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

模仿(Imitate)

目录

  • 1 什么是模仿
  • 2 模仿的内涵[1]
  • 3 模仿的特点[1]
  • 4 模仿的动机
  • 5 参考文献

什么是模仿

  模仿是指个人、组织和群体受到非控制的社会刺激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

模仿的内涵

  模仿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公众心理。在达尔文看来,模仿是人的本能之一,也是人的社会化的主要手段。东施效颦,就是因为在东施眼里,西施的一切都是美的,值得仿效。组织在开展公共关系活动时,可以利用模仿这一社会心理现象,有计划、有目的地树立、宣传一种榜样行为,营造对组织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有利的气氛。在选择榜样时,不能盲目、随意,而是要选择那些对公众影响较大的权威人士、专家及知名人物,或者选择那些能够有效地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社会行为,从而使公众比较愿意接受及模仿他们,进而达到公共关系的目的。

模仿的特点

  模仿的基本特点在于它再现了他人一定的外部特征和行为方式。但是,模仿不仅仅是简单地仿效他人的某些外部特征,它还会形成一定的思想、兴趣、行为、风格。

模仿的动机

  为公众所模仿的行为,一般是公众内心所企盼的价值行为,因此,公众的行为是自愿的效仿。

  模仿动机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获得心理满足;其二是满足好奇心。由于模仿者所模仿的是模仿对象的价值行为,因此模仿者通过模仿可以获得一种自在感和满足感,甚至通过模仿来消除内心的自卑感。

参考文献

  1. 1.0 1.1 李道魁.公共关系教程第4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阅读数: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