核心机密,有些是维系全网运行的业务指令,都是关系到全网可靠运行以及企业全局稳定的大事,而目前尚无可靠的安全手段来进行保护,即使出了安全事故,也没有可行手段和审计资料来查明事故原因。

  政务内网(涉密网)作为党政机构网络,有其特殊性,因此网络设计不能与其他网络等同,在网络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安全性:政务内网在物理上是完全与外部公网相隔离的专用网络,网内的信息对外界是绝对保密的。因此,网络设计、网络管理、各类线缆、设备辐射指标应达到相关的安全要求。网络提供报文加密能力,网络加密设备除提供标准加密算法和128位以上加密密钥支持外,需具备对私有密钥的支持能力,强化网络安全。

  先进性:政务内网作为党政机关的涉密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省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在网络方面要求具备当今业界领先的技术水平,以保证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各类应用顺利运行,包括:网络交换能力、设备冗余能力、IP增值服务等。

  可靠性:政务内网具有其特殊性,某些应用要求高度的稳定性、可靠性,因此要求从各层次的网络设备到数据链路都进行充分的冗余,对于网络运作的系统应进行备份。

  可用性:网络结构和带宽可以满足当前各种应用的需求。

  开放标准及可扩展性:网络建设采用开放、成熟的技术标准,以便设备具有更好的兼容性,保证能够在建成后的网络基础上,在不影响当前应用的前提下进行顺利扩展或者平滑升级。

  可管理性:能够为网络管理,设备管理和用户管理提供强大的基于GUI的管理平台,一方面简化操作、一方面可以实时的监控网络,设备和用户,另一方面提高故障解决能力。

电子政务内网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中关于电子政务内网部分一些关键问题亟待进一步明确

  地方政府在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时,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然而,国家电子政务框架下的一些关键问题不够明确,尤其表现在电子政务内网方面。一是电子政务内网的网络规模没有明确的规定。从省到市、县、乡镇,究竟应该延伸到哪一级、什么建设规模,目前没有统一规定。二是电子政务内网没有具有可操作性的技术体系标准。没有统一标准的、自上而下的技术体系标准,造成各地区、各部门在建设时各自为政,使得上下级间、不同部门间业务系统无法相连接等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三是如何处理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的关系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内、外网实行物理隔离,这就造成了内、外网,不能进行信息交换。那么业务系统该怎么建?如果都建在政务内网上,对外服务又怎么办?都建在政务外网上,安全又怎么办?信息安全方面的原则性的规定比较多,而矛盾性的规定也比较多。

  二、各级领导对电子政务的理解不够深入,是影响电子政务内网建设的重要因素

  目前,地方各级政府均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各级领导也普遍将电子政务建设提升到抓住机遇,转变政府职能,改善政府服务的高度来认识。但对究竟什么是电子政务、什么是电子政务内外网等关键性问题认识并不清楚。有的把电子政务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不重视软件的开发和政府业务流程的整合,而是用计算机系统去模仿传统的手工政务处理模式,结果很多政府部门的计算机设备成为高级打字工具,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对电子政务内网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另外,由于对电子政务各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造成了决策者对电子政务建设该建设什么、怎么建等问题无所适从。

  三、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系统建设明显不足,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脱节

  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而电子政务内网的应用是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服务领导决策的根本所在。目前,很多地区在内网建设上依然存在重硬轻软的现象。在推动网络建设上着重看的是骨干网络是不是千兆、是不是百兆到桌面、网络设备是不是先进等硬件基础设施,而对于应用建设的重视度则远远不够。这就造成了很多网络开通后,网络资源大量闲置,甚至一个比特的数据都没跑过。另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业务流程等息息相关。只有在政府业务重组、优化业务流程基础上实施的电子政务才可以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而不是将政府传统的业务简单电子化。而很多地区和部门在实施内网应用系统时仅仅将传统的业务简单的电子化,系统运行后不但没能提高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很多应用系统刚刚开发完成,就开始了系统反复的修改工作,很多系统改来改去甚至到最后推倒重来,造成时间和资金上不必要的浪费。

  四、部门间协调困难,各部门电子政务内网应用系统相对独立,信息资源不能共享

  电子政务内网一般以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等领导和政务部门为服务对象,不同部门之间协调难度大。目前,大部分地区电子政务内网只实现了在网络层面上的互联,而在应用系统上的互通还很难实现,信息孤岛的现象普遍存在。

  五、缺乏既熟悉政府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和稳定的技术队伍

  电子政务建设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电子政务内网中运行的大量应用系统与政府业务相关。由于缺乏既掌握专业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使开发的信息系统难以与政府的管理、业务有机的结合起来。另外,电子政务内网也需要一支稳定的技术队伍对其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维护。

  六、现有公务员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高

  各地区、各部门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取决于机关公务员信息化意识、计算机技能的水平。当前,地方政府的人力状况无法满足电子政务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政府部门能够熟练掌握电脑和网络的公务员数量十分有限。同时公务员受到电子政务和传统政务工作方式的双重压力,在电子政务的建设阶段,不可避免地要求公务员在承担传统方式的政务工作的同时,又能够适应电子政务的需要,而许多公务员本身的思维惯性和工作压力使其主动适应电子政务要求的思想动力不足,越是基层政府人员素质差距越大,具体工作的压力越大,思维的惰性和惯性阻力也越大。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李瑛,钟洛,喻飞.电子政务内网设计与实现[N].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6)
阅读数: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