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

目录

  • 1 什么是扭曲操作
  • 2 扭曲操作的利弊
  • 3 中国的扭曲操作[1]
  • 4 参考文献

什么是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美国联邦储备局的一种经济政策,扭曲操作由美国经济学家詹姆士·托宾于1960年代初设计,名称来自当时流行的扭扭舞(Twist)。

  透过卖出短债及买入长债,降低长债利率,目的是压低较长期利率,从而刺激抵押贷款持有人进行再融资,降低借贷成本,借此鼓励银行业向中小企放贷,从而刺激经济

  扭曲操作(operation twist,OT)的提法最初来自美联储,扭曲操作其后获美国联邦储备局于1961年首次采用。当时联储局购入以五年期为主的40亿美元长期美国国债,同时卖出短债,目的除了降低长债利率,更希望减少流失美国黄金储备,但当年的成效不大。

  2011年9月,美联储顶住市场要求推出QEⅢ的强大压力,决定在2012年6月底之前购买4000亿美元剩余期限为6年至30年的长期国债,同时卖出同等规模期限3年以内的国债;后又将此政策延至2012年底。历史上,美联储在1961年也曾采取过类似措施。这种“卖短买长”以压低长期利率的政策,被称为扭曲操作。

扭曲操作的利弊

  优点:通过买入十年期以上的长期国债,推低长期利率,从而推低与长期利率挂钩的贷款利率,包括按揭汽车贷款,鼓励买入高风险资产,有助推动股票资产价格上升,不会导致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扩大,减少刺激通胀升温的机会,有助于说服美联储委员会内部的鹰派接纳;

  弊端:可能刺激短期利率上升,有违当局维持极低利率的承诺;长期利率已徘徊纪录低位,进一步下跌恐作用不大,可能刺激商品价格,包括油价上升,再次推高通胀。

中国的扭曲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在2013年8月初发布2013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其中“把冻结长期流动性和提供短期流动性两种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操作结合起来”的提法成为此份报告中的最大亮点,被一些机构解读为中国版的“扭曲操作”。

  央行如此解释这样操作的原因:近两年来,随着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形势的变化,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总体小于到期量,余额持续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二级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及作为定价基准的有效性。

  央行这样总结如此操作的意义: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流动性供求方向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通过对部分到期的中央银行票据进行续做,不仅有助于增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对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债券市场发展等也具有重要意义。并称,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相机开展此类操作,与其他政策工具相配合,有效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为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这一段表明了央行扭曲操作的目的,并表示,在搭配其他政策工具的情况下,如此扭曲操作可能是央行今后长期使用的工具,而非仅仅是权益工具

参考文献

  1. 央行扭曲操作目的何在.深圳商报.2013年8月9日.

  

阅读数:573