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丁模型

目录

  • 1 瑞丁模型概述
  • 2 相关条目

瑞丁模型概述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史蒂芬·瑞丁(Stephen Redding)1999年发表了题为《动态比较优势与贸易的福利效果》的论文,认为在技术内生的情况下,比较优势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演进的。

  瑞丁以从表面上看虽不具备比较优势但却由于具有潜在优势和获得政府的扶植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韩国钢铁产业为例,引出比较优势的变化问题。瑞丁认为,发展中国家常常会面临这样一种选择:在当前已经具备比较优势的低技术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或是进入虽然当前缺乏比较优势但却在将来可以通过生产率增长潜能的发挥而获得比较优势的部门(如高技术部门),或者说是在当前的静态比较优势和未来的动态比较优势之间进行权衡。但在自由贸易体制下,比较优势原理要求一国按照当前的比较优势或者说静态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由于该国各部门生产率增长的潜能未被完全发掘,因此可能导致该国不能在具有潜在的生产率增长相对大于其贸易伙伴的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结果造成动态福利损失,违背了其长远利益。这说明,一国当前的比较优势模式可能与其长远的利益相违背,所以按照当前的比较优势从事专业化生产未必福利最大,甚至有可能带来经济福利上的损失。因此,为避免这种情况,应该追求和发展动态比较优势,而发展动态比较优势的必要条件是政府的政策干预。政府的政策能够使一国在当前缺乏比较优势、但相对于其他国家却有巨大“干中学”潜力或生产率增长潜力的部门从事专业化生产,使静态比较优势的初始模式发生逆转,从而获得动态比较优势

  瑞丁的理论为那些虽目前在某些产业上不具比较优势,但却可能存在着巨大潜能的发展中国家实施积极的政府政策干预,并通过对外贸易、引进和模仿,获得生产率的快速增长、从而促进比较优势的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关条目

阅读数: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