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技术效益指标是结合成果的基本属性类型和所属研究的不同阶段进行选取的,是针对性地衡量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效益。
科技成果具有科学性、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四个特征,其科学性、新颖性决定了成果的技术含量及对现有理论、方案的突破。而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到底有多高,对现有理论或方案的突破到何种程度,需要技术效益指标进行衡量。技术效益指标反映科技成果科学在同领域内所具有的先进性、独创性,尤其是对该领域及相关领域技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确定其成果的创新价值和理论地位。
基础型成果的转化方式主要是公开发表,其技术效益主要表现为读者群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成果被认可的情况。读者的质量和数量可以从刊物的质量、发行量、转载量和点击浏览量看出。成果被认可的情况可以用成果被引用次数、获奖等级来衡量。所以,基础型物质成果的主要技术效益指标如下:
1)论文发表刊物的权威性:国内外有许多衡量刊物权威性的组织及发表的目录,如SCI(科学文献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等。这些索引中的刊物经长期检验为各领域专家所认可,反映了各领域研究或技术的最新进展。
2)论文发表刊物或著作的发行量:刊物或著作的发行量是一个显著的影响力指标,反映了可能或潜在的读者数量,比上述各种索引更具客观性。当然,发行量的比较只能是同领域刊物或著作的比较,而不能是不同领域刊物或著作间的比较。
3)转载次数:转载的实际效果放大了可能的或潜在的读者数量,同时也表明了转载刊物对论文的认可。所以,转载次数是一个比刊物或著作的发行量更能反映论文或著作影响力的技术效益指标。
4)引用次数:如果说发表或发行量还只是反映了科技成果的影响力,那么引用及引用次数则是反映了成果获得了引用者的认可,及被进一步用于论证新的发现、观点等,说明成果已经产生了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技术效益。引用次数越多,技术效益越高。
5)点击次数或点击率:点击次数或点击率可以看作是互联网状态下的刊物或著作的发行量,转帖也就相当于转载。
6)相对引用率(引用次数/该领域历史最高引用次数):相对于简单的引用次数,这一指标更直接地反映了成果对技术的推动作用和技术效益。数值越接近1,技术效益越高。这一指标甚至可以比较不同领域成果的技术效益。
7)获奖等级:获奖等级往往是对基础型科技成果技术效益最综合的评价,如诺贝尔奖是对成果在某一领域国际范围内的最大技术价值(技术效益)的认可。
应用型成果介于纯理论的基础型成果和纯实用的开发型成果之间,其转化形式既有公开发表,也有实际生产应用,所以其技术效益的评价既可用基础型的指标,也可用实际产生的作用或可能的效益来衡量。
1)论文发表刊物的权威性;
2)转载次数;
3)引用次数;
4)点击浏览率;
5)引用次数/该领域历史最高引用次数;
6)获奖等级;
7)应用规模(或效益):和基础型物质成果不同,应用型物质成果具有相对明确和有限的应用规模。如一种新的金属表面处理技术原理,其应用范围一般局限于特定的金属表面处理场合,而这一场合的规模和可能的经济效益是可衡量的。
开发型科技成果主要在于应用,所以技术效益主要表现为应用规模。但对精神型和管理型的开发成果来说,其应用形态和物质型科技成果不同,除了直接运用于某一组织,也可以采用公开发表的形式。因此,开发型科技成果的技术效益指标如表下所示:
1)成果交易次数:物质型开发成果通常最终都可以表现为新产品,可以进行标准化的批量生产,因而是可交易的。交易次数的多少反映了采用该项成果的组织的多少,即这一新技术在多少组织获得了应用,可以表明成果的技术效益。
2)应用规模:应用规模包括应用领域的多少和采用这一成果的组织的规模大小,应用规模是对交易次数这一指标的补充。
3)可复制性:可复制性表明了一项科技成果潜在的应用领域的多少和应用规模的大小。可复制性越强,可能的应用领域就越多,应用规模就越大。当一项成果由于某些原因暂时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时,我们可以用可复制性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交易次数和应用规模来衡量其技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