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零件设计

目录

  • 1 什么是机械零件设计
  • 2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1]
  • 3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方法[2]
  • 4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2]
  • 5 机械零件设计的材料选用[3]
  • 6 机械零件设计的工艺性及标准化[4]
  • 7 参考文献

什么是机械零件设计

  机械零件设计是从机器的工作原理、承载能力、构造和维护等方面研究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问题,其中包括如何合理确定零件的形状和尺寸、如何合理选择零件的材料以及如何使零件具有良好的工艺性等。

机械零件设计的基本要求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基本单元,要使所设计的机器满足基本使用要求,就必须使组成机器的零件满足以下要求。

  1.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

  在预定寿命期内不失效的要求包括三方面:强度、刚度、寿命。

  (1)强度

  零件在工作中发生断裂、磨损或不允许的变形统属强度不足。上述失效形式,除了用于安全装置中预定适时破坏的零件外,对任何零件都是应当避免的。因此保证零件有足够的强度,是机器正常工作的一个基本要求。

  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强度,在设计时原则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措施:采用强度高的材料;使零件具有足够的截面尺寸;合理地设计零件的截面形状,以增大截面的惯性矩;采用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方法,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运动零件的制造精度,以降低工作时的动载荷;合理地配置机器中各零件的相互位置,以降低作用于零件上的载荷等。

  (2)刚度

  零件在工作时所产生的弹性变形不超过允许的限度,就叫做满足了刚度要求。对于弹性变形过大就要影响机器工作性能的零件,设计时除了要作强度计算外,还必须作刚度计算。

  为了提高零件的整体刚度,可采取如下措施:增大零件截面尺寸或增大截面的惯性矩;缩短支承跨距或采用多支点结构,以减小挠曲变形等。

  (3)寿命

  有的零件在工作初期虽然能够满足各种要求,但在工作一定时间后,却可能由于某些原因而失效。这个零件正常工作延续的时间就叫零件的寿命。

  零件寿命是决定机器寿命的基础,零件的破坏会导致机器无法正常工作。影响零件寿命的主要原因有:材料的疲劳,材料的腐蚀以及相对运动零件接触表面的磨损。

  2.结构工艺性要求

  零件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是指在既定的生产条件下,能够方便而经济地生产出来,并便于装配。所以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应从毛坯制造、机械加工过程及装配等几个生产环节加以综合考虑。工艺性还和批量大小及具体的生产条件相关。为了改善零件的工艺性,就应当熟悉当前的生产水平及条件。对零件的结构工艺性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零件结构设计,在整个设计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而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3.经济性要求

  零件的经济性首先表现在零件本身的生产成本上。零件的经济性决定了机器的经济性,设计零件时,应力求设计出耗费(包括钱财、制造时间及人工)最少的零件。

  要降低零件的成本,首先要采用轻型的零件结构,以降低材料消耗,并且采用廉价而供应充足的材料以代替贵重材料,可以降低材料费用;采用少余量或无余量的毛坯或简化零件结构,以减少加工工时;工艺性良好的结构就意味着加工及装配费用低,所以工艺性对经济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对于大型零件采用组合结构以代替整体结构,这些对降低零件成本均有显著的作用。另外,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零、部件,就可在经济性方面取得很大的效益。

  4.质量小的要求

  对绝大多数零件来说,都应当力求减小其质量。减小质量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节约材料,节约材料就意味着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对于运动零件来说,可以减小惯性,改善机器的动力性能。

  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小零件的质量:采用缓冲装置来降低零件上所受的冲击载荷;使用安全装置来限制作用在主要零件上的最大载荷;适当减少零件上应力较小处材料,以改善零件受力的均匀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施加与工作载荷相反方向的预载荷,以降低零件上的工作载荷,采用轻型薄壁的冲压件或焊接件来代替铸、锻零件,以及采用强重比高的材料等。

  5.可靠性要求

  机器的可靠性是由零件的可靠性保证的,零件可靠度是指在规定的使用时间内和预定的环境条件下,零件能够正常地完成其功能的概率。对于绝大多数机械来说,失效的发生都是随机性的。因此,为了提高零件的可靠性,就应当在工作条件和零件的性能两个方面使其随机变化尽可能地小。此外,在使用中加强维护和对工作条件进行监测,也可以提高零件的可靠性。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方法

  机械零件的常规设计方法有以下几种。

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

  (1)选择零件的类型和结构要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在熟悉各种零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范围的基础上进行。

  (2)分析和计算载荷。根据机器的工作情况,确定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

  (3)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4)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参数。根据对零件的失效分析和所确定的计算准则进行计算,确定零件的主要尺寸和参数。

  (5)零件的结构设计。应根据功能要求、工艺要求、标准化要求,确定零件合理的形状和结构尺寸。

  (6)校核计算。只对重要的零件且有必要时才进行这种校核计算,以确定零件工作时的安全程度。

  (7)绘制零件的工作图。

  (8)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机械零件设计的材料选用

  机械零件常用的材料有钢、铸铁、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等,常用材料的牌号、性能及热处理知识可查阅机械设计手册。

  在机械设计中选择材料是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机械制造业对零件的要求在提高。因此,设计者在选择材料时,应充分了解材料的性能和适用条件,并考虑零件的使用、工艺和经济性等要求。

  1.使用要求

  为保证机械零件不失效,根据载荷作用情况,对零件尺寸的限制和零件重要程度,对材料提出强度、刚度、弹性、塑性、冲击韧性、阻尼性和吸振性等力学性能方面的相应要求。同时,由于零件工作环境等其他需求,对材料可能还有密度、导热性、抗腐蚀性、热稳定性等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方面的要求等。

  2.工艺要求

  选择零件材料时必须考虑到加工制造工艺的影响。铸造毛坯应考虑材料的液态流动性、产生缩孔或偏折的可能性等;锻造毛坯应考虑材料的延展性、热脆性和变形能力等;焊接零件应考虑材料的可焊性和产生裂纹的倾向等;对进行热处理的零件应考虑材料的可淬性、淬透性及淬火变形的倾向等;对于切削加工的零件应考虑材料的易切削性、切削后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性质的变化等。

  3.经济性

  从经济观点出发,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用价廉的材料,以降低材料费用。另外,还应综合考虑到生产批量等因素的影响,如大量生产宜用铸造毛坯;单件生产采用焊接件,可以降低制造费用

机械零件设计的工艺性及标准化

  一、工艺性

  良好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机械零件能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劳动量、最低的制造费用生产出来,且装拆、维修方便。零件制造一般包括毛坯生产、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等阶段,各阶段都是有机联系着的,设计时必须全面考虑。设计机械零件时有关工艺性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零件的结构与生产条件和规模相适应

  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零件,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条件。如直径大于600mm的齿轮毛坯,用一般的锻压设备难以锻造,应采用铸件或焊接件。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时,不宜采用铸件或模锻件,以免模具造价太贵(尤其是模锻)而提高零件成本。如果没有磨齿机床,就不要采用齿面硬度高、热处理变形大的热处理方法。

  2.毛坯选择合理

  零件的毛坯可以是铸件、锻件、轧制件、焊接件和冲压件等。毛坯的选择应考虑生产批量大小、材料性能和加工性能等。如对锻件而言,单件或小批量生产宜用自由锻,大批量生产宜用模锻。

  3.结构和形状应简单合理

  零件的结构和形状越复杂,制造、装配和维修就越困难,成本也就越高,因此,要尽可能采用简单的圆柱面、平面、共轭曲面及其组合,尽量减少被加工面的数目和被加工面的面积,尽量采用相同尺寸(直径、圆角半径、配合尺寸和公差,螺纹的直径、线数和螺距,齿轮模数等)。

  4.规定合理的制造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制造精度过高、表面粗糙度值过低,都会明显增加机械零件的制造成本。因此,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制造精度、增大表面粗糙度值。

  5.满足热处理的要求

  为避免热处理时变形、开裂或降低热处理质量(如硬度不足、软点、强度低、渗碳层薄或不均匀等),零件的几何形状应简单、对称,长径比不可太大,尽量减少应力集中源,截面均匀,无锐边和尖角,避免不通孔、配作孔和局部渗碳、渗氮等。零件也应有足够的刚度。为使淬火气膜不易附着、冷却均匀、变形较小,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有一定要求。

  6.考虑装拆的工艺性

  设计中,应考虑零件能便于装配、拆卸,并尽可能减少装拆的工作量,还应考虑搬运、安装、使用、维修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二、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对零件的尺寸、结构要素、材料性能、检验方法、设计方法、制图要求等制定出各式各样的标准,供大家共同遵守。与标准化密切相关的是零部件的通用化、产品的系列化。

  通用化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和合并产品的形式、尺寸和材料的品种,使零部件尽量在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乃至不同类产品中通用,以减少企业内部的零部件种数,从而简化生产管理,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系列化是指将尺寸和结构拟订出一定数量的原始模型,然后根据需求,按照一定的规律优化组合成产品系列

  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被统称为“三化”。“三化”的优越性表现在:

  1)采用标准结构及零部件,可以简化设计工作,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2)便于安排专门工厂采用先进技术进行专业化大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能大幅度降低劳动量、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3)技术条件和检验、试验方法的标准化,可以改进和提高零部件的质量。

  4)增强互换性,便于维修。

  我国现已颁布的与机械设计有关的标准,可以分为国家标准(GB、GB/T)、部颁标准(如JB、YB等)、专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我国已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许多新的国家标准已采用了相应的国际标准。设计时,应执行和采用各项标准。

参考文献

  1. 鄢利群,高路主编.8 机械零件设计概论 机械设计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02.
  2. 2.0 2.1 刘铁铸等编著.第1章 AutoCAD2011机械设计基础 AutoCAD2011机械设计行业应用实践.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
  3. 李力,向敬忠主编;韩泽光,罗继曼副主编.第一章 绪论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规划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近机、非机类).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05月第1版.
  4. 陆凤仪等主编.第二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概述 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1.
阅读数: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