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救助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Salvage Contract/Salvage Bond)

目录

  • 1 什么是海难救助合同
  • 2 海难救助合同分类
  • 3 海难救助合同的订立
  • 4 海难救助合同的变更
  • 5 海难救助合同的效力

什么是海难救助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是指在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对遇险的船舶和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的合同。船舶,是指除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或二十总吨以下的小型的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以及与其发生救助关系的任何其他非用于军事的或者政府公务的船舶。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财产,是指非永久地和非有意地依附于岸线的任何财产,包括有风险运费。救助款项,是指依照本章规定,被救助方应当向救助方支付的任何救助报酬、酬金或者补偿。

海难救助合同分类

  纯救助以外的海难救助均需订立海难救助合同,海难救助合同主要分为雇用救助“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两种合同形式。

  雇用救助合同指救助人与被救助人约定由救助人对遇险的船舶或其他财产进行救助,由被救助人依救助人所付出的人力及设备等支付一定救助费用的协议。依此种救助合同,无论救助人的救助是否成功,被救助人均须支付约定的救助费用,由于救助人收取救助费用的风险小于“无效果,无报酬”的救助,所以雇用救助所能获得的救助费用也远远低于“无效果,无报酬”救助所取得的救助报酬。雇用救助的作业指挥权一般在被救助一方。此种救助方式主要用于海难或意外事故发生在离港口不远的地点,所需要的救助也只是拖带服务且救助成功的可能性较大的情况。严格地说,雇用救助并不是海商法中的海难救助,雇用救助合同的标的是一般的劳务服务,救助费用依据的是救助人所提供的人力、物力及所耗费的时间。因此,有关的法律问题主要是依民法中关于劳务合同的规定。

  “无效果,无报酬”合同是海上救助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合同形式,它是以“无效果,无报酬”原则为基本指导思想,确定海上救助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的海上救助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的订立

    《海商法》第175条第l款规定:“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就海难救助达成协议,救助合同成立。”海难救助合同可以是在开始救助之前。也可以是在救助过程中或救助结束后的适当时间订立;在形式上,救助合同不是要式合同,可以通过El头订立,也可以是以书面形式或默示的行为来承认双方之间的合同关系。实务中海上救助合同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合同内容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约定,也可以采用国际上现有的标准救助合同格式。

  《海商法》第175条第2款规定:“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舶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船舶所有人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海难救助通常情况紧急特殊,因此船长享有订立救助合同的法定代理权。当然,船长也有义务谨慎行事,为遇难船舶选择适当的救助人,订立有利于被救助人的救助合同。这里,遇难船舶的所有人包括船舶所有人、船舶经营人光船承租人

  另一方面,由于船长负有救助遇难船舶和人员的法定义务,从而救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救助船舶的所有人与救助方订立救助合同。

海难救助合同的变更

  救助合同一经订立,对救助方和被救助方具有约束力。但是,救助合同有其特殊性,因合同通常是在危及的情况下签订的,情况紧急,双方来不及研究合同条款,可能造成显失公平的情况,因此,《海商法》第17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经一方当事人起诉或者双方当事人协议仲裁的,受理争议的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判决或者裁决变更救助合同:

  1.合同在不正当的或者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合同条款显失公平的;

  2.根据合同支付的救助款项明显过高或者过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的。

  前者是合同在不正当的或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是指存在欺诈、重大误解或者乘人之危,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合同条款显失公平,是指合同内容违反公平原则、鼓励海难救助的原则。

  后者只针对救助款项是否合理,不涉及合同的其他条款。

海难救助合同的效力

  (一)救助方的义务

  根据《海商法》第177条的规定,在救助作业过程中,救助方对被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1)以应有的谨慎进行救助;

  (2)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3)在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寻求其他救助方的援助;

  (4)当被救助方合理地要求其他救助方参与救助作业时,应接受这种要求,但是要求不合理的,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不受影响。

  (二)被救助方的义务

  根据《海商法》第178条的规定,在救助作业过程中,被救助方对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

  (1)与救助方通力合作;

  (2)以应有的谨慎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

  (3)当获救的船舶或者其他财产已经被送至安全地点时,及时接受救助方提出的合理的移交要求。

阅读数: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