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服装成品检验是指服装在包装出厂之前,依照相应的产品标准,对成品规格、缝制质量、整烫质量等进行的检验。
(1)对照缝制指示书或工艺单确认各种缝制的缝型、外观与操作规定指标。
(2)为迅速、准确地检查制品质量,常规的检验顺序是:自上而下检查,外观检查后翻向里侧检查,再自左而右检查。
(3)检验的姿势宜以检查者站立检查为宜,将制品穿着在人体模型上(或平放桌上)。然后站立检查,这样视野开阔,整体感强。
(4)检验的重点放在制品的正面外观,然后翻向里侧,再检查制品的里布外观,最后检查缝迹等细微质量。
(5)服装规格的测量主要是控制部位的规格尺寸,但也必须包括口袋大小、领子宽窄等细部规格的尺寸。
(6)成品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记录在册,以便作为以后同类产品的参考资料。
(1)款式外型:对照款式效果图和生产工艺单,查看服装的整体外形是否与要求相符,观察领的宽窄、大小;门禁、口袋位置;绱袖和袖型;腰、臀部位曲线造型;纽扣位置及色彩数量等是否与效果图一致。
(2)裁剪质量:布纹是否歪斜、部件形状是否正确、驳头部位的外口布纹是否整齐;除特殊造型外,口袋及袋盖的布纹是否与衣身相符;有毛向的布料各部位倒顺是否一致;对位记号是否正确。
(3)对条对格:除特殊要求外,必须对条对格,衣身部位的左右两边必须条格一致,需查:第一,衣领的左右是否条格一致。第二,前衣身的上下左右是否条格相符。第三,衣身的背缝两侧条格是否对齐。第四,衣袖条格是否对位一致。第五,袖头、腰头的左右条格是否一致。第六,口袋与袋盖与衣身是否条格一致。第七,衣身侧缝,前后衣片是否条格一致。第八,下装的前后(裙)裤身条格是否一致,前后裆缝条格是否对位等。
(4)缝份量:缝份是否适合于所用材料(面、里);缝型、缝边的外观是否有斜裂现象,后裆缝、下裆缝及需补正的重要部位的缝份是否适当。
(5)布料的折边量:折边量是否适合所用材料(面、里);折边量是否均匀一致、平整,袖口、脚口等局部折边量是否与衣身匹配。
(6)黏衬质量:黏合后面料表面是否起泡、起皱;是否有胶溢出,是否有极光、变色、变黄现象,黏衬后的规格是否变化,外型风格是否符合要求。
(7)缝线:缝线的材料与特性是否与面、里布相符,缝线是否耐洗、耐磨;缝线是否褪色与收缩,缝线是否与面、里料同色或达到设计效果等。
(8)针迹:是否按指定的针迹数缝制,是否按面料、里料要求的针迹数进行缝制,是否按缝型、缝线特性要求的针迹数一致等。
(9)裁边处理方法:口袋的嵌线与袋垫的裁边处理方法是否合理,面布里侧的缝迹处理方法是否合理。容易脱散的里布缝边处理是否合理,裁片外露部分的缝边是否妥当等。
(10)缝迹:缝迹宽紧状况是否均匀;缝迹是否歪斜;缝迹的伸缩性如何;缝迹开始与结尾的倒回针是否牢固;缝迹是否有脱线现象。
(11)止口:各部位的缝制是否良好;面线与底线宽紧是否相配;缝线是否有牵紧、浮线、脱线现象;止口缝迹宽窄是否一致;开头与结尾处是否用倒回针或线结固定;有无裁剪划线外露;针织品针眼有无扎线、送布齿的痕迹;针织品的缝迹拉伸性是否与布料一致等。
(12)套结:套结的位置是否正确,质量是否牢固,套结的外观是否完整,无涌线、绞线现象;套结是否拉破材料等。
(13)商标:商标是否按要求缝在相应位置,不歪斜;钉商标的缝线、针距、缝型是否与设计一致;商标钉好后是否影响服装外观质量等。
(14)锁眼:查看锁眼是否居中,数量和分布是否符合工艺要求,眼位两段线迹是否均匀、有无起涌、漏针现象,纽扣扣合松紧度要适中,不能过紧或过松等。
(15)钉扣:检查钉扣位置是否居中,扣面端正不歪斜,平扣注意识别正反面,钉线线迹整洁,不涌线、不跳针等。
(16)其他:重点查看里料、拉链、零配件及其他辅料的造型、色彩、材质、规格等是否与效果图和工艺单的要求相符,有无瑕疵、破损、缝制不良等现象。
进行成品检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对照有关生产技术文件及质量标准,确认裁剪、缝制、整烫的外观与操作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
(2)将检验的重点放在成品的整体外观上,按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检验程序进行。
(3)在抽检服装规格时,除测量几个主要控制部位的规格尺寸外,还必须包括口袋大小、领子宽窄等重点细部的尺寸。
(4)检验的姿势以站立为宜,也可坐在较高的凳子上检验。
(5)成品质量检验结果必须记录在册,当一批产品检验完毕后,检验员要按规定进行疵点统计,打出相应的分数,分出产品等级,并将检验结果汇总整理,填写相应表格,交给管理人员。使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加工质量。同时,此表还可用作今后同类产品生产时的参考资料。
(6)成品检验时,对周围的环境和所用设备都有一定的要求。
(7)成品检验时,对具体部位需按规定程序进行,通常是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由外及里的原则,确保能迅速、准确检查成品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